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aochan
第10页:背景资料-针锋相对,中日两国的战略意图
日本的战略意图:
其一:西安事变和平结束,国共停止内战,酝酿再次合作,容共、联俄之局将成,日本只能在中国恢复团结统一之前取得更多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其二:中国的国力不断充实,必须在中国羽翼丰盛之前予以挫折,同时日本也不相信蒋介石这时有与日本作战的决心。
其三:德、日防共协定及日、意协定已于1936年11月签定,日本不再孤立。日本估计英美不会干涉其侵略行动。
其四:七七事变爆发,日本陆军在华北取得胜利,但未能使中国屈服,日本海军跃跃欲试,想打击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迫使中国接受日本的要求。
中国的战略意图:
其一:形势被迫如此,除了应战别无选择。日本野心并无止境,如再忍让,不仅华北将继东北之后沦亡于日寇,且想求偏安亦是不能。
其二:人心激愤已达极点,当时中国共产党力主抗战,如再不抵抗,内战势将重起。
其三:中国国力虽不及日本,但国土面积辽阔,日军不能全部控制。
其四:英美深忌日本势力的扩张,假以时日,国际形势定有变化,彼时如与日本谈判,为害亦较目前为轻,何况中、苏正在谈判互不侵犯条约,短期内可望获得援助。
其五:从政略上说,上海不仅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面且也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乃"中外观瞻所系","国际观感"十分重要,包含以上海之战来引发西方列强干预这一目的。因为最高统帅部决定"不惜任何牺牲,予以强韧作战"。
其六:从经济上说,上海是我国经济重心,聚集于上海的国民政府经济和财政方面的利益,无论如何是需要保护的。且上海和江浙一带的工厂、物质也需要在对日作战的掩护下,向内地迁移。
其七:从军事战略上说,中国军队在长江流域作战,比在黄河流域较为有利。因为中国缺乏机械化部队,不宜在华北平原对日作战,而长江中下流可利用湖沼山地掩护,较为有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编辑:周明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