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丑骤马厉声大叫:“快下马受降1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文丑急捻枪来刺。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公孙瓒扒上坡去,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与文丑大战五六十合,胜负未分。瓒部下救军到,文丑拨回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赶。瓒忙下土坡,问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赵,名云,字子龙。。。”
磐河一战是赵云的出场秀,一少年将军与河北名将战成平手,可以说赵云的单挑处子秀是相当成功的。但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仅与文丑战平是赵云的“污点战例”。
为什么这说呢?听吉米细细道来!
文丑与较强的武将之间的较量:与公孙战不到十余合,胜(暂定为十合);与赵云五六十合,平;与徐晃合数不详,胜;与关羽四合心怯,负。
文丑的战例中与公孙瓒的一战最能说明其武力,公孙战吕布是不数合,败(暂定为五合内)。从公孙两战来看文丑比及吕布存在一定差距,白马一战关羽四合令其心怯,而赵云仅五六十合平文丑。这样对比文丑武力容易给人感觉是:文丑弱于吕布,文丑弱于关羽,文丑平于赵云。
金庸先生曾说赵云是他最喜爱的三国人物,他认为在武力上就大战长坂坡来看赵云的武力似乎强过关羽、张飞,基于这个观点,与被关羽斩杀的文丑战平自然成为赵云的“污点战例”!
这样引出另一个话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污点战例”呢?
喜欢赵云这号人物的人通常会以当时赵云“年少”来为他开脱,“年少”与武将的武力以《演义》的逻辑有没有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看一下各武将发飙时的年龄:吕布(190-198年)35-43岁,赵云长坂按少年将军23岁战平文丑(190年)到长坂七进七出令徐晃、张颌不敢应战(208年)41岁,关羽斩良诛丑40岁,马超战张飞时35岁左右。但是作为作者特意突出的人物是不应有“污点战例”的,那么赵云要战平文丑作者至少要以“年轻少力”等借口为他辨护,可是作者什么也没说,而且文丑这一战后胜了徐晃就被关羽斩杀,这样文丑与赵云之间的武力比较就更为困难,难道作者真想说赵云与文丑是完全的平局吗?《三国演义》对比武力接近的武将通常会以一百合来分雌雄,如:吕布战张飞,百余合刘备急鸣金收兵;关羽战黄忠,百余合韩玄鸣金。作者为什么让赵云五六十合平文丑草草收场而不让他们百合后分出胜负呢?
就以上几个问题作解答:
赵云单挑是不会输的(按作者的意图)。但赵云这时也不能胜文丑,为什么这么说呢?文丑、颜良分别都战胜了五十合平许褚的徐晃,倘若赵云百合后取得了对文丑的优势是不是可解释为有可能强于吕布或说至少可以与吕布抗衡?若如此作者在前三国有意突出吕布的无敌光芒就要减色。为保存赵云武力上限空间作者夸张了赵云的“年少”,这样后来成为无敌的赵云在少年时不与壮年的吕布交锋就被接受,而不将文丑击败是为了让吕布的无敌形像不受损害。
战平文丑在演义中的作用:
一、突出赵云力挽狂澜的特点。
二、给赵云武力定位,94-100之间。留了这么大的定位空间为保证后来赵云可以成为无敌铺路。
(吉米将文丑的武力定在97按百分制,用100武力的吕布五六十合战平文丑也合理)
三、文中“那少年也不追赶”首先是赵云处事谨慎,另一目的是不击败文丑给吕布留“面子”
说句题外话,赵云战文丑之前书中写:“瓒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其马前失,瓒翻身落于坡下。”目的为说明赵云战文丑是公平单挑,若公孙瓒有弓箭在手文丑需要分心提防公孙瓒放冷箭,那赵云“平”得就不光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