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候看到关于诸葛和司马实力与能力的辩论,自感对诸葛不甚公平,有感而发,权当抛砖引玉,博君一笑罢了。
1.三国时期,我们认为魏国为正统,可是蜀汉自认为是汉朝的继承人,那么从诸葛亮看来魏国只是谋反的逆贼,所以蜀汉是和魏国是不可调合的矛盾,换句话说只有鱼死网破。而且蜀汉也是国家,魏国也是国家,无论大小都是有主权的,也是平等的,没有臣属的关系,也不可能建立臣属的关系。
2.蜀汉的领土只是现在的四川和云南及陕西的一部分,其中云南还属于不开化的蛮夷统治,生产力极度落后,而魏国确占领了东北、华北、中原、两湖、西北大部地区,可以说中国的领土的三分之二,人口的四分之三,并且中原地区的生产力相当发达,农业基本好。诸葛亮其实也想发展生产力,可是面对这么强大的魏国,蜀国发展一天,魏国也发展一天,蜀国提高100生产力,魏国可以提高200甚至更高,蜀国发现一个人才,魏国可以发现3个,就是说,蜀国强大了,魏国更强大,灭魏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任务。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诸葛亮不得不尽快集中兵力,北上伐魏。
3.从诸葛亮对法正和马谡以及姜维的态度来看,他是很尊重、重视和培养人才的,但是三国名将有几个是四川人,就是到了三国后期,中原人的素质远比蜀和吴强,这也是晋国能统一的一个条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还是回到时间问题,如果蜀国比魏国强,诸葛亮肯定会花大把时间让手下锻炼,可是当时时间就是打败魏国的条件,早一天出兵就多一分机会,晚一天就少一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七出歧山并未动摇蜀国的根本,诸葛亮死后20多年,蜀国才被灭掉,就是最佳的证明。
5.蜀国和吴国的实力,吴国其实并未打过大规模的败仗,逍遥津之战也没有损失太多的兵力,可是蜀国建国初刘备一把火就让人烧掉以前的老本,诸葛亮的七擒孟获、七出歧山的实力都是自己积攒的,可是吴国一直属于防御型,领土面积也远大于蜀国,蜀国在积极的进攻,诸葛亮和司马懿之间的交锋失败也不能归罪于战斗的失利(用马谡除外)。
6.诸葛亮领益州军队、民政对抗司马懿领半国军队(雍、荆、兖、豫)而未落下风,可见司马懿和诸葛亮不是在一条水平线上(司马懿还不管内政呢)。
所以综上诸葛亮比司马懿强。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难免疏落,欢迎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