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team手柄 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使用感想与介绍)

2015-07-13 15:01:10   来源:新浪游戏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我将深入探讨控制器如何运行。我非常希望这一综述是全面的,这样人们读起来就会觉得他们知道控制器在自己手里是什么样的。因此,我试验了不同类型的游戏,如果后来发现了有什么东西应该提到的,我也很乐意更新。

  如果你在任何时候对这些技术性细节感到厌烦,都可以直接跳到「整体印象」那一部分。

  控制器实体

  一收到新的控制器,我就立刻意识到起初的原型设计多么初步。正如下面的比较图片所显示的,起初的原型包含了许多不一样的想法,Valve 也足够大胆,几乎将它们全部舍弃。相当独特的按钮和触屏(中间四个按钮)都被舍弃,代之以更为传统的东西,Valve 甚至决定增加一个游戏杆,不那么依赖于触摸板。

  新品在左,旧品在右。

  结果是,控制器比起原来,感觉更加舒适和熟悉,但别搞错了:这个控制器仍是它自己的产物。触摸板,这个原型中的最突出、不断得到改进的特点,比起我见识过的任何控制器,都有着更大的灵活性。

  这一次,触摸板要平滑得多。旧的触摸板有圆形凹陷,你的拇指会觉得受到摩擦,但是新触摸板没有凹陷,而是依赖于触感反馈提供阻力。关闭触感反馈的时候,控制器感觉松垮或不精准,但是触感反馈的确有作用。

  如果你还不知道,「触感反馈」是这个控制器的一项巨大技术创新。对大多数控制器而言,实体按钮就是你需要的全部反馈。如果你按下按钮,就感觉到;不按按钮,就感觉不到。但iPhone上玩过游戏的所有人都可能注意到,如果控制输入基于触摸控制,正如触摸板一样的话,就会有麻烦。你的拇指可能滑过了整个屏幕,自己却没能意识到。

  触感反馈改变了这点。当你的拇指在触摸板上移动,控制器内部的小型扬声器对其振动;因此,停留在某个地方和在触摸板上移动拇指,你能感觉到两者的区别。

  这也真的有用。虽然有些难以解释,但是我的拇指从未从控制器上滑下去,也没有滑到不应该的地方。触感反馈就像我在操作,而不是感受屏幕。

  和原型相比,控制器的人体工学得到巨大提升,虽然似乎仍有提升的空间。对于那些尝试过早先原型的人来说,觉得它摸起来、看起来都很廉价,这是对的,但现在不再如此。这感觉是一个你可以在房间里生气地乱丢但不会坏的控制器,虽然我一点不建议你这么干。

  每个按钮都有不一样的嘎吱声,令人满意。手柄上的扳机键和按钮感觉都很牢固,我不必担心用久了会磨坏。我完全明白,Grip 按钮不过是折迭起来的一片塑料,底下是电池。这个解决方法听上去应该行不通,但是很奇怪,它行得通。

  在使用控制器的过程中,我唯一觉得不顺手的是只用游戏杆和按钮的时候。它们在控制器的底部,这意味着我的拇指必须移动更长的距离才能够到;Grip 键的设计也是,我感觉拇指似乎必须绕过控制器。

  不幸的是,好几项特性都没了。最主要的是控制器没办法连接头戴耳机,所以你必须用无线耳机或者一条很长的耳机线。同时,你也不能像其他主机那样,用控制器打开主机。

  即便如此,除却这个 Valve 必须注意到的令人困扰的说明,这个控制器做得非常不错。

  UI及自定义方案

  新的 Steam 控制器把自己定位为最通用的控制器,或多或少都能用于你的全部游戏。坦白说,因为自定义方案,我认为Valve成功做到了这点。

  控制器上的每一个按钮,从面按钮到Grip按钮,都可以重新定义。如果你想把装填设置为Y键,跳跃设置为点击游戏杆,你就可以为任何一个有装填和跳跃键位的游戏设置。

  但是,这只不过是自定义方案的开端。

  你也可以设置修饰键。所以你可以设置A键为跳跃,右扳机+A 键为闪避,左 Grip+A 键为施放法术,等等。按键组合似乎只受限于你的肌肉记忆。

  另外,两块触摸板都可以有很大程度的设置范围。和早先原型一样,你可以运用它们,像一个鼠标或按钮一样,但是你可以定义得更加明确。你可以运用它们,像一个十字键或分别的按钮。你可以运用它们,像一个鼠标或一个游戏杆。你甚至可以明确你希望它们像何种鼠标一样。你觉得触摸板鼠标和轨迹球鼠标之间真的有明显的差别吗?Valve 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只要你想,就可以打开轨迹球模式。甚至有个选项是「游戏杆鼠标」(stick mouse),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你想的话就可以选择。

  是的,有无数的滑动条和选项可供选择。你当然可以调整灵敏度,但是如果你觉得触感反馈太多或太少,你也可以调整。你可以为模拟的轨迹球增加或减少阻力值。你可以调整平滑度或加速值。你可以让仿真的游戏杆产生线性或突然性的回馈曲线。你可以调整游戏杆鼠目标 AC 虚拟游戏杆最大值(AC Virtual Stick Cap Size)。不,大部分这些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你知道的话,你应该知道 Valve 已经努力去适应你的需求。

  但是对Valve来说,这些选项虽然受欢迎,对大部分人来说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我承认,刚开始我无法确定如何弄清楚不同的控制方案,为什么有时候触摸板像我希望的那样工作,而另一些时候则不一样。Valve 真的需要为新玩家制作教程,为他们指导不同的控制器选项,让他们理解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选项,尤其是为这些游戏,比如 Valve 自家的 Half-Life 2——它声称支持控制器,却似乎把选项藏进了菜单或开发者控制台中。

  但是起初的学习阶段一旦结束,我就意识到我事实上几乎不需要鼓捣自定义控制。正如我上文提到的,控制器似乎变得不那么超前,更为传统,这也意味着它更能完美模拟 Xbox 控制器。事实上,许多游戏的默认选项都和它一样。在任何支持那个控制器的游戏中,你完全不需要花力气设置。

  TowerFall Ascension?Super Meat Boy?Darksiders?这些游戏,控制器都能立刻支持,按键也和你想的一样。Valve甚至将他们家的控制器上的按钮和Xbox控制器上的按钮比对,这意味着对大多数游戏来说,UI上的差别几乎难以察觉。

  Valve包含的设置甚至不止如此。除了模拟常规控制器的预设,Valve也包含了应该能用于典型WASD的预设,这意味着大多数FPS游戏都应该可以运行,只需小小的调整。

  另外,Valve 也允许控制器和键盘设置的结合。所以,如果你想玩 Borderlands 2,既想保留用控制器的舒适,又想有鼠目标精准,你是可以做到的。或者,你在玩 Batman™: Arkham Knight 这样的游戏,想要保留控制器的玩法,又想把某个小东西设置到某个和Xbox不同的按钮,你可以做到,游戏也会像在用 Xbox 控制器那样,保留 UI 和使用的舒适度。

  所有这些话的意思就是,只要你能加载你的游戏,你就可能找到一个相当舒适的方法,用这个控制器玩游戏。

  至于打字,Valve 最近放出一段视频,呈现了在控制器上打字应该是什么感觉。我只不过短暂地尝试了键盘,所以我并不觉得自己已经准备好给出那方面的想法,但是我的第一印象是,那需要适应。一旦我在上面花了更多的时间,就会更新这个贴子。

  还有,他们为控制设定增加了小区支持,所以如果你有一个自己觉得舒服的设置,就可以让它公开,这样任何玩那个游戏的人就都可以看到你如何设置自己的控制器。这个举动的目的在于,如果有什么地方不能立刻弄好,那么你仍然可以找到一个控制方案,运作良好而不需要自行设定;但是万一你必须自己设定,过程也很简单。

  坦白说,我知道这正在发生。

  玩起来怎么样

  这些话说完了,那么当你真的插上控制器,准备大干一场,感觉如何呢?嗯,答案有点复杂,所以我在这里稍微做一下分类。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

  我觉得人们对这个控制器的最大疑问就是,「它对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支持怎么样?」毕竟,此类游戏在最受欢迎之列,控制器和键鼠两者的分别也在此最为严重。

  简而言之真的很棒。

  我玩了Team Fortress 2, Borderlands 2,Fistful of Frags,甚至还有老派游戏STAR WARS™ Republic Commando™。这是我从这些游戏提炼出的观点:技术上来讲,是的,我觉得用Steam控制器不像键鼠那样精准。我知道这应该如此。

  但感觉起来并非如此。

  即便在玩多人模式,每次死亡和击杀都感觉是公平的。我从未想过,「哎,要是我用的是鼠标键盘。」尤其是狙击,感觉有提升。通过你自己对目标的感觉整顿射击,这比用键盘玩感觉更为自然,虽然毫无疑问地,调整瞄准没那么精确。

  用这个控制器玩老一些的游戏,比如 STAR WARS™ Republic Commando™,则感觉非常现代。虽然寻找舒适的键位设定的确花了一些时间,但是完成了之后,这马上成了我喜欢的方式。

  至于记录方面,我又回头玩 Call of Duty® 4: Modern Warfare®,如果你记得的话,在我的上一个文章里,我很难用一般控制器解锁「Hardened」难度。而用这个控制器就解锁了,这也说明了一些东西。

  动作游戏

  我尝试测验了一些更为传统的动作类游戏,我很高兴地报告,也很羞于承认,这一部分的看法是无聊的。总体而言这挺不错,因为你大体上用这个控制器,和任何其他控制器一样。

  玩 Castle Crashers, TowerFall Ascension, Super Meat Boy,以及 Sonic & All-Stars Racing Transformed 的感觉和用其他控制器玩的感觉基本相同,多了个好处,如果你需要的话,就可以有鼠标指针。所以用 Xbox360 控制器玩这些游戏,你就能大概知道Steam控制器对它们的支持如何。

  我觉得我需要提一下 Shank 2,这个游戏把闪避设定在轻击右游戏杆,这在触摸板上是个难受的动作,不过因为这个游戏对 360 控制器的支持也不怎么样,所以我也不确定应该怎么评价。目前来看,同一批人做出的 Mark of the Ninja 对其支持不错。

  这个控制器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对老一些的游戏支持不错。我不知道怎么用 360 控制器玩Psychonauts(我确定有个解决方法,但是我没找到),但是 Steam 控制器就玩得很顺畅。很容易就弄明白,如何在游戏杆上设置移动,在其他按钮上设置所有键位。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游戏可以用控制器玩,那它就可以用 Steam 控制器玩;往往会玩得更舒心。

  策略游戏

  那不能用控制器玩的游戏呢?它们又如何?

  总体而言,还可以。Shadowrun Returns 、FTL: Faster Than Light,甚至炉石战记也不错。我的发现是,回合制或慢节奏的游戏在控制器上玩基本没问题。用模拟鼠目标控制器在屏幕上寻找菜单选项、选择物品,这在实际上并没有麻烦得太多。

  我觉得这里应该插入一个说明,游戏越为紧张,用Steam控制器玩和用键鼠玩,两者之间的差别就越大。Sid Meier's Civilization® V 的节奏比起诸如 Company of Heroes 的游戏要慢得多,这意味着前者比起后者玩起来更为自然。

  对我来说,用控制器玩 Company of Heroes 真的非常困难。总体上,我很难控制部队、制定有效策略、摸清战场局势。

  换句话说,我觉得这个平常没什么显着区别。

  认真地说,我的确尝试过玩,因为我想试试实时战略游戏,但是我的技术很差。我很烂,但是我一点不觉得自己的错误是控制器造成的。我很容易选择单位,告诉它们往哪里走;我只是不停地把它们送到错误的地点。如果你是要去打进阶的电竞赛事--就像在韩国会让你拿到节目合约的那种,那就又另当别论了,但这件事不太可能。

  目前,在风暴英雄中经过很短的一段学习曲线后,我可以很顺利地使用控制器,而这个学习周期大部分只是什么按钮做什么,而不是学习操作鼠标控制。

  唯一一个让我觉得「好吧这真的行不通」的游戏就是 Magicka。再说一次,这更多是因为按钮位置,而不是鼠标指针的问题。这个游戏尤其依赖于迅速按下多个不同键位,感觉更像打字而不是玩游戏,所以在控制器上玩很折磨人。

   角色扮演游戏

  我也试了几个角色扮演游戏。我主要测试的在线多人游戏激战2,让我花了一些周折,才弄出可行的控制方案,但是我很快就能舒服地在沙发上击杀半人马了。那和我所期望的感觉基本相同。

  我花了一点时间玩 The Witcher: Enhanced Edition Director's Cut,还行。战斗很生硬,但是这个游戏无论你怎么玩都很生硬。

  Torchlight,这个类暗黑破坏神的角色扮演游戏,感觉不错。我觉得玩角色扮演游戏,点按是很怪异的方式,这种怪异又因为游戏杆的存在让我恼火,因为游戏杆就在那里我很想用它这样更合乎情理,但是在我看来,和用键鼠比起来也差不到哪去。

  至于 Sid Meier's Pirates!,操作菜单、在海上航行倒还行,但是数字键盘的操作对控制器而言太尴尬了。我最后把游戏杆和按键盘结合起来代表数字键盘,但是,即便完全可以玩,这个游戏不是为此设计的,这样的想法依旧挥之不去。

  结论

  如果你全都读完了,那么你可能注意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在这些我玩过的游戏中,我的确遇到了不少的尴尬和一些控制问题,但没有一个是由触摸板造成的。模拟鼠目标同时保留控制器的感觉,在这一方面,这个控制器的成功是巨大的。

  我在控制器上的主要问题就是你尝试用控制器玩任何PC游戏是遇到的问题。要找到一个控制方案,技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又能保证舒适实用,有时候这是困难的,但是即便如此,Valve让这变得简单,只需完全根据你觉得合适的方法,重新设置键位,自定义设置。

  在电视上玩PC游戏,最大的问题不是控制器,而是UI。眯眼盯着电视,阅读很小的文本,当你在玩在线多人游戏的时候这可不好,因为屏幕上有关键信息。然后,随着移植到PC的主机游戏以及设计成移植版本的PC游戏数量增加,这个问题不那么常见。

  我觉得我应该提一下,控制器背后的软件有一些小问题。有时候,Steam 界面不工作,这意味着对控制器的所有调整都必须用Alt+Tab切换到Steam,或者在游戏启动之前就作好。当我尝试Indiana Jones® and the Fate of Atlantis™,这样的情况就发生了。这本应该能很好地用控制器玩,但是Steam界面不工作,所以测试异常困难。

  当Steam界面工作的时候,从中退出往往意味着控制器在一两秒的时间内完全停止工作。最后,控制器不能和其他Xbox360控制器很好地组合使用。我无法让Steam控制器和有线的360控制器同时工作,虽然它可以在支持它的PS4游戏上运转良好。

  这是对 Steam 控制器的基本观点:作为一个控制器,比起由索尼和微软生产的来说,它是我用过的最好的控制器。你能够进行的自定义数量令人称奇,触摸板的精确度使得原本用控制器完成十分困难的事情变得可能。

  作为键鼠的替代品,Steam 控制器能给你在没有实际键鼠的情况下最好的键鼠体验。我不能保证你可以玩星海争霸2的钻石联盟,或者玩 Counter-Strike 的职业水平,但是我几乎可以保证,你会在尝试中获得乐趣。

  Steam 控制器目前接受预定,价格为49.99美元。考虑到这个价位差不多就是普通控制器的价格,我有信心说这对消费者来说是个不错的价格。

  此外,在这个控制器上做得很不错,Valve 应该受到表扬。我真的认为人们会喜欢它的,即便他们不会买一台 Steam 主机。

精彩推荐
相关新闻

Steam一周销量排行榜 方舟持续保持销量第一

Steam平台在7月6日公布了最近一周(6月29号到7月5号)的销量排名,和上周一样,《方舟:生存进化》仍然保持销量第一。同样的第二...

相关Steam一周游戏销量排行榜 方舟仍然保持第一
2015-07-06 11:19:02 来自:八卦趣闻

Steam市场钥匙被彻底移除 别了钥匙君

曾经在Steam市场上的硬通货——DOTA2珍藏钥匙被彻底移除,结束了长达3年的非官方交易通货的身份。

相关DOTA2深渊联赛S3胜者组决赛EG vs VP回顾
2015-07-05 12:48:05 来自:专区正文页

你会买吗 正版PS模拟器游戏登陆STEAM

相信大家一定在PC上接触过不少模拟器,例如模拟NDS的Dolphins,模拟PS系列的PPSSPP,他们的存在让玩家能够轻易地回味以前的经典游...

相关外国人真会玩 超强赛车游戏模拟器出炉
2015-07-01 14:54:19 来自:单机游戏-新闻

MU神STEAM帐号被盗 帐号安全再引热议

V社最近在官网宣布将不再在Steam上交易被骗的物品物归原主,帐号安全与玩家虚拟财产问题再一次成为了舆论焦点。

相关DOTA2精彩集锦:屠夫的暴走秀第10集
2015-07-01 12:05:12 来自:专区正文页

Steam夏季特惠疯狂赚钱 但是大多数游戏悲剧

总结:1、Steam夏季特惠销售量巨大,但大多数游戏销量并不理想。2、平均折扣大约有66%,不过折扣越高,每款游戏最终赚得的收益越...

相关从销量看热门程度 Steam夏季特惠10大畅销游戏盘点
2015-06-29 11:16:41 来自:八卦趣闻
CGWR

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目前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的最新网络游戏评测排行榜,涵盖2010至今内所有新游戏,力图为中国游戏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新网游推荐平台。

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是以由新浪游戏专业评测员组成的评测团队为核心,以游戏的画质、类型、风格、题材等游戏特性为依据,对中国(大陆港澳台)、欧美、日韩等地区正在进行测试或正式运营的新网游产品进行评测并打分后产生的权威游戏排行榜。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将网络游戏从六大项、二十八个小分项与同类游戏进行横向比较,再将该游戏与自身的不同版本进行纵向对比后,由评测中心根据加权平均数得出最后的游戏分数,并以游戏测试及上线时间点为分组,根据每款游戏的CGWS分数在每个季度发布排行榜榜单,实现了排行榜的透明化和实时化,帮助玩家准确、迅速地找到心目中的理想游戏。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网络游戏排行榜CGWR! http://top.sina.com.cn

专题活动

本周10款游戏测试 《狩龙战纪》公测

在本周进行测试的游戏共有10款,其中高人气狩猎网游《狩龙战纪》周五狂欢公测,动作战争游戏《Firefall》封测。查看测试表>>

多娇游戏圈 女神萌妹天天看

游戏圈女神多娇又爱玩 来看一周游戏美女汇总!

精品游戏cosplay合集

电玩君精选了一组高素质cosplay,但丁、克劳德、不知火舞全都有。

荐一贱:类拳皇作vs仙剑六

小编趣味点评推荐拳皇设计师新格斗作,情怀大作仙剑六惨遭吐槽。

3D动漫MOBA《无尽战区》

网易游戏旗下3D激爽MOBA动作英雄对战网游《无尽战区》解说

大汇站:《无尽战区》

独家详细解说MOBA《无尽战区》引入QTC、无锁定战斗、立体战斗等。

新游尾行:古剑奇谭网络版

《古剑奇谭网络版》6月24日二测全程揭秘。

新浪简介 About Sina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