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精神续作,是特指某一系列知名作品的游戏精髓由其他作品发扬光大,虽然他作和原作仅从表面上看并没有任何直接联系,但却继承了原作最为核心的灵魂部分。精神续作必须要满足由原作开发商或制作人亲手打造,否则也就失去了“精神”的意义。之所以谈及这个话题,是因为刚过去的E3大展上让玩家热泪盈眶的《最后的守护者》和《莎木3》以及此前众筹资金打破各种记录的《血迹:暗夜仪式》和《无敌9号》都或多或少和“精神续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经典游戏大作的精神续作](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703/LajT-fxesssr5411626.jpg)
精神续作的产生,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原作由于种种原因(追本溯源的话一般都是因为销量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推出过正统续作,不过其精髓会由该公司其他作品发扬光大,玩家能够在续作中看到非常浓厚的原作核心特质。
二、原作游戏制作人由于种种原因(主动辞职或被逼离任)和原开发公司分道扬镳,但又不想放弃曾经呕心沥血所打造的品牌(自己的孩子谁舍得)。因此制作人单飞后会制作其他表现形式的游戏作品,此行为多见于日式游戏系列,因为大部分经典日式游戏都沉积着游戏制作人的独特风格,所以这类精神续作在某种意义上更具代表性。
1.《ICO》和《旺达与巨像》的精神续作《最后的守护者》
早年间上田文人以《ICO》一举成名,凭借游戏中独特的艺术气息和别具一格的玩法获得了玩家和媒体的交口称赞,随后在《旺达与巨像》中这一艺术风格特质被推上了巅峰成为了游戏史上最令人难忘的作品。可惜口碑不能带来真金白银再加上上田文人对游戏细节的苛刻以外,整个开发团队小作坊式的工作模式和坚持不外包的原则消耗了SCEJ的大量开发资金,而缓慢的开发进度和遥遥无期的完成时间也彻底让SCEJ失去了耐心,最终导致上田文人从SCE离职,开发中的《最后的守护者》一时间也成为了“The Last”。虽然官方一直表示本作并没有“遭到取消”而是以“缓慢的进度制作”中,但无数玩家对此作品已不抱有希望。
![经典游戏大作的精神续作](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703/dXNG-fxesssr5411635.png)
然而就在今年E3大展上,《最后的守护者》在一次亮相并正式确定了将会与2016年正式发售。而这部“有生之年”的“精神续作”也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就让我们好好期待发售日的到来吧。
![经典游戏大作的精神续作](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703/o8Dx-fxesftz6735263.png)
![经典游戏大作的精神续作](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703/efAO-fxesfty0163515.png)
2.《莎木》系列精神续作《如龙》
“莎木”系列是当年世嘉作为硬件厂商时为旗下主机DC而打造的独占作品,该系列两部作品在当时以前所未有的互动性与自由度,开创了一种新的游戏模式,而为了打造这一梦幻作品,游戏制作人铃木裕启用了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好莱坞的电影人员和日本动画界的天才,总耗资百亿日元的开发成本。然而随着DC主机在PS2上市后在日本和美国全面溃退和“莎木”销量的不尽如人意,直接导致了世嘉濒临破产(当时已退休的世嘉前社长大川功捐出850亿日元的个人全部资产力挽狂澜)并从此退出硬件领域,铃木裕也被打入冷宫随后离职。
![经典游戏大作的精神续作](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703/IbQK-fxesftz6735283.png)
虽然“莎木”已经夭折,作为铃木裕徒弟的名越稔洋却以另一种方式继承了师傅的“遗志”,这就是“如龙”系列,同样是以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城市为原型打造的开放游戏世界,同样有着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精彩的故事剧情,还有着相似的战斗系统,“如龙”的成功似乎在为当年生不逢时而惨死的“莎木”沉冤昭雪。
![经典游戏大作的精神续作](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703/AnAZ-fxesssr5411653.png)
当玩家们都以为从此只能在“如龙”中回忆当年“莎木”的青葱岁月时,2015年E3游戏展上铃木裕的再一次亮相给玩家带来了无限惊喜。当“Shenmue”的字样出现在大屏上的瞬间,全世界的玩家都陷入了又哭又笑的疯魔状态。《莎木3》正式立项并在Kickstarter开启了众筹计划,如果该作品销量成功的话,我们再也不需要所谓的精神续作!
![经典游戏大作的精神续作](http://n.sinaimg.cn/transform/20150703/k6Re-fxesfty0163552.png)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