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十年系列专题——十年间消失的词汇1
 

  1998年7月的某日,一个孩子在家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一件可能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生日礼物。一台奔腾的电脑加上装满800M硬盘游戏几乎承载了他所有的梦想,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他当时的生活,甚至是整个未来人生的走向——这个孩子,就是我!

  转瞬之间,10年已经成为过去,相信很多80后出生的人都和我一样,游戏在伴随我们成长的日子里,给我们带来了无数的快乐、经典和感动,也让我们承受了无数的痛苦、失望和眼泪。很快,游戏不再是游戏,不断进化和升级的娱乐方式已经使它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如今虚拟和现实之间的隔阂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它还将去向何处?它又将变为何物?为此,我们特别制作了“游戏十年”系列专题,并非仅仅出于怀旧的目的,更多的是想挖掘我们心中那块被时间老人夺走的珍贵情感。那么这第一期,让我们先从那些已经消失和即将消失的词汇说起吧。

 
 

  戏人言:我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没有猜中这个结局。这句话用在“泥巴MUD”游戏身上应该是再恰当不过了,或许在网络游戏大行其道,一统江湖的今天,年轻的你只知道什么是MMO(Massive-Multiplayer OnLine):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但你更应该知道,什么是MUD,网络游戏的最初雏形,故事美丽的开始……MUD是英文Multiple User Dimension、Multiple User Dungeon或Multiple User Dialogue的缩写,可以译作多人世界、多人地下城或多人对话,俗称“泥巴”。早期的MUD,是国外的一些无聊而又充满激情的电脑游戏程序员编写出来的,游戏的定义是要能够到达(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也就是说,在MUD中,你所接触到的,是一个由电脑构造出的广阔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的每一个游戏角色背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人在操作,而不再是冷血无情,循规蹈矩的电脑IQ,人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脾气嗜好、价值观念,无不完全投射到游戏角色身上,并影响游戏的进程。

  在另一个世界中体味现实生活中不敢或不可能实际去体验的人生,在逃避现实当中获取特别的精神满足,从而得到真正的游戏乐趣。MUD就是这样一种将虚拟与现实完美融合的幻想游戏。

  很快,MUD游戏在风靡全球的同时也传入了中国,当时国内游戏市场正处在武侠RPG的通知时期,因此MUD游戏的内容也被改编成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武侠类型,《风云》、《侠客行》、《古龙群侠》等等这些游戏立即吸引了国内一大批游戏玩家,服务器上线人数持续保持在数千人同时在线的峰值,虽然和现在的网游相比不足一提,但在游戏开发和网络技术并不十分发达的十年前,我们已经隐约看见那张编织游戏玩家未来的大网了……可是不久,这个故事突然改变了剧情。伴随着宽带网络和软件技术的突飞猛进,以文字和命令符为主的MUD游戏已经严重阻碍了网游的发展,我们可以这样比喻,MUD就像一本小说书,虽然它文字优美,也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但当电视剧出现的时候,人们就再也不愿回到过去了……当一条条剧情文字变为动态画面的时候,当传统RPG,ARPG被接上网线的时候,MUD和它的泥巴人们不得不无可奈何地接受这样的事实,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MMO网游也将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真实世界将不复存在……

  泥巴MUD幸运地打开了变革游戏性质的大门,但它却就此悄悄地从玩家的视线中消失了,与此同时,网络统治游戏的时代来临了……又过了不知多少年,那些不甘没落的泥巴人又从一种新的网游模式上找回了MUD的影子,虽然,我们已经看不到那些令人熟悉的画面和程序,但我们相信他们正在创造一个新的游戏起点,这种新的网游模式名叫:Webgame——网页游戏。


简单的MUD游戏主页

 

  在这短短十几年中,电脑的硬件发展速度之快,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得到。摩尔定律告诉我们,处理器性能每18个月提升一倍,价格下降一倍。而实际上电脑配件淘汰速度早已经大大超过了这一定律,整个硬件产业就好像一辆急速行驶的列车,丝毫没有减慢的迹象。CPU接口由单核进化到多核,内存由单通道进化为双通道,显卡接口由AGP进化到PCI-E,就这样不断地升级淘汰,不断地推陈出新。

  然而有一种设备却是一直以来没有任何进化,仍保持着几十年前的规格。有些不可思议,但软驱和软盘就是这样一种设备。对于电脑龄稍微长一些的人来说,一定无法忘记软盘对于电脑的重要性,无论是做启动盘还是传输数据,软盘一直电脑用户最不可缺少的设备。后来在大容量闪存(U盘)普及之后,软盘和软驱才逐渐从人们的电脑上消失。

  直到2007年2月,欧洲最大的电脑零售连锁店PCWorld宣布停止销售软驱和软盘为止,这个电脑行业的元老级配件已经拥有40年的历史。

  最早的软盘有两种规格,分为5.25英寸软盘和3.5英寸软盘。5寸盘的体积比3寸盘要大很多,但容量反而不如3寸盘。所以5寸盘最早被淘汰,这也是软盘领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淘汰,所以至今还有人不知道在电脑中A盘和C盘之间为什么会少一个B盘,其实这个B盘就是原来5寸盘的位置。

  标准3.5英寸软盘的容量为1.44MB,在那个时代算是很大的容量了。那个时候MP3还没有流行,更不要说视频文件,一个软件或游戏只有几百K,所以一张软盘可以装下很多东西。像《三国志》这样的游戏安装也只要几张软盘就能搞定。玩家们津津乐道的就是通过软盘互拷游戏,软盘是数据交换最重要的手段。同时软盘的缺点也很明显:容量低、传输速度慢、容易损坏。不过令人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尽管抱怨声不断,软驱和软盘却从来没有进行过技术革新,十几年如一日,直到软盘的功能全部被取代为止。

  如今,启动盘可以用光盘和U盘来代替,动辄上百兆、几G的数据用U盘可以方便、快速的传递,笨重的软驱和柔弱的软盘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许今后的电脑用户不会知道这种两设备的存在,但我相信将来一定会有那么一天,我们面对着使用更加高级电脑的孩子们,给他们津津有味地讲述那个小小软盘的故事。


如今多种多样的U盘已经取代了软盘

 
 

  “老板,换盘卡。这个,8合1的。”
  “这盘啊,你得加150元。”
  “啊……太贵了吧,我这个可以是1200合1的啊。”
  “你仔细看看那些游戏,都是重复的,而且都是小游戏。我这个别看只有8合1,都是高K大作,一个比一个好玩!”
  “呜呜,今年的压岁钱又没了……”

  上面这一幕,相信只要是从红白机时代走过来的玩家,都会有类似的经历。那时红白机价格不菲,一盘“黄卡”动辄2、300元,相当于一家人的总收入,让平时零花钱只有几毛钱的小孩子垂涎三尺。逢年过节用压岁钱买上一盘卡,已经是了不得事,以后只能靠每次加钱去换卡。正因为如此,那个年代的玩家对于一款游戏的钻研精神是如今的玩家难以想象的,一款现在看来很垃圾的游戏,也要打通几遍、几十遍,才依依不舍地换掉。

  而那个时候,不少游戏机店的老板正是靠着换卡来榨取小孩子的钱。他们花言巧语地推销那些所谓的高合一卡,等真正玩时就会发现大部分的游戏名都是假的,其实只有那么几个游戏变着法的换来换去而已,真正的好节目只存在于那些4合1、8合1的卡里面。然而小朋友回去换卡时,老板的脸色立刻就变了个样,原先在他口中如何如何好的这盘卡变成了低价卡,而他手里的那些永远都是好得不能再好的卡,要想换卡?简单——加钱、加钱、再加钱!就这样小孩子的零花钱、压岁钱源源不断地流进老板的腰包,不过小孩子倒并不在乎这些,他们心中只有对新游戏的渴望和兴趣,那些游戏会带给他们一个个美好的回忆。

  如今的玩家已经再也不用去“换卡”了,因为游戏的媒体都变成了光盘,廉价的盗版盘让玩家不会珍惜,不喜欢的游戏可以随手扔掉,他们永远也无法理解那种省吃俭用几个月才能到买一盘卡的感受。“换卡”这个词虽然从我们嘴上消失了,但已经化为深刻的烙印,印在了每一位80后玩家的回忆中。

 

 

 

  记得在游戏杂志看过这样一句话,学习机是电脑和游戏机的私生子。挺有趣但说的确实是实话。学习机是一种特殊产物,当年个人电脑价格高达数万元,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而游戏机又只能“玩物丧志”,家长也不大愿意给孩子买,学习机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国人不想花太多的钱却能过一把电脑瘾的人群的需要。

  “你拍一,我拍一,小霸王出了学习机;
  你拍二,我拍二,游戏学习在一块;
  你拍三,我拍三,学习起来很简单;
  你拍四,我拍四,包你三天会打字;
  你拍五,我拍五,为了将来打基础。”

  ——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这则广告,在1994年,这则顺口且极具煽动力的广告词加上“唐老鸭”李阳标志性的配音,小霸王快速占据了电脑学习机市场的半壁江山。说学习机是商家依当时中国国情而生产出的变种游戏机一点也不为过。也许它在某种程度上不如书本具有教育意义,没有日本的游戏机更具娱乐功能,但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它却是独一无二,也是无可取代的。

  “包你三天会打字”,至今仍有人对这句话存有异议。虽说打着学习机的旗号,但又有几个人是真正将它作为学习机来使用,孩子们不过是心安理得地以学习的名义来游戏。更有甚至,买了三年的学习机,愣是不会打字(如果你不玩那种打字母的游戏)。但不可否认,我们确实从中学到了些基础的电脑知识,至少多数人还是掌握了键盘的操作。

  现在想想很佩服商家的营销策略,用一个华美且具有高度的外衣包裹了这个在多数家长看来不怎么入流的游戏。我想正是那句“为了将来打基础”,才令无数对此虽心有疑虑,但却最不愿看到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家长,心甘情愿甚至追着赶着掏出钱包,买下这也许已经成为他们“人生十大错误”的学习机。无论如何,不管你是哪一代人,或多或少都从这学习机里得到些乐趣。

  如今,一台组装台式PC的价格已经接近“白菜价”,按说学习机应该结束它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了,然而在很多商场的柜台中,偶尔还能看到学习机的身影,并且操作系统也更新到了“Windows 2000/XP”,当然明眼人看了只会发出会心一笑,只希望那些制造学习机的“山寨”高手们,不要误导我们的青少年就可以了。

 
 

  “巫毒”——即3DFX的Voodoo系列显卡,对于80年代的电脑玩家来说,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显卡品牌,而是一种精神象征。

  这句话毫不夸张,魔术师以前和几个铁哥们儿玩电脑游戏,这几个人基本属于“疯狂型”玩家,就是可以几天几夜不下机的那种。那个时候我们的配置基本上是PⅢ 800、TNT2水准,其中一个用的还是TNT2 Pro,此人最喜欢玩的是《古墓丽影》和《极品飞车》,整天嘟囔着“有机会一定要弄个‘巫毒’来玩!”,我们问,啥叫“巫毒”?此人故作神秘地说“装机老板和我说,‘巫毒’是玩游戏最好的显卡,效果无敌!”我们像傻瓜般回应一声“哦”,觉得这个叫做“巫毒”的显卡似乎如同神一般存在的器物。

  后来,此人果真弄到一块二手“Voodoo2”,大呼小叫把我们召唤到他家,摆弄着手上一块硕大的显卡向我们得意地炫耀:“看见没,‘神器’终于被我弄到手了,今天让哥几个见识一下什么叫‘巫毒’!”随后将显卡插主机箱,开机——安装驱动——重启——进入《古墓丽影》——画面出现,屏幕前的人全部傻眼,虽然不能说差,但画面素质确实一般,多边形很粗糙,好像回到了几年前的水准……这就是传说中的“巫毒”?

  那位先生的额头也冒了汗,自言自语道“不能啊,‘巫毒’不应该是这样啊,一定是驱动没装对!”忙忙活活弄了一天,结果还是老样子,一个神话在他的心中就这样破灭了。

  后来,我们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终于知道所谓的“巫毒”是3DFX公司的经典产品,尤其是Voodoo2与《古墓丽影》的完美结合,创造了电脑游戏史上的一个传奇,,那时能拥有一块Voodoo2绝对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巫毒”的美名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流传。

  在NVIDIA的TNT显卡大红大紫以后,Voodoo系列开始衰落,最后3DFX也被收购。尽管我们用的TNT2在性能上早已超过Voodoo2几个等级,但“巫毒”的余威还是把我们几个电脑小白“毒”了一回。“巫毒”这个特殊词汇,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从那些玩家脑海中逐渐淡忘

 
首页 下一页 末页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