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首都东京一片废墟,井深大在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
哪怕已经过去这么久,不少索尼的用户在听着Walkman、看着BRAVIA电视、玩着PS游戏机的时候,也一定不会忘记70年前的那一天。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首都东京一片废墟,井深大在日本桥地区的百货公司仓库成立“东京通信研究所”。
1946年5月7日,井深大、盛田昭夫两人在东京通信研究所的基础上,共同出资创立"东京通信株式会社(TokyoTelecommunicationsEngineeringCompany)",简称"东通社",其中井深大负责技术,而盛田昭夫则负责技术的之外事宜。
这个公司正是现在享誉全球的消费电子巨擘索尼(SONY)的前身。
技术的索尼
现在的人提到索尼,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就是来源于《三体》的"黑科技"。以"黑科技"代指索尼产品的技术,是因为索尼在硬件技术上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而这种在技术上的苛求,可以说是流淌在索尼基因里面的。
井深大在其公司《成立意向书》当中期望要"充分发挥勤勉认真的技术人员的技能"。而这份成立意旨书的发表甚至还要早于东京通信株式会社的成立。
纵观索尼的70年历史,这种对于技术极端追求或者说"执拗"贯穿了整个索尼的发展历程。
前不久,在《时代》杂志的50项影响时代的设备中,索尼的特丽珑电视和Walkman高居第二和第四。而影音类设备发展史又可以被看作是索尼对于技术追求到极致的缩影。
上世纪50年代,当时还被称为"东通社"的索尼在成立初期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一直到1956年,坚持发展当时不被看好的晶体管技术,开发出日本第一部晶体管收音机"TR-55"一举成功。这款产品上也正式出现了SONY四个字母,这个来源于拉丁文"Sonus(声音)"和英文"Sonny"或"Sonny-boy"(可爱的孩子)"的单词,在一开始就被赋予了"以声音起家的可爱顽皮孩子"的含义。
同样是在上世纪50年代,索尼在黑白电视大卖后一直希望能进入彩色电视市场,但起初,井深大坚持以良率极低的独自架构"Chromatron"制造彩色电视,导致单位开发成本过高,达四十万日元,进而使得市场的推广极为不顺,仅卖出一万三千部左右,此时的公司已经到达倒闭的边缘。
直到1966年秋,井深大亲自领导一个开发小组,希望能够创造出索尼专属的彩色映射管。之后,到1968年4月,经过工程师们的不懈努力,索尼开发出了被称为"特丽珑(Trinitron)"的独自彩色映射管。
这种显示技术在半年内实现了民用化和量产,并于1968年10月,索尼在日本市场推出特丽珑电视KV-1310,并随后一举引爆全球的抢购热潮。
1979年,在井深大的要求下,音响部门以记者用的小型录音机"新闻人"(Pressman)为基础进行修改,得到体积更小的录音机,后被不少人称赞音质良好。
于是在盛田昭夫的主导下,索尼从1979年7月开始,推出了Walkman,并创造了耳机文化,1980年2月开始在全世界销售。从此,Walkman这个不标准的日式英文单词开始风靡世界,到1998年,"Walkman"已经在全球销售突破2亿5000万部。
《时代》将Walkman排在影响时代的设备第四位的理由为:世界上第一台集便携性、易用性于一身且大多数人能负担得起的音乐播放器。从某个角度讲,Walkman开启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盛田昭夫在1992年10月受封英国爵士,英国媒体给出的新闻标题《起身,索尼Walkman爵士》则是索尼对于技术执着的肯定。
伴随索尼在80年代末收购收购哥伦比亚电影进军影视业以及90年代PlayStation的空前成功,索尼成为横跨消费电子、影视、音乐、游戏娱乐、数码影音、光学等多个行业的帝国企业。
《起身,索尼Walkman爵士》更可以看做是横跨多个行业的索尼开始进入了黄金时期的注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