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魏延,可以演绎出蜀国的兴衰。一个蜀国,更可看出群雄逐鹿的天下大势。
按现代人的观点,魏延实可称得上精英人物,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本事脱颖而出的,也因此深受刘备的青睐。他既能冲锋陷阵于万马之中,又可谋略频出在帷幄之内。仅这一点,五虎上将也不能出其右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观其一生却是以悲剧结尾,实在令人叹息!他的性格缺陷就在于自己虽有思想,有能力,却未能与蜀国的擎天之相诸葛亮处好关系。按诸葛的性格,固然看中能力的高低,但更注重的是忠诚与否,魏延若是象杨仪那样谦逊听话,早就免却了诸多的麻烦,可这就是敢说敢做的魏延,否则也不至于后来甚至说出埋怨诸葛的话而引起他的警惕,认为其有反骨更动杀机!
魏延曾提出过子午谷径取长安的建议,在当时那种更无良策的时候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尝试,更何况即使不能成功,损失也不会很大。可被诸葛就是断然否决。试想以魏延的性格又怎会毫无怨言呢,然而单从这句话又怎能看出其反心呢。诸葛是否也有因受自己的主观情绪影响而没能客观审视的嫌疑呢。与刘备的宽宏信任相比,诸葛是否又有些气量狭小了呢。
在这里绝无贬低诸葛之意,做为楷模,他实是中华民族智慧忠诚的象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辉映青史。《三国演义》毕竟是小说,不同正史,鲁迅就曾经评价其为“多智而近妖”,有些不食人间烟火。凭其《隆中策》一举奠定三分天下之势,可也就仅此而已,无法再做更深进龋他那种“事无巨细,每必恭亲”的勤政方式一直被人津津乐道,可就是这种模范做法若按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说,正是造成庸人频出,思想困乏,只会机械做事的严重根源。从他命丧五丈原之后,蜀国就后继无人,最后甚至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尴尬局面,如此又怎能不被后辈精英倍出的魏国集团所消灭呢。从这方面讲,看来诸葛也只有局部战术的聪明,却无全盘战略的智慧,只有勤于做事的忠诚与努力,却无擅长用人的度量与管理的才能埃否则,三国的历史可能就要重新演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