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魔兽游戏玩家的“青春片”,一场引发所有魔兽游戏玩家狂欢的盛宴……非游戏玩家怎么办?
还有25天,一部好莱坞电影就要上映——
6月8日,《魔兽》。
注定接下来的一个月,朋友圈要被这部电影刷爆。有人为了联盟,有人为了部落。它可能会开辟一个新的观影方式——
致敬一部电影的方式就是群殴到服气。
怎么看它都像是一部为魔兽游戏玩家量身打造的青春片。翻阅了互联网上所有关于《魔兽》电影的观影前须知和评论,没有任何对于非魔兽游戏玩家友好的内容。接下来这篇,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影评。
(没有剧透)
好莱坞的工业时代和暴雪的迪士尼童话
1975年和1977年,乔治·卢卡斯分别为好莱坞创造了两个不可能,工业光魔和《星球大战》,让好莱坞正式进入特效工业时代。而中国电影正式进入特效时代,源自于2010年《阿凡达》的引入,这部商业上极其成功的电影的特效制作正是来自于工业光魔之手。如今《魔兽》电影的特效也出自工业光魔,后期制作周期长达20个月左右。
传奇影业CEO托马斯·图尔:邓肯·琼斯在《魔兽》电影中运用顶尖的特效制作,后期用两年时间才完成。毕竟在这部影片中我们使用了次世代的电影特效。
在2010年迪士尼正式完成收购漫威之后,好莱坞的特效工业加速了派拉蒙《变形金刚》系列引领的“商业快餐时代”的完成。而世界影史上最卖座的20部作品,无一不是视觉特效大片或者动画。“无特效无卖座”已经被世界电影行业所公认。
与其说《魔兽》电影十年磨一剑,不如说是迪士尼给了《魔兽》一个机会。漫威系列的成功,点燃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蓬勃导火索。“特效+超级IP”的可复制系列模式,迅速成为了争相模仿的手法,DC闯了进来,迪士尼收购“星战”。在此之前2006年的暴雪,绝对拍不出一部卖座的《魔兽》。
《魔兽》的基因和任何电影系列都不同。乔治·卢卡斯在1977年凭借《星球大战》开创科幻时代,是因为美国本土的孩子对于奇幻的缺失,空白了孩童这片市场;《指环王》的成功无疑凭借了沃尔金原著在整个西方魔幻的影响力,不仅仅是文化的影响,更得到了那个时代学院派的首肯;漫威为代表的美漫改编电影,则是美漫的普世文明下特效与当代世界的结合。而《魔兽》的基因只是全球几百万游戏玩家。
但,暴雪是有迪士尼情节的。浪漫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是迪士尼作品的主要特点,比如《狮子王》《冰雪奇缘》,无论是对于人性描写的深刻或是场景、视觉和音乐,浪漫主义像是迪士尼的魂弥漫在其中。暴雪的任意一部游戏作品也是如此,魔兽、星际、暗黑乃至最近的《守望先锋》……迪士尼情节给暴雪留下了可以生产游戏副产品的机会——剧本。
2016年的《魔兽》加持了工业光魔和“商业快餐时代”的双Buff,才能踏出造梦的第一步,让这部传说中故事性上可以媲美《指环王》的剧本最终普世。
邓肯·琼斯和他的“青春派”
当年刚刚初中毕业,不小心在网吧点开一个兽人的头盔,给自己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辗转十年,看了不少国产青春片,思维却没能同步到“堕胎、床戏、玛丽苏”的频段,反而飘到了“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题海和吵吵闹闹的网吧。除了正常的经历之外,这两项算是最独特的青春方式。
青春片是经久不衰的戏剧题材之一。追溯到早年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亦或是《十七岁的单车》,我们一直在他人的经历中寻找自己的青春。青春片的模式从一而终,停靠在“以某个人的人生经历去囊括所有人青春画面”的叙事方式,企图让观影者能够从其中寻找到自己的共鸣处。戏剧的冲突元素,让大而全的叙事方式必须要产生数个矛盾点刺激感官,一旦矛盾点不对,产生的就是《小时代》这样脱离普世价值观的票房产物。
好莱坞的青春片在很长时间里也几乎使用了同样一种手法,主角在校园里参加各种社团,最后不仅实现了个人的价值而且抱得美人归。仿佛全世界拍摄青春片的方式就这一种,有经历者,有事,还有尿。
假设一下。在几十年后,你在电影院看到一部片子,叙述的是你年轻时曾经探索并深刻了解过的一个神秘地域的故事,电影里没有主人公“探索者”,只有神秘地域自己的故事。未知和已知,吸引着你将频段同步到曾经真实的那段经历。这种经历频繁的发生在《魔兽》电影上映之后。无数好莱坞导演将年轻时拥有情怀影响力的故事描绘到自己的镜头之中,而《魔兽》电影导演邓肯·琼斯也已经成为了开辟青春片新道路的一代宗师。
邓肯·琼斯目前的职业生涯一共导演了四部电影,除了2002年出道时的练习作品《口哨》和即将上映的《魔兽》外,另外两部均是评价非常高的影片——《月球》(豆瓣评分:8.5)、《源代码》(豆瓣评分:8.3)。另外再说一个可能会让你给这位导演跪下的数据,《月球》的拍摄资金只有500万美金,而《源代码》也只有3200万美金。相比国内动辄几亿但口碑极差的作品,邓肯·琼斯无愧于优秀。
间断7年未曾拍摄过电影,而7年后的回归,邓肯·琼斯用《月球》奠定了自己的电影风格——沁入骨子里的悲伤和浪漫。
邓肯·琼斯是一名《魔兽世界》玩家,这很重要。拍摄《魔兽》,是邓肯·琼斯将自己的青春重新塑造出来,更是他回味那段已知的经历和探索未知的旅程,对于观众而言,可能也是他们的青春。拥有共同语言的人,才会产生更多的共鸣。如何去将这一处处共鸣拍摄出来?邓肯·琼斯最擅长的就是用自己富有创意的镜头叙述不经意间深刻的情绪。
《魔兽》是邓肯·琼斯拍摄的一部青春片,但这种一反常规的手法,抛离了拥有代入感的主人公,抛离了故事主观性导向大圆满或者遗憾的结局,只留下经历过的事情。这种尽量写实的手法,让电影从单一类型中跳出,不仅仅深刻了游戏玩家的记忆,同时淡化了游戏本身的色彩,让非游戏玩家能够没有障碍地认知和接受整个故事。
《魔兽》的浪漫主义:与漫威不同的个人魅力
和许多非魔兽游戏玩家聊过一个话题,大家几乎有同一个担忧——《魔兽》电影沦为游戏玩家独自的狂欢而消亡。
抛开魔兽本身的受众主要是80后的一代游戏玩家外,大部分游戏玩家甚至不知道阿尔萨斯就是巫妖王。如何去带动占了绝大多数的用户群体,是《魔兽》电影能否取得成功成为一个系列的重要指标。除了借助好莱坞工业和邓肯·琼斯的个人演绎外,《魔兽》电影在第一部需要迫切奠定个人魅力。
漫威虽然依仗了特效和动作戏的恢弘,但它的成功还要借助于迎合时代的“造星”。有多少人是因为钢铁侠、美队和冬兵的三人冲(ji)突(qing)或者是美队的胸肌而去看《美国队长3》?漫威对个人魅力产生迅速的发酵能力,是基于“超级英雄”的个人英雄主义所带来的“个性”、“爽快”等元素。强烈突出“超级英雄”的个性化,减弱对于剧情本身的刻画,这是美漫改编电影的一贯手法,无论是《美国队长3》的两派冲突还是《复仇者联盟》里一贯的冲突,都是如此产生。通过超级英雄的个性化产生冲突带来爽快的动作戏和战斗场面,再辅以各种剧情“小佐料”,以漫威为代表的美漫改编系列虽然是典型的爆米花电影,但“造星”能力和速度一流。
无论是对于吴彦祖个人的宣传(吴彦祖虽然不露脸,却是贯穿全系列故事的灵魂人物),还是“路人”杜隆坦的个人外传小说的推出,《魔兽》电影所下的棋无非是复制漫威系列成功的另一个原因——个人魅力。但《魔兽》是浪漫主义,和漫威系列的个人英雄主义有强烈的反差。
大到故事背景下中世纪的古堡、狮鹫、法师、大自然,小到对每个人物情感、遭遇和内心等方方面面的刻画,《魔兽》是典型的浪漫主义题材剧本。《魔兽》拥有许许多多和“钢铁侠”一样可以塑造的独立英雄,但它发酵的这种个人魅力不能是“超级英雄”一点就燃的个人主义,故事是支撑每个人物的根基,《魔兽》的个人魅力需要深厚的故事作为支撑,歌颂或是消极,是精细雕刻之下人性的悲与喜。浪漫主义下的个人魅力,失去了“造星”的速度,却得到了更多的回味。《魔兽》与漫威的不同,可能会是“非爆米花”和“爆米花”的不同。
可以预见,《魔兽》想要筑建“宇宙”系列的暴雪乐园,从基因上就注定是一个个联系密切的分散版图,无法成为平行时空。为单个英雄角色打造的独立系列是为了补充《魔兽》电影主线的故事缺失感,但独立系列单主角的故事不会比主线故事弱。虽然故事总有讲完的那一天,《魔兽》电影永远无法像漫威系列那样无休止地讲故事,但这可能会是一个拥有《指环王》的故事和漫威造梦手段的暴雪乐园。
结语
非游戏玩家凭什么接受这部游戏改编的商业青春情怀片?因为“工业光魔的特效+邓肯·琼斯的导演+漫威的运作手法+指环王式故事”。其中任意两个条件都足以让《魔兽》电影超脱单一的类型片,走向更大众化的范围。拜托,不管电影名字,有顶端特效和顶级导演的好莱坞大片上映,你会去看吗?(何况6月是著名的国产保护月,看完《X战警》还能看什么?)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