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三国-宪之知人善任,是一个从事事业者、一个领导者的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三国时代,曹操、孙权和刘备之所以能战胜他们的对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比他们的对手高明。如何知人善任,他们都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里说一说孙权和江东四杰。
孙权与曹操、刘备有所不同,曹操和刘备是自身开创基业,角逐群雄,南征北战,他们自己都是直接统兵作战的军事统帅。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所打的胜仗似乎都是诸葛亮这位军师的贡献,其实这是有背于史实的,在刘备生前的军事活动中主角是他自己扮演的,刘备身后孔明才直接统兵作战,成为最高统帅。而孙权不同,他继承父兄之业,巩固开拓,首先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其军事工作,他主要依靠着一些杰出的统帅人才办理,这就是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因为他任用得当,所以他同样圆满地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周瑜是孙策选拔出来而留给孙权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是江东最出色的人物之一。孙郎伯符临终留下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仲谋不负乃兄之托,全心全意依靠周公瑾,取得了赤壁大战的辉煌胜利,为三国分立,称帝江东,奠定了基矗周瑜生前,江东在军事上,一直取进攻开拓之势。
鲁肃是孙权自己选拔的人才。其人雄才大略,文武双全,小说把他写成了烂忠厚,成了周瑜和诸葛亮斗智的陪衬,可能是出于艺术需要,那是不大合乎历史实际的。戏曲中的鲁士夫纱帽补服,是个文官。其实鲁肃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吴书》说他“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天下将乱,乃学击剑骑射,招聚少年,给衣食,往来南山中射猎,阴相部勒,讲武习兵”。后来他率领族人数百避乱江东,州郡派兵追逼,他让老弱先行,亲自断后,先对追兵晓以利害,然后置盾道上,引弓射之,矢皆洞贯,追兵乃退。鲁肃“思度弘远”,是个战略家。他初见孙权,即给孙权规划出正确的战略目标,认为“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劝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一规划与诸葛亮给刘备作的“隆中决策”具有同样价值。其后曹操南下,江东一片恐慌,鲁肃力排众议,主张抵抗,而且促成了孙刘联盟,终于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矗之后,他积极主张巩固孙刘联盟,并与曹操抗衡。周瑜死后,他去世之前,孙刘的联盟处于最佳状态。鲁肃一到江东,张昭即认为他“年少粗疏,不可用”,孙权则独具慧眼,“不以介意,益贵重之”。决策抗曹,他和周瑜是少数派,孙权盛赞他是“天以卿赐我也”。周瑜临终上疏,建议鲁肃代领己任,孙权即毫不犹豫地予以采纳。
接任鲁肃的是吕蒙。吕蒙开始时是一员武将。孙权劝他好好读书,于是“士别三日”,令人“刮目相看”,鲁肃再见他时,已经“非复吴下阿蒙”。吕蒙的最大贡献,是他一手策划、指挥了“白衣渡江”,从关羽手中占领了荆州全境,袭杀了关羽父子,大大为孙权开拓了疆土,使刘备的版图减少了一半。吕蒙病重,孙权将他“迎置殿内,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孙权想时时看望他,君臣礼节,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__,夜不能寐”。江东四杰中的陆逊,二十一岁才入孙权的幕府,论资历是最嫩的。他代任吕蒙袭取荆州时初露锋芒。关羽死后刘备倾国东下报仇,孙权节节败退,求和刘备又不许,他临危受命总督军兵御敌。因为手下带兵的都是些三世老将和亲戚贵重,十分难于指挥,所以孙权学习汉高祖任用韩信的办法,郑重其事地登坛拜将,大会百官,宣布:“阃以内,孤主之;阃以外,将军制之。”赐给他自己佩带的宝剑,赋予他先斩后奏的权力。这一在刘备和孙吴诸将心目中的“白面书生”,终于不负孙权重托,以寡胜多,力挽狂澜,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使刘备全军覆没。陆逊不仅是个出色的军事家,他还是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干比前三杰更为突出。孙权称帝后,他曾继顾雍为丞相。他董督军国,进贤斥佞,扶正祛邪,很得大体,有社谡大臣之风。孙权渡海开拓惠州(台湾)、亲伐辽东、以及立嗣举措方面的失误,他都能犯颜直谏给以匡正。
刘备死后,孙刘两国恢复联盟,孙权刻了自己的印信,放置陆逊处,允许陆逊代表自己与蜀汉交换必要的意见。孙权给诸葛亮或阿斗写信,经过陆逊处,也征求他的意见,不妥之处要他改定,然后用印信封行。孙仲谋能够坐领江东几十年,使他的对手不敢正视,与他对四杰的知用是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