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aochan
第6页:背景资料-蛇鼠一窝,日军内部的战略分歧
日本陆军方面,无论在东京或殖民地,对华北问题的处理,存在两种对立意见,斗争极为激烈。一派着眼于对苏作战,主张中止华北自治工作,而谋求所谓日中邦交调整,实行共同防共、经济提携,诱我承认伪满(至少事实上承认),屈辱妥协;同时,谋求陆军内部的"整肃",防止所谓"下克上"的重演,以期统帅部的意图得到贯彻。此即所谓稳健派,亦有称之为统制派的。
另一派则认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现地事态恶化",谋求断然一举解决华北问题,以免夜长梦多,此即所谓强硬派,亦即通常所谓少壮派,或称皇道派。
稳健派在陆军中央方面,以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石原莞尔少将、战争指导课长河边虎四郎大佐、陆军省军务课长柴山兼四郎大佐等为代表,受到参谋次长今井清中将的支持,海军、外务及元老重臣方面亦多表赞同;在现地则以中国驻屯军参谋长桥本群少将、作战参谋池田纯久中佐、北平特务机关长松井太久郎大佐、北平武官今井武夫少佐等为代表,受到支那驻屯军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将的支持。
强硬派在陆军中央方面以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武藤章大佐、支那课长永津佐比重大佐、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大佐等为代表,受到陆军大臣杉山元大将、陆军次官梅津美治郎中将的支持;在现地则以大使馆陆军武官喜多诚一少将、中国驻屯军先任参谋和知鹰二中佐、大木良技中佐、情报参谋长田盛寿少佐等为代表,受到关东军及朝鲜军的支持。
八一三战役中,日本陆军统帅部上层人员有多次更动。首先是八月十四日参谋次长今井清中将因病去职,由多田骏中将继任。多田于1935年8月被任命为华北驻屯军司令官,莅任不久即发表了臭名昭著的所谓"多田声明",鼓吹华北自治。他属强硬派,但担任参谋次长后,顾虑苏联的威胁,从全局考虑,支持稳健派的意见,极力谋求早日结束对华战争,从而成为稳健派的核心人物。九月中旬曾制定《战争指导纲要》,谋求通过十月攻势大体上使华北我军退至《何梅协定》规定区域以外即保定以南,上海我军退至淞沪停战区域以外。于是抓紧时间媾和,希望通过德意从中斡旋,强调对中国无领土野心,以不究既往、"划时代的调整邦交"条件进行外交交涉。但强硬派则坚决认为10月攻势不足以挫伤中国的作战意志,必须进一步大规模作战。
关东军更主张不惜进行长期战争,要求与中国政府断绝邦交,积极树立伪政权。正由于稳舰强硬两派意见对立,对尔后作战的指导,如作战方向、作战界限等,不断发生问题。继多田之后的重要人事更迭是九月二十七日石原少将被逐出中央,形式上是石原反对在上海增兵,认为即使占领南京,占领汉口,均不可能使民族主义高涨的中国屈服,不如及早结束战局,从而要求辞职。实际上是遭强硬派的排斥,而被放逐至关东军,充当历来是强硬派巨头的东条英机参谋长的副手。最后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半年被当时担任陆相的东条放逐出陆军,尔后在宪兵监视下隐居于北海道,以迄日本投降前不久默默逝世。继石原任参谋本部第一部长的是原第四部部长下村定少将,他本是强硬派的一员,莅任之初即决定编成第十军,在杭州湾登陆,其后又决定自华北调来第十六师团在长江白茆口登陆,对上海形成战略包围;同时还主张在上海作战告一段落后,即进行山东作战,在海州登陆,攻略徐州,认为控制徐州,即可保障华北独立,从而控制京沪杭地区,使国民党政府屈服,这正是强硬派的一贯妄想。继下村之后,陆军中央又一重要人事更迭是十一月初成立华中方面军司令部,将参谋本部第三部长冢田攻少将及第一部作战课长武藤章大佐分别调任为方面军司令部参谋长及参谋副长,两人都是强硬派中坚人物,从而直接操纵上海方面的作战,形成攻略南京态势,参谋本部跟着正式下令攻占南京,最后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沼之中,而以彻底惨败告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编辑:周明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