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资本涌入,创业热情高涨,巨头纷纷进场。”说起自己关注已久的VR(虚拟现实)领域的创业,华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副总裁严京用这句话来形容过去几个月里,国内VR产业出现的爆发式增长。
似乎没人能说得清VR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的,但在创业者和投资人看来,VR将改变众多行业的生产流程和商业模式,必将成为近几年的创业方向之一。
因此,资本更加青睐VR领域的创业项目和团队,众多创业团队——不管规模大小,不管融资多少——也纷纷在VR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内容领域发力,谷歌、HTC、腾讯等巨头也早早布局。
然而,硬件设备缺乏统一的行业技术标准、软件内容较为缺乏、普通消费者市场尚需培育等情况也在暗示着:下一个“创业风口”在获得资本青睐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障碍。
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艾媒咨询集团发布的《2015年中国VR行业研究报告》显示,VR的核心特征是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能让用户真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VR最直接的体验就是音视频感受的改变,这跟传统的二维平面甚至3D技术的感受完全不一样。”作为移动VR领域的创业者,睿悦信息Nibiru联合创始人刘峰瑞认为,VR的出现让用户可以全景式、沉浸式地使用产品、体验服务,并且可以在许多行业中应用。
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淮永建长期研究VR技术与虚拟景观,在他看来,未来VR将成为应用性平台,需要与其他内容和产业相结合,才会产生真正的产业价值增量,从而帮助一些产业实现转型升级。
淮永建表示,VR技术将可以在虚拟医疗和军事训练、数字娱乐、建筑和工业设计、信息可视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VR技术与其他产业和内容的结合中,最典型的便是在数字娱乐领域的应用,诸多游戏和影视公司纷纷在VR领域发力。
据媒体报道,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三家公司已在VR影视领域开始大量投入,并积极展开并购;奥飞娱乐、联络互动、盟云移软、掌趣科技、暴风科技等公司则已进入VR游戏开发、VR主题公园建设等领域。同时乐视VR正垂直布局旅游、音乐、游戏、影视等领域,希望打造一个完整的VR开放生态系统。
VR技术也可以在新闻报道中带来不一样的视角和体验。
VR媒体平台是北京虫洞虚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虫洞VR”)的一个创业方向。据该公司总经理赵曦辉介绍,虫洞VR正在与全国的都市媒体合作,由该公司提供VR拍摄设备,与都市媒体的摄影记者签约拍摄新闻视频。
“现在已经签约了100个,我们的目标是签约500个,这样全国各地的新闻基本都可以用VR来体验了。”赵曦辉说。
对普通用户来说,最惊喜的可能是VR技术在消费购物领域所带来的独特体验。
日前,淘宝推出的“Buy+”VR购物视频在朋友圈广为传播。视频中,“Buy+”通过VR技术100%还原真实场景,用户即使在家里,也可以戴上VR眼镜,进入VR版淘宝,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各地商场随便逛,各类商品随便试。在VR的环境中,如果要选择一款沙发,可以直接把这款沙发放在家里,尺寸、颜色合不合适,一目了然。
对于制造业而言,VR更大的作用在于优化工业设计,而且这样的改变正在发生。
日前,德国宝马汽车宣布将在未来的汽车研发中开始使用HTC Vive的VR系统。有了VR技术的帮助,宝马的汽车设计师可以快速修正草案,与全球各地的同事协作,不需要真正的建筑和组件就可以开展汽车设计,从而为公司节省时间和金钱。
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宝马汽车就已经在研发过程中使用到VR技术,但过去的系统太过庞大,占地空间也太大。据了解,宝马汽车对HTC Vive VR系统进行了一些改动,即只保留下头套中一个摄像头,这样佩戴者就能同时感受来自VR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体验。
VR成创业投资新宠
能够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自然会受到资本的青睐。
3月18日,国内VR企业暴风魔镜联合国家广告研究院、知萌咨询机构发布了《中国VR用户行为研究报告》。该《报告》在全国15个省市抽样调查,调查人群为15~39岁,样本量达5626个。数据显示,68.5%的受访者听说过VR的产品或相关知识,并对此非常感兴趣。《报告》据此预测,VR在中国的潜在用户规模达2.86亿。
高盛银行的一份报告也预计,VR市场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1820亿美元,其中硬件1100亿美元,软件市场720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前景吸引了各路资本在VR领域内加速布局。
在今年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表示,2016年会成为消费级VR元年,Facebook旗下VR设备制造商Oculus很快就要发货。
在国际上,Facebook旗下的Oculus Rift、HTC旗下的Vive、索尼旗下的PS VR和三星Gear VR四款产品逐渐成为主流的势头已经呈现。
国内科技企业也不甘落后。今年3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首次对外透露集团VR战略,此前阿里还以52亿元人民币的重金领投过AR(增强现实)企业Magic Leap。腾讯则于2015年底公布Tencent 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系统阐述腾讯在VR领域的规划。小米也宣布成立探索实验室,第一个项目就是VR。
在VR领域摩拳擦掌的不只这些大公司,还有许多专注VR领域的创业公司,它们也成为资本的新宠。
4月初,被称为“新三板VR第一股”的盟云移软拟以48元/股向前海盛世等7名新增投资者定增不超过5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4亿元,被认为打破了VR融资纪录。
同样在4月初,北京幻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即Phantom VR)宣布获得和君资本VR产业基金等投资者的近千万元天使轮投资,而这家公司的成立时间仅有4个月。
3月底,成立于2014年的杭州映墨科技宣布获得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内创投机构华睿、银江资本、云椿资本和如山创投。
根据风险投资市场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统计,去年全球VR公司的风险融资额高达7.7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了一倍多。而在2015年上半年,VR公司融资额已经高达2.48亿美元。
VR领域资讯媒体“极AR”的统计则显示,今年3月份VR在资本市场依旧火热,共有24家公司拿到了融资,涉及的总金额超过18亿元人民币。整体来看,国内外均完成了数起巨额的投融资事件,硬件、内容、平台、技术等方向都有涉及。
被资本“催热”,VR创业存在“虚火”
“VR首先是在资本市场上火热,其次才带动了VR设备的创业风潮。”作为投资人,严京对VR创业和投资的“火热”有点担心:VR的市场开始变得拥挤,产业急速扩张可能酝酿一定风险。
严京表示,目前VR的发展趋势和进程并不十分确定,产业变现的路径较长,现金流风险一直存在,并且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放大。“VR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半年内被资本催热了。”
身为VR创业浪潮中的一员,刘峰瑞也认为,目前VR创业领域存在“虚火”:“很多原来没有做过或者不了解VR硬件的,看到VR概念很火,就参与进来,没有注意到VR的产业链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没有考虑到背后的技术要求和供应链管理。”
在他看来,VR才刚刚起步,尚处于“群雄并起、百花齐放”的状态,技术并没有足够成熟。
同样在VR领域创业的杭州虚现科技有限公司媒介经理徐向东也有类似的感觉。他认为,目前国内VR市场的大部分硬件设备没有达到应有的标准,停留在“可以用,但体验不好”的阶段,有时还会因为画面延迟而让用户产生眩晕感。
淮永建分析,由于前期研发成本不是特别高,很多创业企业涌入VR眼镜、VR头盔领域,但目前的VR技术并没有足够成熟,所以很多VR创业企业都在追求“短平快”地获得融资。“国外出了新的产品就去模仿,真正潜心做底层系统技术开发的很少。”
淮永建和严京都认为,接下来的一两年内,VR创业公司将出现分化,会有一两家巨头企业崛起,并且凭借在VR底层系统的技术开发,形成行业技术标准,从而弥合当前VR硬件设备相互割裂的状态,提高VR分发的集中度,从而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与VR硬件设备创业的“火热”情形相反,与之相伴而生的VR内容则面临着短缺的问题。
作为VR内容领域的创业者,赵曦辉认为目前迫切需要的是VR内容,“没有好的内容,硬件设备也没法卖出去”。而目前普通消费者所能找到和使用的VR视频资料和游戏非常少,这直接影响了硬件的销售。
VR内容为何短缺?赵曦辉坦言,由于VR硬件设备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普及度,VR内容的生产“非常烧钱,大家都不太敢往里面投”。
严京分析认为,VR内容的长期稀缺将使其成为VR/AR领域创业和投资的第一座金矿,“内容创业的黄金窗口期至少还有两年”。
from:凤凰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