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不过是来说一下“仙”与“圣”的区别,这在《仙剑奇侠传》中是相当微妙的,甚至有很多玩家都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小小的细节。
为什么要来说它?自从《仙剑奇侠传III》公布了游戏方面的一些设定以来,我就一直对有些东西有点耿耿于怀,觉得如梗在喉一般,很不舒服。“仙”字,也许在中国古代的解说中有着无数种不同的说法,根本无从去考察其Perfect的定义是什么。但是我想,寰宇在《仙剑奇侠传III》以及以后的作品中,对于仙的定位,的确是错了。
仙者,山人也。
甫一看到这个字,感觉到的首先就是一种荒凉,一种无人管束到的荒凉。也正是因为这种荒凉,使得自由升华到了另一个境界,中国人习惯称之为“逍遥”。所以,仙者,我认为,他们最大的特色是逍遥,不为任何东西所拘束,这就与寰宇的设定相去甚远了。
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依据,虽然仙之有无,并没有人可以提出有利的证据,更不必说其定义的正确性了。但是我们并不需要真的去找一个仙来问他的特点是什么,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中国古代的宗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喜欢将卓越的人才们神化,比如说太上老君之类。但是我们现在不是来讨论这个,而是来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两位诗人,也即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云:李白一斗诗白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到了不为世俗礼法所约束,甚至连当朝天子来叫都敢不理睬,可以说是逍遥之极,也的确当得一个仙字。其实看李白的一生,其实浪漫主义充斥之外,这种追寻着自由、逍遥的态度,也是他得名诗仙的一个原因。再来看他的诗词,单说一首古风中的四句:“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就可以看到,他的文字功底之深,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是收放自如,每一个字都传神之极。而如果想要替换,就发现一个字都难更改,就好像非用那些字不可。这种逍遥,可以说是在玩弄着规则,语言文字的规则。作诗,已经不受诗的规则的束缚,所以并不虚了这诗仙之名。而他的诗句,其中可以说,很少带些许人气。就说一句大家比较熟悉的“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虽是言自己失意时志不得伸,却是借用浮云挡住了太阳,天色阴暗看不到长安城来表达。借物言志,小成者,都是述些鸡毛蒜皮的事,这般以天地为喻,以全局的整体气势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非大成者不能做到。见识有多高,见世有多广。歌以抒情,诗以言志。没有那种凌云观天下的超然世外的心态,决然是写不出这等诗句的。
柳永,柳耆卿,排行第七,人称为柳七官人。他是中国历史上从某种意义来讲的第一位专业词人,一生所著词诗颇多,其中知名度颇高的就有《雨霖铃·寒蝉凄切》。但这里只说他一首《西江月》:“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匹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因此得罪了求他写词的当朝宰相吕夷简,将此一词诵于宋仁宗,宋仁宗御笔亲批:“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柳永因故改名柳三变,自解其意为:“少年读书,无所不窥,本求一举成名,为朝家出力;因屡试不第,牢骚失意,变为词人。以文采自现,使名留后世足矣;何期被荐,顶束冠带,变为官人。然浮现下僚,终非所好;今奉旨放落,行且逍遥自在,变为仙人。”(详情可见《喻世明言》中的《众名姬春风吊柳七》)由此看来,能逍遥自在方为仙人的明证似乎又多一条。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白鹿,传说中仙人的坐骑。仙人,作为东方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怎么会去学凡人“事权贵”之举呢?“仙界:徘徊在人与神之间的族群,面对仰之弥高的神界,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的漫长修炼才能到达,也不知道能否到达,俯视藐小的人间万灵,更不舍自己多年的修为。谨慎、保守、患得患失而不彻底,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由自己本心而行事,不再顾忌其他。”这是仙三官方给出的解释,不由觉得哑然,如此的仙,还是仙吗?还能称为我们华夏人心目的中仙吗?没有那份逍遥,没有那份洒脱,没有那种无所顾忌、不受要挟的气宇轩昂,还能称为仙人吗?
回想那李白饮酒挥毫时的洒脱,那柳永无视官位得失的傲气,要说执着,两人又各有各的执着。李白好酒,柳永好色(一笑倾国,再笑倾城,谓之色;不论好坏,仅以多寡而论,谓之淫。大家不要把两者搞混了,柳永是个性情中人,但却不失有情有义)。但要他们受人颐气指使,只怕是万万不能,要不也不会有“李白醉写吓蛮书”中让高力士脱靴和柳永那首《西江月》了。
由此看来《仙剑奇侠传》中酒剑仙一名,加在他身上,确是准确无误了。
再来看圣,称圣的,历史上我记得较为有名的有两位,一是草圣张旭,书法一道我不太了解,更不了解张旭了,只知道《张旭率意帖》这个名字而己。另一位就是刚才讲诗仙李白时提到的并称诗圣的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看起来与“圣”字毫无关系,但读下去,直到“只见新人笑,哪闻旧人哭。”“圣”字的含意就开始显露出来了。但最为体现杜甫之“圣”的还是比较有名的两句,一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矣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圣”字的精华在哪里?“仁慈”。只有以己及人,体会才会如此之深,虽然是环境造就了李白和杜甫绝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却并不是虚名。杜甫的诗,相对于李白的来说,非常的悲观主义,不如李白那么乐观,就连一首借咏自己不得志的《行路难》也能以乐观的态度来结尾。而杜甫就连人家结婚都不由要发一下“新人”、“旧人”的感慨,这种悲观,并非纯粹的失落,而是“慈悲”,是一种怜悯的态度。
这么看来,《仙剑奇侠传》中著名的一句“圣灵之身”也是准确无误了。圣姑是个医生更不必说(虽然偶尔也玩玩毒药和蛊),但不免有人要问那个冷血的独孤剑圣怎么也配个“圣”字?
独孤剑圣的“圣”字,也没有给错,当得起。他先阻止李逍遥上山在先,称有血光之灾,想方设法避免更多的伤亡。锁妖塔倒,是他救出李逍遥等人交于圣姑,并叮嘱不要让他们知晓。可见,他只是一个面冷心热“扮COOL”的人,只是因为见识不明,不知道女娲一族的存在,更不知道她们是益虫(益虫?!),所以执意要把灵儿关入锁妖塔,以免为害世人。但看现在问情篇丑化独孤剑圣(至少现在的独孤剑圣当不起一个“圣”字了吧),觉得有点好笑,丝毫没有把握住人物的性格。
这样一分析,仙和圣的区别就跃然于纸上,一是代表自由、逍遥,一是代表仁慈、慈悲。
或许姚仙在设计一代人物的时候也没有分析得这么彻底,只是凭着中国五千年文化对他的影响来设计仙和圣,这也可见,这样来对仙圣的划分还是有一定准确性的。
期待着,呼唤着,真正的仙和圣再次回到我们身边的那一天,那真正的《“仙”剑奇侠传》。
【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