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光丶誓|时间:2017-05-14 15:57:31

新浪魔兽世界专区>>正文

7.2元素萨AOE优先级研究:地震术和闪电链的比较

摘要:关于元素萨AOE的数据研究,希望对喜欢元素萨的玩家有帮助。

  结论写最上面,免得有人又搞错。。。。

  在战斗时间大于6S时:

  除非你5目标触发了两个引雷或者更多,不然

  地震永远优于链子

  也就是说 2,3,4,6,7,8 都是地震好;

  正好5目标两个以上引雷才是链子好。

  神器不算。素质三连永远最棒。

  闪电链

  关于几目标时放地震,几目标时放链子,这个问题已经是老生长谈了。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大家也都是模糊的给出一个5目标/6目标/7目标的个人感觉。

  今天这里我就研究研究这两个技能到底如何选择。

  设闪电链对单个目标的伤害为X;

  精通的百分比为M;

  目标的数量为N;

  闪电链伤害暂且分为三个部分(不考虑暴击):

  1。本身伤害: X * N

  很简单,击中N个目标,对每个目标造成 X 伤害;

  2。神器10%对全体过载 [静电过载]: X * 84% * 10% * N * N

  神器这是个单独计算的概率,和几个目标没有关系。;=

  即是说,击中两个目标,10%概率对两个目标施放过载闪电链。一共造成4次过载伤害。

  击中三个个目标,10%概率对三个目标施放过载闪电链。一共造成9次过载伤害。

  这个神器过载,和漩涡之力不同,如果这10%的过载触发了,后面的属性提供的过载就不会再次触发。(漩涡之力是触发额外一次,这里不是)

  也就是说,闪电链对每个目标最多过载一次。如果同时触发了10%和属性精通,也只有一次过载,多的那一次就被浪费掉了。

  这个要测试很简单,对着单目标(木桩)打闪电链,永远最多跳两次伤害。

  3。属性提供的过载:(X * 84% * (M/3) * N) * N * 90%

  这个过载几率是精通/3,这个是AOE默认的计算方式,具体出处可在站内搜索,自己也可以测试,十分明显。

  闪电链击中每个目标的时候都是单读计算是否过载,

  也就是说,击中N个目标的时候,对每个目标都有 (M/3) 的几率判定为过载,该次过载 对 N 个目标 造成 X * 84% 的伤害。

  每次判定既有伤害期望 : (X * 84% * N) * (M/3)

  因为击中了N个目标,这样的判定进行了 N 次。

  既有 : (X * 84% * N) * (M/3) * N

  因为有10%的几率触发神器过载,换句话说,有10%几率浪费属性过载,所以再乘一个90%。

  既有 : (X * 84% * N) * (M/3) * N * 90%

  闪电链的伤害应为:[X * N] + [X * 84% * 10% * N * N] + [(X * 84% * N) * (M/3) * N * 90%]

  X 为 160%SP , 即 [1.6 * N] + [1.6 * 0.84 * 0.1 * N * N] + [(1.6 * 0.84 * N) * (M/3) * N * 0.9]

  即:N * (1.6 + N * ( 0.1344 + 1.2096 * (M/3) ))。

  再吃4层链子特质和4层自然伤害特质:

  N * (1.6 + N * ( 0.1344 + 1.2096 * (M/3) )) * 1.2 * 1.04

  然后让我们看看地震术。

  地震术:每跳为50%SP的物理伤害,默认是六跳,跳数随急速增加。实际上是有阈值的。

  值得一提的是,急速增加的部分并没有显示在面板上,面板上的数值是相当不准的。

  物理伤害我们假设有30%的护甲减免(这个是我们团里的物理职业告诉我的)。

  实际上大概是35%SP的伤害。

  根据50L,地震术造成真实物理伤害。即不受护甲减免。吃4层神器加成。

  地动闪电:每跳 5%几率 700%SP, 期望为每跳 35% SP,吃自然加成4%。

  也就是说,地震加上地动闪电,大概是 70 85%SP每跳的伤害,假设急速为H,目标数为N。

  期望为: 0.7 (0.5*1.2+0.35 * 1.04) * [6 *(1+H)],且跳数向下取整。

  即 0.964 * [6 *(1+H)]

  实际上,这个跳数非常玄学,在我16%急速下,有时候是六跳有时候是七跳。。17%以上就必定是7跳。

  当然,这个还是符合模型的。6 * (117%)刚好是7.02,即7跳,但是问题是没到阈值时,有时候会出现7跳,这个就不知道阿三是怎么写这个概率的了。(这个我确定不是什么的触发,我把能触发的都扒下来了)

  那么在对N个目标时,伤害即 0.7 0.964 * [6 *(1+H)]* N

  在确定了伤害之后,咱们要先理清一个概念:魔兽本质上是一个回合制游戏。这个所谓的“回合”,也就是GCD。

  闪电链施法2S,GCD为1.5S,可以理解为闪电链需要1.33个施放地震术的时间。

  除开计算地震数的跳数,这里急速和暴击都没有意义了,因为急速减少施法时间的同时也减少了了GCD,暴击同理。

  假设有这样一个SM, 急速在17-33之间(地震7跳),精通70。

  那么他在用链子攻击5个目标时,即闪电链达到最大收益时,伤害为:

  5 * (1.6 + 5 * ( 0.1344 + 1.2096 * (0.23) )) = 18.31, 即 1831%的SP

  5 * (1.6 + 5 * ( 0.1344 + 1.2096 * (0.23) )) 1.2 * 1.04 = 22.85 , 即 2285 %的SP

  在用地震术时:

  0.7 * [ 7 ]* 5 = 24.5 即 2450%SP

  0.964 * [ 7 ]* 5 = 33.74 即 3374%SP

  而且考虑到链子占用1.33个GCD,链子每个GCD的伤害实际上为 1718% SP,只比地震术的一半要高一点。(这点没变化)

  但是,如果点了引雷,在两个目标触发引雷的状态下,链子就可以达到 2478 3092.4%SP, 已经超过地震术了 哈哈哈现在连双引雷都没救了。

  这两个属性算是比较大众的属性了,精通高一点的可能到80,但是急速堆出8跳地震的就很少了,我们再来看看80精通下的链子。

  5 * (1.6 + 5 * ( 0.1344 + 1.2096 * (0.27) )) = 19.53 即 1953%的SP 再除1.33,得出每个GCD 1468% SP, 还是比不上地震。

  那么四目标优势如何呢?

  还是用80精通/地震7跳算。

  链子 : 4 * (1.6 + 4 * ( 0.1344 + 1.2096 * (0.27) ))= 13.78 。每GCD 10.36

  地震 : 0.7 * [ 7 ]* 4 = 19.6

  结论:

  实际上,目标减少时,地震术的下降是线性的,但是链子过载的下降是指数级(25-16-9-4-1)的。所以在非5目标情况下,任何时候都应该用地震术

  五目标时,如果起手在攒满地震的能量之前,触发了2个引雷或更多,基本上也是可以切目标无脑链子的

  当然,有神器时,就拉电网吧。

  神器+三瞬发链子 一共四个GCD(神器施法时间1.5S = GCD), 打了三个300%的链子,任何情况都是赚的。

  当然,以上的假设都是地震6S全部跳完的情况,时间更短的战斗嘛,就看各位自己的考量了。

  5.2 更新:

  在重新计算了“地震不受护甲影响”后,地震的伤害相对于链子更高了。所以全情况打地震。当然了,你触发了三引雷当我没说。

  然后又提到了元素集中,借用50L原话:

  闪电链消耗元素集中并且产生元素集中,地震术消耗元素集中但不产生元素集中。

  这个,嗯。。。不太好量化。

  但是这一条不会太大的影响输出循环,但是假设链子全吃到集中,地震全吃不到,即使再给链子加20%(四件套),也就是在五目标且触发双引雷的时候能和地震势均力敌:

  不考虑集中的AOE手法:链子直到50能量》放地震。

  考虑集中的AOE手法:链子直到触发集中/能量即将溢出》放地震。

  有问题和错误欢迎提出。

  神速更新:

  关于引雷和闪电链护腕:

  假设属性AOE特化,堆急速到8跳,这个时候急速应该是33%以上。6*1.34=8.04

  那么这个时候点了引雷又是如何呢?

  引雷的持续时间为10S,34%急速下,一个链子为2/(1.34) = 1.49s

  也就是说,10S的持续时间内,可以打出6.7个链子,触发引雷的概率为30%。6.7 * 30 % = 2.01 也就是按照期望来看,在触发第一个引雷之后,在第一个引雷持续时间结束之前,平均可以再触发两次引雷,平均4.96S触发一个引雷。

  按照这样来看,第三次引雷触发的时候,第一个引雷实际上只剩0.08S了,也就是说,按照期望来看。同时只有两个引雷存在。

  这种情况下。链子能够符合“触发了2个引雷或更多,基本上也是可以切目标无脑链子的”这个条件。

  但是这个急速下,地震已经8跳了,所以在刚达到34%的阈值的时候,依然是无脑地震。

  反过来说,急速在30%+但是没有到8跳(34%),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无脑链子。当然,这个结论是沿用了前面的70精通。如果压低精通的话,可能地震还会好一点。

  至于橙护腕,就很简单了,5目标时橙护腕可以理解为提升10%的链子伤害。10%很可观,但是不会影响上面说的判断条件。

  作者:光丶誓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分享到:
分享页面到:
搜索需要的信息: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