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最终幻想15》(Final Fantasy XV)
即使不是站在《最终幻想15》铁杆粉丝的角度,我依然百分百确定《最终幻想15》将会是一款好游戏。但是就长达10年的开发周期以及根据这点进行的大肆宣传来看,这款作品一定不能说是什么伟大的作品。
总体来说,SE日本公司的开发者们似乎面临巨大的沟通问题。你可能已经听过这样的故事:参与《最终幻想7》重制的开发者在看到游戏宣传片中出现自己的名字前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游戏,游戏优先发布权也在《最终幻想》和《王国之心》之间换来换去。SE做出的许多幕后把戏造成了目前这个日本一流游戏公司难以重现以往的繁荣。
总之,这些工作室间的矛盾让《最终幻想15》深受其害。随着发布时间越来越近,尽管游戏看起来相当不错,很明显是因为开发组听取了粉丝反馈,但是幕后的操作又很可能让玩家的期待落空。
4、《神秘海域4:盗贼末路》(Uncharted 4: A Thief‘s End)
顽皮狗的《神秘海域》系列的开发经历与《最终幻想15》十分相似,都是在非理想状态下制作完成的。最开始的创意总监们在开发中途分道扬镳,留下两个曾经制作《美国末日》的开发者主导游戏开发。诸多波折之后,为了完成游戏最后的开发时间就会非常紧迫。
要知道,这款游戏最早于2013年末公布。当时公布游戏的总监Amy Hennig已经于2014年3月正式离职。你可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游戏设定和故事已经基本完成,所以会继续沿用。然而新的领导者接手后却将许多已经差不多完成的内容放弃而选择重做。
虽然重新制作新版本比将之前留下的东西随意拼凑要好的多,或许故事也能更完整,然而对于开发者们来说时间紧迫,这也是到目前为止游戏两次跳票的原因。这个数字对于其他工作室来说稀松平常,对于像顽皮狗这样的工作室来说十分不正常。
尽管就目前放出的预告片来看,游戏画面非常不错,但是可以看出《神秘海域4》已经取消了制作1080P,每秒60帧画面的计划。也许这也是工作室准备放弃之前的宏大目标的某种暗示。
3、《无人深空》(No Man‘s Sky)
又一款被玩弄于股掌的游戏。在经受了多年的猜测后,去年末《无人深空》终于让玩家看到在游戏中除了探索外星球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新鲜事。令人高兴地是游戏同多年以来我们在预告片中了解到的内容没有太大出入,内容似乎十分丰富。然而,我说“似乎”是因为我们依然无法确定游戏的核心到底将会是什么样子。
不幸的是,直到一个月前,公众基本上已经看到一遍又一遍几乎相同的游戏演示。NMS预计在夏季准时上架,然而关于游戏的具体信息少之又少。无论如何,游戏似乎依然在坚守着多年前的承诺。
即便如此,如果游戏顺利发布并能够在VR上使用,请忽视我之前提到的种种内容。我并不在意除了探索不同的世界之外在游戏中有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因为能够在拟真的环境中探索和发现新的、未开发的星球比任何其他事情都重要。
2、《镜之边缘:催化剂》(Mirror‘s Edge: Catalyst)
还记得曾经的《镜之边缘》吗?2008年这款游戏在商业上并未获得成功,却成为诸多游戏论坛的热点话题。一些DICE第一人称跑酷游戏的铁粉们称之为上世代游戏中“最不被欣赏的瑰宝”。虽然游戏确实不错,但是围绕游戏出现的差评也让人不得不相信这并不是一款百分百的好游戏。
虽然续作无疑会加大之前的冲突,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了解的关于续作的信息少之又少。可以确定的是,游戏直到5月份才会上架,但是我们对于游戏的近战系统知之甚少,甚至连游戏有多少会专注于打斗上而不是该系列著称的跑酷都不是很清楚。
同时,自由行动的理念放在现在的环境下并不能像2008年那样成为一个新概念,敏捷的主人公如今甚至在僵尸游戏中也能看到。因此,《镜之边缘:催化剂》面临着比8年前更艰难的战斗。
1、《最后的守护者》(The Last Guardian)
谁能想到,即使到了2016年我们依然在谈论《最后的守护者》这个早该飞上火星的名字?游戏于2009年正式公布,在此之前开发进程一切正常,然而首次公布后不久情况急转直下。有谣言说是因为媒体管制加上最早的开发者上田文人离开了索尼,到了2011年,几乎每个人都认为那个传说中的ICO小组可能会面临解散。
当然,2015年游戏的高调重启证实情况不尽如此。然而,这对于承诺将于今年发售的《最后的守护者》来说,这并不是一段糟糕的经历,甚至能减少外界对于游戏的负面影响。但是,数年来整个游戏行业发生的变化也在这件事中初步显露出来。
正如去年某些记者评论该游戏时说的那样,ICO小组在20世纪初为玩家提供的令人伤感、故事丰富的游戏体验为《风之旅人》以及其他独立游戏开辟了道路,这些游戏在过去的十年间深受玩家青睐。2016年,ICO小组不再与铺天盖地的毫无个性的射击类和竞赛类游戏抗争,转而提供了一种在游戏世界并不少见的游戏体验,这种体验在独立游戏和实验性游戏中相当常见。
(来源:爱玩网 编辑:DY)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