2012年03月07日 15:20

新浪游戏 > 新闻动态 > 正文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

中国国内电子游戏杂志发展史

  ……《电玩迷》的编辑兼撰稿人叶伟寄来了直署其名的“挑战信”。他在信中说:《电软》受到读者如此热烈的欢迎,你们心里一定非常得意。作为《电玩迷》的编辑,我们多年来创立一份正式杂志的梦想一次次破灭,而你们轻易就成功了,我知道我们已经不战自败,但我决不服气,因为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挑战。如若换一下角色,我们一定做得更出色。对叶伟的“挑战”,我深感同情。在致他的回信中说:我们确实做得并不够好,而且我们也从《电玩迷》中吸取了很多营养。这确实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但我们不是胜利者,你们也不是失败者。因为《电软》不是哪一个人和哪几个人的,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认为《电软》是一本同人杂志,它是属于整个电玩迷的,因此在创刊号上我们写了五个大字“创关族的家”。希望大家泯弃地域、门户、主客、先后之陋习,精诚合作,开创中国游戏业的新生面。…… 

  在熏风主编诚挚的邀请下,叶伟和张弦也来到了《电软》的旗下,而他们带来的第一份见面礼,便是对世嘉的md与任天堂的sfc——两款当时最优秀的热门游戏机的比较探讨论文,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把很多玩家喜欢的md捧得很高,把同样也有很多玩家喜欢的sfc贬得颇低。要说也真不愧是这二位,切入点找得够有话题性,论证的言辞也颇为强烈。这篇论文在94年11月的《电软》上发表后,随后一期也刊登了以南京的硬件专家黄明作为反对派代表而寄来的针锋相对的反论,自此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玩家中引起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两派大论争。 

  《电软》上面叶伟张弦和黄明的论战连续进行了数月,而与此同时一些《电软》以外的电脑类报纸杂志竟也受到波及,开始刊登这一话题的论战文章,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国内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论战对于引导玩家们看待游戏和游戏机的着眼点无疑是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电软》一次成功的大型商业炒作,直接令杂志的销量和声望都得到大幅度上升。同时,也奠定了叶伟张弦两人在《电软》作为首席特邀作者的地位。 

  在那段时间中,在《电软》扬名立万的除了叶伟和张弦,必须提到的重要撰稿人至少还有两位。其中之一是如今已在国内电玩和动漫圈子里被公认的大姐大——雪鹰(吴嘉懿),当时的雪鹰只是个正在读高中准备上大学的女学生,然而她的文笔和她对电玩的认识比起龙哥阿king亦毫不逊色,凭着这份实力写出的游戏介绍与评论的品质自不必说,加上又是身为玩家中少数派的女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读者们心中的偶像。时至今日在某著名软件公司担任要职的她,仍被无数的玩家所仰慕。 

  另一位作者中的重要人物,是动画制作行业出身的akira(徐燕明),不管是做动画还是写稿子,他都以认真专注的敬业精神得到许多圈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当时还以xym做笔名的他,和动画公司的同事wd一起,怀着对动、漫和电玩的热忱加盟《电软》,希望让更多的读者领略动画、漫画、游戏三位一体的快乐,他们所主持的栏目,名字便是“三栖人”。这个名称,相信只要看过当年《电软》的老读者们到今天也绝对不会忘记。 

  这一时期之后,编辑配置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动,在夏天开始的时候,老d因为前往英国深造,正式结束了他在《电软》的编辑生涯,后来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他,除了99年时在电软五周年纪念特辑中露面过一次之外,已经不再涉足和电玩相关的领域,不过他的名字,直到今天也仍不时被昔日的老读者们提起。而勤恳塌实的老d离职虽然是件憾事,但与此同时,从福建归来的特工黄作为生力军,正式加入了编辑部。 

  特工黄(黄昌星)是在《电软》创刊后不久,完成了在理工大学的学业并且离开北京的。可能是因为学校分配的原因,他毕业后先回到福州在国家单位里工作,当时的离京和此次回归正好时隔一年,估计那便是毕业时与家乡福州的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期限。电子技术专业出身的他,以强大的硬件知识和技术水平,原本就一直在以特邀作者身份主持《电软》的主机硬件栏目,同时,他对电视游戏的见识水准,也足以与龙哥阿king比肩。这样一位有着全方位能力的强者正式就任为专职编辑,足以弥补老d离队的损失,并且无疑使《电软》的阵容更加完整而强盛。但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当龙哥等编辑正为新同伴的到任而欣喜时,一场大危机降临在《电软》的头上,这就是《电软》历史上著名的“停刊事件”。 

  对于1995年7月《电软》被上级部门停刊处分的原因,一直是令读者们猜测不已的话题,据说当时上级主管部门一共列出了15点有问题的地方。当然,这15点在性质上应该是有轻有重,当中有些可能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问题。包括正式创刊后一直用做刊名副标题的《game集中营》这个名称令人反感;以及只注重娱乐性,因此单纯介绍外国的游戏软硬件产品的文章占内容比重过大;还有封面太花哨,过于缺乏严谨和严肃性等等,而在这众多问题当中,《电软》犯的比较重要的错误,却可能在于那几个月的卷首社评。 

  那是进入95年之后,杂志的栏目中增加了每期卷首的社评。这“电软社评”多数是由熏风主编亲自执笔,论点鲜明,每期都十分中立和客观地畅谈业界情势,话题从针砭国内游戏产业自身的陈腐弊端,到抨击社会上对游戏的偏执态度,以及分析我国盗版行业面对的微妙局面等等无所不谈,尽情地言他人所不能言和不敢言,因而迅速成为杂志大名鼎鼎的招牌菜之一。但是也因此,难免地就会得罪一些人,尤其重要的是,其中可能也会包括一些当时在上级部门的官员……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的猜测,无论如何,在这些社评中,的确有些不大恰当的言论是事实,因此便也成了令杂志遭到停刊处分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在各种原因下,《电软》被停刊了。 

  满怀热情做出来的杂志,却遭到这等无妄之灾,年少气盛的龙哥和king有点坐不住了,比他俩年长一些也沉稳一些的特工黄与sp也有点坐不住了,但只有一个人仍然一如往常,胸有成竹地安排着编辑部停刊期间的事务,那便是担任主编的熏风。 

  作为一个已过不惑之年、见过足够世面的知识分子,熏风很清楚地看到,这次停刊处分的性质并非是不可挽回的严重,因此在一边做工作争取尽早撤消处分的同时,一边有条不紊地继续安排着工作,在他的冷静领导下,旗下的年轻编辑们也很快平和了下来,做着准备工作,静待着恢复正常出刊的那一天。 

  熏风主编并没有看错形势,停刊处分最后只持续了两个月便解除了,比多数人预想中要短得多。当然,对于《电软》的编辑部成员来说,两个月时间已经足够久了。 

  从1995年10月号恢复出版的《电软》,副标题改为《game风景线》,本名刘文雨的主编不再使用熏风这名字并改任常务副主编,实质上仍主导着杂志大小事务的运营决策,而主编的名字从熏风变成了叶宗林。这些都是停刊事件带来的影响,但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什么,《电软》仍然还是《电软》。而在复刊的同时,早期编辑阵容中的最后一位——软体动物(汪寅),终于也正式加盟到编辑部来了。 

  软体动物的大名,在他正式加入《电软》编辑行列之前,就早已作为著名作者为广大玩家所熟悉,和龙哥等人不同,软体动物虽然也玩电视游戏,但最有见识和心得的却还是在电脑游戏方面,而且正好与擅长日文和日本游戏的king相对应,软体动物是英文及欧美风格游戏方面的达人。无论是在《电软》做编辑的阶段,还是后来在前导、亿龙、尚洋,以及最近两年和sp一起做模型玩具杂志的时期,软体动物也都是拥有着相当多支持者的名人。随着他的加入,《电软》的编辑和作者阵容,在95年底的时候达到了最强盛的顶峰。 

  与电软杂志成长的同时,整个国内的电玩事业,都在这一段时间里有着长足的发展。在媒体方面,有电脑软件与电脑游戏的专门资讯杂志《大众软件》的创刊,而以开发《官渡》的前导等公司为首的软件开发厂商,也有相当数量的国产游戏作品推出。可以说,整个国内业界的环境都在呈现着欣欣向荣的局面。 

  而《电软》的增刊和各种专题丛书,也从95年开始与杂志配合着推出,并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其中包括著名的《电软94典藏本》以及king在停刊期间负责编译的《秘技宝典》。《电软》杂志本身,则因复刊后举办电玩知识有奖竞赛而进一步扩大了在读者群中的影响,在内容方面,也有特工黄的“格斗天书”和魔法师(叶丁)的“游戏制作入门”两个新的招牌专栏推出。就在这样的空前盛况中,《电软》的1995年结束,风云变幻的1996年来到了。

  由乱入治,由治入乱——《电电》扬旗与《电软》的内外交困(1996-1998) 

  1996年春天,走出了停刊的泥沼,再次踏上顺调发展之路的《电软》杂志社,搬迁到了新的社址。从这一时期起,《电软》增加了与海外业界同行的往来,先后与日本和美国的许多游戏公司及出版机构建立了比较稳定的合作。但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事,这便是杂志元老之一的king离开了编辑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