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众软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游戏联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 11:58  大众软件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新浪游戏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于2010年《大众软件》10月下

  ■生铁

  必须事先指出,本文并不是一篇历史论文,而只是借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分裂交融的特殊历史时期为话题,对个别历史游戏、角色扮演游戏进行的一种联想和对照。读者觉得有那么点意思,能引起更多的想法和对于那段历史的回溯,能增加对游戏的新一层兴趣,那么本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国志4》中的诸葛亮形象,是该作历代中最有道家气质的
《三国志4》中的诸葛亮形象,是该作历代中最有道家气质的

  正如标题所示,本文会涉及到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代的一些历史史书的记载。但如何界定这一段历史时期的具体年限,并不是这篇文章的要点,但我们还是要在文章开头提一下。众所周知,三国时代的开端是由公元220年(黄初元年十月)汉献帝禅位、曹丕代汉称帝为开始的。但也有人认为,直到公元229年(黄龙元年四月)孙权称帝后,才可算是三国时期的的“法定”开端。但通常意义上来说,根据陈寿史书《三国志》的记载和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描写,人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的开端定位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动荡时期。因为正是由这一动荡时起,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们才真正走上了历史舞台,并一步步完成了自己成立帝国的霸业。而公元589年隋文帝杨坚灭陈国,隋朝统一全国,则是南北朝时期的结束。

  一

  光荣的《三国志》系列玩家们都不陌生。而从《三国志5》开始,游戏的战斗层面中出现了争议很大的妖术、幻术和仙术这三种法术指令。其中“仙术”可以恢复战场上全部我方部队受伤的士兵,有时还可使已行动部人再行动。 “妖术”则可以耗损敌方兵力并使其士气及训练度下降。“幻术”耗损敌方兵力并使其混乱成无阵状态。玩家们对《三国志5》最大的批评就是这三种法术对战斗的破坏。

当一个人类社会被摧毁到这样一种程度时,人们必须尽快“退化”,选择一种更原始的生存之道,也许同类选择群居的方式,活下去的希望更大
当一个人类社会被摧毁到这样一种程度时,人们必须尽快“退化”,选择一种更原始的生存之道,也许同类选择群居的方式,活下去的希望更大

  而这三种法术又如何拥有呢?第一种方式是你选择张角或孟获的阵营开始游戏,其中张角是整个游戏中唯一初始就拥有“幻术”和“妖术”的角色,而孟获阵营的木鹿大王则是拥有“幻术”的第二人。第二种方式,就是从特殊人物手中获得《太平清领道》、《太平要术》和《盾甲天书》这三本奇书,你才可以使你的角色分别获得仙术、妖术和幻术。

  这一设计遭到了玩家们的长期诟病,一是认为它破坏平衡性,二是认为它的怪力乱神与游戏整体格调不符。大概是由于玩家们的批评,更加强调真实性的6代将这三种法术取消了。不过到了《三国志7》的时候,这三者又以“鬼谋”的策略出现,配合其他特技就可使出“幻术”和“仙术”(7代更有甚者,还出现了黄龙、麒麟、大鹏和凤凰等4种“圣兽”系统)。在其后的几代作品中,也都保留了“幻术”和“妖术”的设计。

绿洲真是《辐射3》里一个独特的存在啊,可惜这个世外桃源根本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绿洲真是《辐射3》里一个独特的存在啊,可惜这个世外桃源根本没有看起来那么美好

  最近读到陈寅恪先生关于魏晋南北朝史的讲演录。他在讲义中提到,晋朝八王之乱的中心人物赵王司马伦及其同党、晋代在东莱地区起兵的刘伯根、王弥以及西晋末年发动变乱的张昌,其均为天师教(五斗米道)中人,并提到琅邪(琅琊)这个地区自后汉顺帝以来的浓厚的巫教环境。根据《三国志·吴书》转载的《志林》记载:“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师于吉所得神书於曲阳泉水上,白素硃界,号太平青领道,凡百馀卷。顺帝至建安中,五六十岁,于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于吉本人就是琅邪人,他的徒弟宫崇也是琅邪人。《太平清领道》不是他们独创,他们仅是参与了其编撰和传颂的工作。后来宫崇还亲自到皇宫里(诣阙)把这本书献给了汉顺帝政府。但是政府有关部门(有司)认为这本书“妖妄不经”,所以被封藏起来。但是汉朝政府虽然不认可这本书,民间却早已广为流传。直接给予东汉王朝最后一击的黄巾军领袖、太平道教教主张角就受到《太平清领道》的直接影响。

从徐子将(左)到司马徽(中)再到阮籍(右),士大夫阶层话语方式的转变,证明了其所处政治环境的渐渐恶化
从徐子将(左)到司马徽(中)再到阮籍(右),士大夫阶层话语方式的转变,证明了其所处政治环境的渐渐恶化

  虽然黄巾剿灭、于吉被杀、张鲁投降,但五斗米道教的影响在民间仍不可谓不根深蒂固,竟传播到晋代。其历史证据就是根据《晋书》中对于这些变乱分子的地域、习俗和活动特征的记述,与《三国志》《江表传》等书中的描写是吻合的。

  我感到,如果五斗米道教对于三国魏晋时期的整体影响真如陈寅恪先生的研究所证实的,那么《三国志5》中对妖术的定位还是准确的——唯一的不同是将它在那个时代政治、政局上的影响,转移到了游戏的战术领域。这也是游戏不得已的一种权衡。

  再联想到《三国志7》当中,巡查城市的选项中经常会随机遇到的是否“砸毁祭坛”的设定,这个设计本来也使人感到可有可无。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也深感到自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很有深意。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晋书》中提到的地区变乱与天师教(五斗米道)的关系。

  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了一场混战,前后历时16年,史称八王之乱。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并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其中最线发难废掉晋惠帝的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子。在司马炎称帝的时候,他先是被封为琅邪郡王,后才改封为赵王。他与他的谋主孙秀、大将张林,都可能是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的信徒。孙秀是琅邪人,最开始是司马伦的“近职小吏”,也就是办公室秘书一类的角色,司马伦好几次让他写“文疏”——也即祭天、礼拜、求雨等道教法会活动里的祈福书、超度书,孙秀每次把文疏都写得很符合司马伦心意,司马伦就喜欢他了,后来当上赵王后,升他官为侍郎,是他的“亲信”。《晋书·赵王伦》传里也写得很清楚,说孙秀与司马伦“并惑巫鬼,听妖邪之说”,并说孙秀“家日为淫祀,作厌胜之文”,也就是说,孙秀经常在家里作很不好的法术祈祷,以诅咒司马伦的政敌。听起来很恐怖,而司马伦身为皇族,却格外亲近这个人,可见司马伦对五斗米道教迷信的程度和他本人的品性。而且《晋书·孙恩传》里也提到,孙秀的的本族人孙恩,“世奉五斗米道”。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孙秀的家族信仰。

必要时要拆毁祭坛,但有时为顺应民意,也要带领大家祈雨,图片来自《三国志7》
必要时要拆毁祭坛,但有时为顺应民意,也要带领大家祈雨,图片来自《三国志7》

  在这样的背景下,司马伦命他的手下人诈称他的父亲司马懿以道教神仙的身份托语给他,令他早日入主洛阳,又说他爸爸会在洛阳北芒山上显灵给他辅佐助阵。为此他还在北芒山上给他爸爸立了个宣帝庙。在这个庙里,他把道士胡沃封为太平将军,整日祈请、招福佑,又让孙秀整天扎小人诅咒别人,又让手底下人跑到嵩山上穿上羽衣,说是仙人王乔下凡了,还作了神仙书,说司马伦必定皇运长久。为了篡权当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的叔公就干了这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南朝时梁国人、道教上清派的承传者陶弘景在他的道教洞玄部经书《真诰》里提到,“晋宣帝为西明公友”。也就是说司马懿都排进道教的等级体系里了。“西明公”是道教神仙体系里,“得鬼官道人”一个层次中的一种得道高人的称号,也许就类似于佛教中的阿罗汉层次中的不同称谓的罗汉。如果皇族的高层都与天师道教有着这么不一般的关系,那么整个民间的信仰情况也就可以知道。

  再提一下西晋末年的刘伯根、王弥起兵。刘伯根是东莱人,东莱就是今天莱州市,也属于东方滨海地区天师道传播之地,在《晋书》里被称为“妖贼”,和对于吉的“妖邪”“妖妄”的评价差不多。刘伯根曾任一县令,公元306年(光熙元年)利用宗教作号召组织万余人起兵反晋,自称一公,王弥和刘灵都是他的从党。

  非常有意思的是,陈寅恪从东晋大诗人谢灵运的身世反过来印证刘灵等人是信奉天师教的。说是钱塘地区的杜明师夜里做梦有人从东南方来进到他家里。正好这天谢灵运出生。谢灵运的爷爷谢玄没几天就死了,家里人就把谢灵运送到杜家养育护佑,到15岁才回家。而杜家世代都是天师道信徒,谢灵运寄养在这样的人家以求护佑,自然会以其信仰命名(这或许又有点类似佛教的法名吧),所以他名字的“灵”字也就从侧面证明,刘伯根的从党刘灵所信的“妖道”,就是天师道无疑。

  最后再说一下荆楚地区的张昌起义。张昌出身于蛮族,但是从小已被汉化。他武力过人,好论攻战,年轻时曾为平氏县吏。受李特起兵的影响、借政局的动荡,他开始起兵作乱。大量的流民和躲避徭役者都去投靠他。他还和山都县吏丘沈一起称帝、称相,又封他哥哥为车骑将军,他弟弟为广武将军,在山岩洞穴里作宫殿,当起了“山大王”。史载他的部队“旬月之间,众至三万,皆以绛科头,撍之以毛。江夏、义阳士庶莫不从之。”新野王歆上报朝廷说:“妖贼张昌、刘尼妄称神圣,犬羊万计,绛头毛面,挑刀走戟,其锋不可当。请台敕诸军,三道救助。”

历朝历代,“竹林七贤”都是艺术家寄托情志的一种象征,而在这种看似洒脱清高的表面之下,埋藏着失事阶段阶层多少的辛酸,又有多少终日清谈老庄的人最后能躲过被杀的结局呢?
历朝历代,“竹林七贤”都是艺术家寄托情志的一种象征,而在这种看似洒脱清高的表面之下,埋藏着失事阶段阶层多少的辛酸,又有多少终日清谈老庄的人最后能躲过被杀的结局呢?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