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昨天《大河报》报道,12岁少年小勇(化名)成了“黑网吧”的杀手。他两周内发现了隐蔽在学校附近的两处“黑网吧”并进行举报,使其均被查处。“不管学校附近的‘黑网吧’多隐蔽,只要被我发现,我就要举报它。”小勇告诉记者。
编辑:各位好!本版前些天曾议论过这个话题,但我觉得其中蕴含了太多的感慨,所以再议一议。
旷志云(市民):我觉得,“黑网吧”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这些来上网的未成年人,因此他们不会自觉把未成年人拒之门外。“黑网吧”对整个社会危害极大。
杨贵星(市民):12岁少年嫉恶如仇,决心铲除所有知晓的“黑网吧”,让我们大人也自叹弗如。对于小勇的举动,相关部门应该大力褒奖和鼓励,并加以推广。
徐爱民(法官):有志不在年高,自古英雄出少年。以小勇为镜子,来照一照那些道貌岸然的大人,就会发现有多少人在违法违纪的现象面前逆来顺受、苟且偷生!
宣华华(公务员):需要提醒家长一句,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打黑”是一项带有“秘密、危险、刺激”色彩的活动,或多或少会对孩子尚未发育成熟的心智产生负面影响。
风言锋语(网友):看着屡禁不止的“黑网吧”因自己的举报被端掉,小勇一定会产生“英雄主义”的成就感,或许这才是小勇再次举报的潜在动力。但孩子的理智总有一天敌不过“黑网吧”老板们针对他的防范与设计,因此小勇最好停止扮演“黑网吧”杀手的角色,在同学中发起自觉抵抗网络游戏的活动也能起到打击的效果。
李伟锋(教育工作者):“以人为本”要求我们不鼓励少年参与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事情,包括见义勇为。20年前,赖宁为扑救山火而献身,后来教育部门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并专门发文要求:“在不能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不允许学生参与救火、救人等行为。”毕竟,生命是最宝贵的。
田高峰(文化工作者):小孩子向媒体放言自己能保护好自己,我们不能当真。作为社会公民,我支持他和违法经营作斗争,但作为一个父亲,我对12岁少年“打黑”成新闻的事目瞪口呆,我甚至痛心疾首!
殷建光(教师):这些事情本来是成年人应该做的,“黑网吧”在学校周边肆意横行,难道附近的居民尤其是家长们不知情?难道学校一点感觉没有?负责这一片治安的公安人员为何没有侦查到?文化管理部门干啥去了?这个成年人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靠一个孩子来解决,这是我们成年人的悲哀。只有我们成年人真正行动起来了,“黑网吧”才能彻底杜绝。
编辑:说得太好了。我想,如果当地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门中各有一个像小勇这样的人,“黑网吧”恐怕就难以生存了!
王国兴(教师):作为一个微机教师,我每天都能深切感受到孩子对网络的痴迷和“疯狂”。引导不好,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极大危害。前段时间有报道说某地建立“绿色网吧”并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并有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知识及进行娱乐,效果不错。建议当地也能多建几个这样的“绿色网吧”。
编辑:说得好。今天的话题到此结束。再会!
编辑:周明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