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浪游戏|时间:2017-08-09 14:36:22

新浪魔兽世界专区>>正文

镜中烟花 《魔兽世界》7.2.5火法反斩杀流新手谈

摘要:目前火法界对于新兴反斩杀流派有着激烈的争议与讨论,很多新手在看了双方的理论及实操后依然不得要领,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最新的讨论重点来了解下所谓反斩杀流。

  目前火法界对于新兴反斩杀流派有着激烈的争议与讨论,很多新手在看了双方的理论及实操后依然不得要领,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最新的讨论重点来了解下所谓反斩杀流。

  什么是反斩杀流(薪火与流星差异不大)?其实大家对于斩杀应该都很熟悉了,反斩杀顾名思义就是在开局级开始进行有效稳定爆发。火法的反斩杀主要来源就是其第一层天赋:纵火者。这个天赋是一个被动天赋,它可以让火法的火球与炎爆对生命值在90%以上的目标总产生暴击。换句话说,也就是让你开局的技能暴击可控,从而最大限度的带来暴击伤害及可控技能循环(双暴击BUFF触发顺发炎爆术)。但也因为如此,反斩杀在实战里需要一定程度上考虑时间轴,需要考虑如何收益最大化——毕竟可以起手90%血量以前不开燃烧,同时又保证技能循环,很大程度上会重新规划整个BOSS战的爆发时间轴。

  同时反斩杀流另一个特点就是不吃暴击,或者说故意堆全能与精通,而放弃高暴击——因为你的起手必爆特性与多一次可控燃烧已经然你的暴击优先性降下来了。大家都知道,属性的优先级当然是随着版本而变动的。这版本T20的效果就是放大炎爆伤害。一个是炎爆的暴击率由2T20保证,一个是炎爆的伤害由4T20提高。当选择的反斩杀和橙腰带之后,需要暴击的场合只有中间的60%。而这60%的血量中,又覆盖了两次必爆的燃烧。这些加起来导致了暴击的收益下跌。既然暴击收益下降,自然我们则选用全能与精通来支撑非爆发时间轴内的伤害获取。另一方面,反斩杀,燃烧,斩杀腰带又保证了瞬发炎爆的数量不会变少,那么直接增加技能白字伤害的全能与精通自然就可以多叠一些。

  目前,很多高手都认为反斩杀的暴击仅需要35%即可,与传统50%+暴击的玩法已经相去甚远。另外根据某些算法,40-50%的暴击收益最低!

  反斩杀深入分析

  那么对于新手法师们来说,这个流派最大的好处就是带来十分华丽的起手爆发数据,让你输出在第一时间内可以冲击团队榜首(炫耀心理)。但反斩杀真的就如同流传说中的那么好?

  上面已经简单的说了下反斩杀的机制,下面就来分析下反斩杀的常见战术优势有什么了?

  就目前来说反斩杀优势有几点:

  1、可以稳定叠好炽热之咒这个被动BUFF。

  2、开局更多的炎爆保证了T20套装4件套的特效开局频繁触发(炎爆术和烈焰风暴会使你在8秒内施放的下一个炎爆术或者烈焰风暴的伤害提高10%。)

  3、利用起手多炎爆的特性来触发抱歉护腕特效,能多打一个燃烧读条炎爆。

  4、咒术反斩杀有相当好的移动战特性,适合多个特定BOSS战,比法阵更有利时间轴。

  其实说这么多,简单归纳就是容易打出所谓的开局300万秒伤的完美起手,并且移动战适应性好。对新手来说,面子(起手排DPS第一)与里子(法阵移动战吃亏)似乎都有了,但在我看来反斩杀流对新手其实也不是那么友好。

  对目前版本游戏团本来说,之前各种25人本H与M已经是速刷的状态下,开局那10%血量几乎会是在起手嗜血英勇的状态下几秒钟就被压下去,反斩杀的特性完全不能正常发挥出来。而且在没有4T20与装备合格(斩杀腰带必备)的情况下,这些速刷团本,甚至的低难度萨墓都很难凸显反斩杀的优势。很多新手甚至会发现还不如无脑堆暴击来的惬意与爽快。而且现在众多的DH,潜行者,狂暴战等起手爆发职业横行各个团队,会进一步导致你的反斩杀时机被压缩。

  另外从BOSS战本身来讲,整体爆发时间轴的移动需要你自己去体验修改,后续燃烧等技能CD的控制及BOSS阶段的规划几乎都要从新适应。真正要压缩极限DPS出来,必须重新经历一种逐渐熟悉的过程才行。

  总结

  目前来说反斩杀流派主要是用于特定BOSS,就是开场30秒左右,会出现大量易伤/add这种场合,那么一个反斩杀可以帮助渡过这段时间而不用损失太多DPS。而且就目前游戏内团队状态,也就M萨墓有进度需求的团队会比较适合反斩杀流派去追求DPS。这些条件组合下其实是对新手法师来说非常排斥,没有基础硬件与合适硬件木桩的情况下,反斩杀流其实更多就是一个看上去美丽的烟花而已。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页面到:
搜索需要的信息: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