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田聪,最为人所知的身份是任天堂的社长。在E3和直面会上的他意气风发,谈吐幽默而自信,深受玩家尊敬。然而许多玩家并不熟悉他早年作为天才程序员的生涯——那是另一段传奇的故事。

在2000年以前,岩田聪并不是任天堂的正式职工,而是关联社HAL工作室的成员和后来的社长。尽管名义上他在2000年才加入任天堂,但他与任天堂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83年。那年正是任天堂一步登天的一年,凭借Famicom(即FC,红白机)风起云涌的成功,岩田聪作为程序员万分忙碌。
本文就是gamasutra对岩田聪最早的同事兼前辈——寺仓康晴的采访,回顾了岩田聪在最开始的岁月中的点点滴滴,包括他制作的第一款游戏。
沉迷Commodore游戏机的高材生
“我认识岩田聪30年了。”寺仓康晴说:“在我早年还开发Commodore电脑(80年代的一种可以玩游戏的电脑)的时候,我的工作室里聚集了许多年轻的学生来帮我收集资料。那时候岩田聪是过来帮忙的,当时他大概只是大一或者大二的新生。”后来,寺仓和岩田聪成为在HAL工作室的同事。再后来,寺仓主持成立了HAL的北美分公司并成为那里的社长,负责把HAL的作品推广到北美市场。而他们二人第一次相遇时,岩田聪还只是一个渴求知识、喜欢电脑的学生小弟。

当时,寺仓负责Commodore计算机的最新品牌Vic-20的研发。还是实习生的岩田聪经常来东京的Commodore研发办公室来给寺仓帮忙。寺仓从众多实习生中很快记住了岩田聪,因为他非常有求知欲,而且“很好用”,成为了寺仓的得力助手。在1979年、1980年左右,岩田聪每天放学都要去寺仓的工作室里帮忙。
“像什么测试程序啦、整理书籍和软盘啦,甚至包括打扫和订餐什么的。”他非常“好用”,所以他也能经常掌握一些最新产品的资讯以及尚未公开的资料,这让他非常兴奋。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当时的岩田聪的话,寺仓康晴说:“岩田聪是一个典型的‘宅’,当然,那时候还没有这个词。我可以说,当时这群青年人简直就是Commodore的脑残粉。”
红白机的CPU专家
岩田聪在1978年18岁的时候考取了东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大二的时候,他在HAL工作室做兼职,并在1980年正式加入其中。“岩田聪是软件工程师,但他也对硬件的研发有着很高的求知欲。在当时,我教给了他一些硬件研发的知识。”寺仓回忆道。
任天堂是在1981年开始致力于研究属于自己的游戏主机的。时任任天堂R&D2工作室负责人上村雅之在致力于做一款能够在家用电视上玩游戏的娱乐系统。这距离Game & Watch(任天堂的第一款掌机,曾风靡一时)的发售已经过了一年,距离任天堂的成名作《大金刚(街机版)》的发售也过了4个月。

上村和半导体制造商“理光”(Ricoh)取得了联系,希望让他们来提供FC的CPU。理光的工程师推荐了6502.7。这是一种名叫6502的CPU的改良版。(译注:这种CPU至今仍在许多国产电子词典里广泛使用)
岩田聪在大学里用的个人电脑是Commodore PET,其CPU就是6502。“他对这个处理器太熟了,程序语言得心应手。”寺仓回忆岩田聪第一次得知FC使用的CPU时的场景。在1982年大学毕业后,岩田聪就带着他丰富的6502处理器开发经验在HAL中就业了。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