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十年系列专题——十年间消失的词汇2
 

  街机房逐渐没落,几乎在同时,电脑房悄然在国内出现,为了向前辈致敬,也为了安抚曾经那些“街机少年”的怀旧情绪,人们约定俗成的将这个更正规、更科技的新兴产物命名为“电脑房”。

  九十年代中后期,街机房因为种种负面因素而被全面封杀,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一大产业逐渐消亡,华丽的走入时代的角落,不曾消失,但是被逐渐遗忘,至今只有在一些大商场可以看到一些“街机”的身影,只是早已消失了往日的光芒。几乎在同时,电脑房悄然在国内出现,为了向前辈致敬,也为了安抚曾经那些“街机少年”的怀旧情绪,人们约定俗成的将这个更正规、更科技的新兴产物命名为“电脑房”。

那时候个人电脑还没有普及,电脑房也还不叫网吧,只是悄然之间在学校周围的各个角落雨后春笋般的林立,取代了曾经风靡一时的街机房。也就是那时候,诞生了第一批电脑游戏玩家。起初电脑房都是一些规模很小的作坊,十几台机器,win95系统,那时候上网费很贵,一小时九元,国际网甚至都要十几大钞(还没考虑到通货紧缩的因素)。人们去电脑房更多的是玩纸牌、扫雷……高级一点的人玩《大富翁》、《大航海》……时髦一点的人聊QQ,玩《联众》——好吧,我承认,更多的人是去聊QQ,那时候QQ也刚刚进入人们的概念,它的意义就跟一百年前汽车刚刚进入人们的生活一样,是一种新奇的玩意,带有一种神秘的魅力,而现在QQ的普及就跟汽车的普及一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那时候有个很骚包的梦想——开个网吧,游戏没日没夜没人管

  那时候QQ仅仅是一种聊天的工具,天南海北的跟祖国各地的人闲扯,真正实现了“寰球同此凉热”的美好氛围。人们发现QQ是这样一种方便、快捷的沟通工具,超越了电话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过那时候咱们的情操都不怎样高尚,大部分的人更多的是用这个东西“找朋友”,恩,更多的是找异性朋友,聊上几句就说,“做我老婆吧”、“做我女朋友吧”、“咱们做好朋友吧”……当然我们的内心仍旧是很单纯、很纯洁,并没有什么邪恶的想法,纯粹是一种交流方式,就像更早以前流行的“交笔友”一样。网络上的朋友比现实中的朋友更完美,也更容易产生信赖,更容易深入的交流,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当时相当流行的想法。那时候拉开自己的QQ,谁的好友越多,亮起来的人头越多,都是值得让人崇拜的事情,就像现在的小P孩们喜欢掏出手机、PSP、IPOD、NDSL炫耀恨不得在脖子上挂成一排晃荡一样。如果你到电脑房坐下娴熟的打开QQ,上面瞬间有十几个闪亮的头像在跳动,耳机里“滴滴”声音不断传出,你就可以在旁边人艳羡的目光中做出一种颓废、淡然的神情,或者故意把边条拉很长并上下滚动一番显示你的好友是如此众多,在别人啧啧的赞叹中皱下眉头大声叹气“这么多人,真烦!”。

  好友越多,说明你这个人道行越深,如果你还会盲打的话那更会引来整个电脑房艳羡的目光,毕竟“键指如飞”跟埋头在电脑上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摁(嘴里还要不停的念叨着拼音,指头粗的人还要担心着一指点下去出现2、3个字母)是王子与乞丐的区别,你的打字速度也会影响你的好友数量。后来我也学会了一边开着数个聊天框运指如飞,一边神定气闲的歪头看着别人的屏幕。几年后当一个漂亮的大学女同学在学校机房里很夸张的对我大喊:“哎呀,你竟然会盲打啊”,我在众人注视的目光里羞得差点一头钻到桌子底下——已经不是那个年代了。

到后来,《暗黑破坏神》来了、《星际争霸》来了、《帝国时代》来了、《英雄无敌》来了、《CS》来了……电脑房的春天也来了。

衍生词:抄机

走!“抄机去”!晚上10点30分刚刚熄灯,宿舍走廊里有人一喊,空荡的走廊里会三三两两的冒出很多黑影,行动缓慢,姿势僵硬,多年后看“僵尸”系列电影的时候我脑海里经常闪现当年寝室走廊里的画面。没错,我们刚刚睡醒;没错,我们在养精蓄锐;没错,今天晚上有一场或几场恶战!别担心我们的状态,三分钟后就是十几条精神抖擞的恶汉!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把去电脑房玩游戏称为“抄机”,而且流行于大江南北,后来大家聊天的时候也都对这个词百思不得其解,到底谁先提起这个词的?这两个字到底怎么写?是“抄”呢?还是“炒”、“超”、“操”……后来一直也没下个定论,之所以用这么销魂的字眼大概是因为我们把电脑作为一种拟生态物体。

衍生词:包夜、通宵


电脑房成为许多人朝餐夜宿的地方


小妹妹在睡梦中也是拳打脚踢


眼镜哥哥要注意休息

  走到网吧的时候往往还没到11点——通宵开始的时间,我们就拥簇在前台状似悠闲的闲聊,眼光在电脑房里飘摇,一副悠闲的样子实际上内心却激动万分,猛然有人喊通宵开始了一帮人叫嚣着上去领卡站座位。那时候大家手里都没多少钱,所以都选择通宵、包夜这种非常实惠的方式上网,晚上11点到早上8点尽情畅玩方式也从低级的聊天改为更刺激的联机对战,星际争霸方兴未艾,帝国时代来势凶猛,几个同学朋友联网“操”星际是很痛快的感觉,losttemple、bighunter……在虚拟世界体验战争杀戮的感觉,更让人兴奋的是用各种方式将电脑蹂躏一番(或者被蹂躏一番),网吧里的号叫彼此起伏,经常掀起山呼海啸般的声浪。

  早上8点摇摇晃晃的从网吧出来,一边争论着刚才的战局,一边吃着校门口可口的早点,晃荡着进入教室,在老师们的曼声吟唱中堕入梦乡,那时候我们都练就了一手端坐睡觉的本事。上午的课,通常都是在自己睡或者观赏别人睡的情况下过去的。到了下午,黄土飞扬的球场上是我们赤膊着安身立命的所在。那么在夜晚,网吧则会出现我们奋战的身影。个别猖狂的猛人会以网吧为家连日不休的奋战,我们算是比较矜持的,最高的纪录也就是几个人联机《暗黑》一天两夜,玩的两眼发绿、印堂发青,中午不得不派人去宿舍取钱付网费捎带买早点。

  那时候每个大学周围都有规模庞大的网吧群,在东华大学、华师大周围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华师大一条街,林立了数十家网吧数千台电脑)。那时候你不会上网不会抄机是件很让人羞耻的事情。

后来很多同学开始买了电脑,用宿舍提供的ISDN拨号上网,我们的通宵抄机时代告一段落……而电脑房也逐渐开始淡出我们的视线,偶尔在周末才会三五成群的去潇洒一番,直到后来网络游戏的兴起我们才又开始在电脑房出没,那时候已经开始流行称“网吧”了,电脑房这个土的掉渣的词语迅速地在人们嘴边消失……

 
 

  这是很久很久以前了,在网络游戏基本不为人熟知的年代,1998年。

  当时大家上网根本不像现在,挂了QQ玩网游看新闻上论坛找在线电视电影,腻了还能听音乐写博客看小说逛淘宝。那时候网络上东西很少,通常人们上网只会干一件事——上聊天室。

  记得当时最经常上的是网易的聊天室,ICQ的名字比什么都响亮。那时候没有QQ,大家聊天就是在聊天室里进行。漠漠的一个大窗口,各色的人在那个大窗口的里抒发着自己的意见,用不同颜色、字体、大小的文字。也许现在的人很难想象,整天对着一个窗口看着不同的人说话有什么意思,但事实的确当时很多的网民就是这样过来的。起床,开机,泡个杯面,然后坐在电脑前一整天,打字,看别人打字,傻笑,津津有味。那时候还没有“宅”这一说,大家都很自发地将自己叫成——网虫。

  聊天室成就了第一代的网民,以及一些以后甚至在未来都不会改变的规则,不用告诉别人你的名字,不用让别人知道你的身份,甚至性别年龄也可以隐瞒。你可以在一个聊天室里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人名(著名的破喉咙哥哥的故事由此产生),但是你根本不知道他/她到底是谁。而人们并不在乎,乐道于这虚幻的游戏,并虞娱不吝。同时,元祖的网络专用名词开始出现,什么打铁啊灌水啊,都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当时,你发一个:)都会让人奇怪半天。(呃……笔者第一次看到886的时候,还以为那是在说电脑型号,并就这样解释给朋友听了)

  那时候的聊天室大多分区域,华东华北、川黔粤湘,很多人学会了去某地之前先上那边的聊天室,询问下当地的风俗和地理,以及名胜和美食。这也是最早一批驴友的最大信息来源。可以说,聊天室就是当时网虫的代表。

  99年QQ的前身OICQ诞生,人们渐渐开始投向它的怀抱,同时还有一部分人转投BBS,“打铁”年代到来。
但是当时聊天室还不是很冷清,因为又一一种新兴的玩意出现了——语音聊天室。
那是在2002年吧,网吧已经盛行,大家玩的是魔力和奇迹还有那吃死人的传奇,但是在一群闷头打怪练级还要不时抬头看时钟怕错过时间钱不够的孩子中,总会有几个稍大一点的男孩跑进网吧就会问老板“哪台机器是有麦的?”然后快乐地拿了上机卡,进入一个名为“九聊”的地方。

  九聊是什么?百度一下。你能看到的最大的最醒目的标题就是“2002、03年度最不受欢迎网络游戏”。当时的网络还是停止在文字上面的,突然见到有人开了电脑打开麦和人聊天起来,自然会让那些自命为“铁杆网虫”的老蜘蛛们心生不爽。把网络当电话接驳站?简直是亵渎嘛,更不用说那些小屁孩说的语言内容了。

  “来,听到的竖根棍儿”

  听到隔壁有人说这句话,恭喜,你遇到了一个喷子。接下来就可以听到琳琅满目并让你张口结舌的标准的非标准的“国骂”了。当时的骂聊高手真是非常了得,光在旁边听就能让人大长见识,但是毕竟网吧是公共场合,在公共场合听人骂山门毕竟是件不爽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不是网游的九聊会连续两年荣登最不受欢迎的“网游”的榜首了。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2003年后就不见其身影了。而同时,聊天室也渐渐都淡出别人的视线了。

  现在基本人人都是用QQ,多人聊天用群,或者QQ、MSN等工具的多人聊天功能。功能虽然近同,但是“聊天室”这3个字却再难见到了,随之而去的,还有那一段辉煌的历史。

 
 

  那时候校园网没有普及,拥有电脑也是件奢侈的事情,但是在宿舍里上网的感觉总比网吧里消费要让人心情舒畅许多,只不过网速就差很多,流量也不是以K来计算,而是字节!那时候我们上网的手段是原始的拨号上网。


有钱了,有钱了,我自己做个娱乐平台

  modem是当时很流行的一个词汇,当点开链接听着机箱后面发出三长两短的“滴……滴……答……”的声音总会让人莫名的冲动,我们也熟知了各种猫的叫声,有的高亢、有的低沉、有的欢快、有的严肃,我们就在电脑前摩拳擦掌的等着连线灯亮起来,那时候流行一种上网包月卡,只要24RMB就可以无限制上网,那时候开始流行网络游戏,《网络金庸》、《龙族》、《石器时代》逐渐侵占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宿舍的贱人们,精神上遭受过全楼的摧残,肉体上遭受过饥寒交迫,终于他们都把机子攒了出来。在他们把电脑装好以后,我们开始联机星际和帝国还有CS,在宿舍门上贴了一篇“518室解放宣言”:四个人,四条枪,四把刺刀铮铮亮!要革命,要反抗,518翻身把歌唱!竖着来,横着出,灭的你们要喊娘!那时候我们抄机的本事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和境界。


极品网虫的标准配置

  对于知识的渴求和知识青年的使命感使得我们在抄机之余也经常上各种网站丰富自己的业余知识,便宜没好货当时是个很实惠的词语,网速的缓慢经常让我们抓耳挠腮甚至恼羞成怒,看着字节不断地涌动网页和游戏也吭哧吭哧的跑不开让人很抓狂,后来有个同学跑到大姨妈的小舅子的隔壁的老爸的公司去上了一次网,回来以后流着口水跟我们感叹:太快了、太快了!几M的东西几分钟就下载完了,太快了、太快了!我们也在旁边流着哈喇子艳羡地看着他唾沫飞溅,心里止不住的想如果我们也有这么快的网速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宽带、ISDN开始流行,我们也拥有了K当量级的网速,再也不用盯着字节发愁了。

  modem和拨号上网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如今我坐在家里,享受着2M的独享带宽,畅游世界各地的网络,却无比怀念当初那滴滴答答的“猫叫”声,我们的青春也随着滴答声而一去不返。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