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提到《镜之边缘》的女主角形象之争,说游戏上市不久,有韩国玩家修改了女主角费斯的造型的事。游戏制作人Tom Farrer回应表示失望,声明制作组致力于制作独特而真实的人物。
这一回应,仅就论点和文字来看,确实颇有见地。但具体到《镜之边缘》这个案例上,说服力就要大打折扣。我们想象一下,一群瑞典人打算制作不熟悉的亚裔角色,随手在搜索引擎里输入“中国”、“超模”,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当时声名鹊起的超模吕燕,可吕燕长什么样呢?
所以说,费斯的形象完全就是欧美人心目中的亚裔美女,和回应中的“我们希望她有魅力,但不想把她打造成超模”完全不是一回事,本质上只是两种审美观的对撞而已。我之前提到欧美人和东亚人对高加索人的审美趋近一致,但对东亚人的审美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欧美人对于亚裔人种一直有相对刻板的印象。一般来说,如果有人把亚裔男性做成眯缝眼、八字胡的傅满洲形象,我们管这叫种族歧视,不叫有个性。这种情况目前依然很严重,比如电影和游戏里亚裔女性普遍会有一丝亮色的挑染。
Tom Farrer在回应中还抨击韩国玩家修改的版本是“长着大咪咪的12岁俏娇娃”。其实这些鬼佬压根不明白24岁的女主角费斯应该长什么样。因为我们这儿的12岁少女长这样:
28岁的再婚少妇长这样:
对于鬼佬来说,根本看不出两者区别(事实上我也看不出……),他们觉得每一个亚洲女青年都是幼女。总体来说,丑≠个性,最重要的是在玩家心中建立对角色形象和性格的认同。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欧美人和东亚人在审美上,总体是趋近的。随着本世代游戏里的角色越发写实,那些让我们觉得“丑陋”的角色也会越来越少。但这只是其中一种原因,另一种原因更简单:因为欧美团队对女性角色的重视程度确实低于日本、韩国团队。
如果你认识在外包公司工作的人,他们会告诉你,日本游戏公司对角色模型的要求,要远远严于欧美团队。这里面也有许多历史原因,比如日本游戏以RPG、ACT为主,女性角色往往肩负着和玩家建立情感连接的重任。而欧美游戏以FPS为主,只要做好敌人和场景就可以了。比如之前提到的《镜之边缘》,女主角长什么样完全不重要,你在游戏根本看不到几回。而欧美早期的ACT游戏又以大量动物为主角,不重视女性角色情有可原。
以《GTA V》和《如龙0》为例。在场景和光影方面,《GTA V》要稍胜一筹:
但在人物模型的细腻程度上,《如龙0》显然更高一点:
至于像Bethesda这样的公司,纯粹就是重视程度不够,美术设计水准不足。许多人的理由是《上古卷轴5》的故事发生在天霜行省,所以人物做的难看是为了符合故事背景。我明确地回复这些人,这种话骗骗自己就够了。
这是孤独城里艳名远播的女游吟诗人Lisette,有欧美玩家认为她是游戏中最美的女性:
这是穷乡僻壤的农妇:
如果不考虑光照效果的不同,两者的相似程度就更高了。任何一个会悉心考虑角色背景和形象关系的公司,都不会让美艳的吟游诗人和农妇看起来差不多吧?
再看看人家《巫师3》里美艳的吟游诗人长什么样。你是顾客,你愿意听谁唱歌?
虽然《上古卷轴5》里的角色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比起此前的《辐射3》要还是要好多了。所以别拿什么故事背景说事儿。就算《上古卷轴6》发生在更偏僻的地方,角色也绝对不会比5丑。
这不《辐射4》的角色就好看多了?这就是用心与否和投入与否的问题。
至于像Bioware这样的,其实角色模型还是比较不错。只是为了让游戏电影化,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来制作面部动画,人手和经验都不足,就会让尚可的模型被奇怪的表情拖累。
总体来说,基本没有公司会刻意把女性角色做得很丑,只是投入精力不足而已。这当然是一种商业上的取舍,让公司把精力投入到其他方面,从结果上来看也是成功的。但如果非要把这种不用心吹捧成特色,进而讽刺角色做得好的公司不用心,这就有些过分了。
之前说过,美≠没特色,但这更不意味美只有一种。现在我国的审美就有单一化的趋势。在现实中,各路嫩模的照片放在一起完全分不出来。在游戏里,国产游戏的审美也相当趋同,如果把各路知名国产单机和网游的女性角色放在一起,你就会发现……
……嗯,你国审美已完。
最后总结一下论点:
1、欧美团队也倾向于制作美丽的女性角色。
2、在卡通角色的审美上,中西方有所差异。在写实角色的审美上,中西方差异不大。
3、相比之下,欧美团队对角色的重视程度不及日本、韩国团队。
4、我们的审美有时候太单一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