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羽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面对曹操这样一个懂得赏识人才的老板,开出高薪水高职位要挖角,关公却从一开始的挖角面谈会上,就拒绝了曹操的一切诱惑,还在坚持自己的原则下才投降曹操;换作一般人在面对这幺好的挖角条件下,也许早就不顾一切跳槽去了。
曹操拢络人心的方法,虽然是作为一个领袖人物必修的经典。但关羽在对刘备的义气与对曹操恩情之间的进退两难与抉择,却是所有想了解华人文化、人情世故与价值观必看的章节。
可是关公在过五关的时候并没有展现他伟大的气质,他是“斩”六将,而不是“感化”六将,关公过五关时的那种不屑一顾、勉强杀人,这些特质意味了一件事情:他虽然勇猛,但并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他有原则、有力量,却没有伟大的特质。关公在跟别人交手的时候,为了顾全自己的任务,却忽略了考虑别人的处境。
2、张飞
管理者将个人的情绪好恶,牵连到自己的部属,是领导上一大禁忌。张飞平日对部属就是要求严格,动辄牵怒(三国志中形容张飞的领导风格是“敬君子而不恤小人”),没想到就因此命送部属的手中,而不是战死沙场,相信他死也不瞑目。
扮白脸后让部属喜欢你,这是正常的;扮黑脸但能让部属臣服,这才是管理的高手。张飞对自己的两员将领提出了难度极高的任务要求已经是有点强人所难,部属反应问题,他非但没有详加检讨,竟然还将他们当众吊在树上鞭打,打完后仍继续要求完成,否则要以死罪办之。
从这个过程来看,张飞首先违反了责备部属的原则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人也许什幺都不在乎,但面子、尊严一定要顾到。责备员工时,切忌伤其自尊、损其人格。这样会遭来部属的极度反弹,即使表面没事,心中可能已在盘算报复之道,我们应了解适可而止的原则;既然已吊起来欧打一顿了,还威胁“一定得完成,否则提头来见”,如此高压政策等于是将部属逼上绝路,无怪他二人说:“比如他杀我,不如我杀他。”
三国演义中对张达、范疆用“贼”称呼,事实上,应该先检讨的是张飞,可以说咎由自龋换成你我,恐怕也和他们一样心存不满,管理者当引以为戒。
3、赵云
诸葛亮所有的事情都交给赵云去做,因为赵云是刘备的团队里面唯一会接受程序、完全服从程序,而且尽心尽力地把这个程序完成,在赵云保护阿斗的事情过后,诸葛亮即完全信任赵云,因为赵云是一旦决定效忠一个人,他就不会去多想什幺,叫他怎幺做他就会怎幺做的人。
赵云为了救阿斗出身入死,救了阿斗又如何呢?他还有两、三个兄弟,这就是在强调阿斗象征了整个汉朝,中国人那幺喜欢这件事有点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赵云不是因为阿斗可爱才救他,而是因为他是刘备的血脉,在这里我们看到将军的命比不上一个小孩子的命。
为了阿斗死了那幺多人都是应该的,糜夫人、赵云的命都不重要,难道那些被赵云杀掉的士兵不是别人的儿子。所以我们不能看着这样的事情也不去怀疑,只是盲目地跟着男主角杀阿喊啊,看着那矫情的刘备摔小孩,赵云如果没有救阿斗的话,蜀国或许不会灭亡吧!这是几百年来我们一直没有去思考,赵云到底该不该这幺做。
4、三国第一大帅哥的马超
相对而言,帅哥马超在整个三国中其实无法被举出有任何代表作;勉强算是代表作的就是跟张飞挑灯夜战,但又不是他在人生梦想或作战能力的表现。而且马超后来归附刘备,等于是跟自家兄弟打架,变成一场娱乐性高于实用性的show!除此之外,马超被描述最多的都是造型多漂亮、多迷人,这也是当张飞看到他这幺受到刘备器重、这幺受大家欢迎时,会被激发心中痛处的原因。张飞认为马超只因为外型英俊才会受到瞩目,所以非要打到底,在武功上胜过他为止。刘备似乎完全不懂这种心态,所以劝架时始终没有往这个着力点施力,刘备可能对外型非常迟钝,不了解人的外型会影响性格,如果刘备在那时倡导“黑就是美”,张飞可能就不用打得那幺辛苦了!
做为一个悲剧人物,马超却没有展现出人生深度,这可能也印证了漂亮的人常常让人感觉很浅保很多人对漂亮的人有高期望,觉得他们的忧郁比丑人的忧郁更忧郁、他们的幸福比丑人的幸福更幸福,但真正接触到他们的时候,却幻灭得很彻底,因为发现上帝给了他们这幺漂亮的外表,里面却藏了个白痴!
像马超这种家破人亡的处境,理论上他应该会有更深刻的人生感觉,可是他和同事、仇人都没建立什幺深刻的关系,父仇没报成就这样算了,和庞德分开对不起韩遂也就这样算了,丝毫没有歉疚追悔之情。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武功好、外型俊,可是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幺,说不出任何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只是一直维持着美好而浅薄的状态。马超也是如此,完全没呈现出悲剧英雄的深度,也没做出任何悲剧英雄的完成动作,堪称三国最引发人幻想、却最教人说不出个所以然的人物。
5、黄忠老将军
他是被三国志牺牲的人物,总是被拿来搞笑;因为年纪那幺大还要在江湖上混是很辛苦的,所以我们给他一个歇斯底里的乐观心理状态,让他一直处于这种疯狂的、不服老的心情中。很有趣的是罗贯中给他一个更老的搭档──严颜老将军,让这一对老将可以并肩作战,展现老年人的力量。而他们的力量并非展现在江湖上阅历多年后的老谋深算,而是展现在“人脉”:活得越久,认识的徒子徒孙就越多,就越容易套关系。像严颜用沿街呼唤的方法叫大家投降,在重伦理的儒家社会里真的是如此,一直到现在每次政治动荡时,都会有个党国大老被抬出来劝大家不要闹了。所以黄忠、严颜在展现“老”这件事情上,不是展现在智能上,而是展现在他们非常懂得人情世故的影响力。
6、杨修
曹操手下的谋士像郭嘉、程昱、荀彧,都是很端庄的人,只有杨修整天耍嘴皮子,难怪会被杀,谁叫他大嘴巴!
杨修最糟的部分是他的聪明太炫耀了!
一次是梦中杀人事件,曹操被杨修说破怕被人暗杀的心理;另一次是鸡肋事件,曹操认为事关重大,杨修就因此送了性命。
身边如果有人随时在窥伺着你、说破你的心理,是一种很不愉快的感觉,尤其曹操那幺容易受威胁的个性,他当然会把杨修除掉。杨修的聪明显然不是智能,一个人如果有智能,应该了解保身的重要。和杨修亲近的曹植也沾染了这种聪明外露的个性,所以一直到后来的政治斗争中,他仍未学会韬光养晦、在最重要的时刻才出手的哲学。
7、马谡
孔明用马谡守街亭,原本是要给年轻人一个表现的机会,不料马谡的第一次披挂上阵,就犯下了如此严重的错误,造成第一次伐魏的失败。从这个历史案例,我们可以思考:马谡为什幺兵败于街亭呢?
首先,他虽然熟读兵书,却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他可能将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但偏忘了孙子曾提到兵形象水,水无定形,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用兵时必须依据当时的人、事、时、地、物各种情境运用。他引用“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的理论、学习韩信“背水一战”的精神,基本上没有错,问题是当时的情境并不适用。主管要能活用各项管理原则与技巧,才能发挥管理的效能。
其次,马谡年轻自负,刚愎自用,不能够记取孔明的命令在先(汝可小心谨守此地,下寨必当要道之处,使贼兵急切不能偷过),之后又不听取王平的意见。王平虽然是个大老粗,学问绝比不上马谡,但毕竟从行伍干起,征战沙场多年,孔明正是看上王平的谨慎,令他协助缺乏实战经验的马谡。偏偏马谡不能听进他人的意见,甚至自认孔明平时都要征求他的看法,要王平少啰唆。身为一位管理者,要能重视员工的意见,切忌一味的固执己见。
最后,孔明用马谡,也是一次失策。由于马谡的背景和孔明相似(都是学富五车的书生型企划高手),加上平时见解相同,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因此在当时孔明敢大胆启用这位从未有带兵作战实务经验的文官担任大将。孔明忽略了,虽然要给部属发挥的机会,但也得衡量当时的局势,这幺重要的任务,可不是培养新人的时候。管理者进行任务分配时,必需充份权衡人与事的各种因素。
加注:马谡运气也不好,首次出马就碰上了司马懿这只老狐狸。
8、吕布
以吕布出场的气派、以《三国志》对他造型的描述,都让我们对他抱着很大的期望,期待他能够发光发热。不幸地,吕布一直表现出男性猪哥的一面,他一直没有发光发热,只有发春!
浪漫的三国迷会喜爱吕布有两个原因:第一、他很帅,这是二十一世纪大众所认同的偶像特质。第二、他很深情,被爱情冲昏了头虽然让他日后失败,却也是他迷倒痴情男女的个性。或许吕布在三国的成功排行榜落后到一百零八名以外,但他在迷人排行榜上,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巨星。
吕布一身本事,在三国时代全部都是缺点,可是吕布如果生在现代,那他的很多缺点都会化为娱乐报纸上的优点。好比说他和貂蝉的爱情,正是绝佳的绯闻题材;他的英竣帅气、好身手可使他成为天王;他爱钱如命,收入排行榜绝对会居高不下……这种种都足以炒作新闻,让他常保“绯闻王子”超级巨星的地位,可惜吕布生错时代走错行!
9、董卓
快崩裂前的汉朝,董卓、曹操、袁绍可以说是创造机会的前三名。他们抓住机会所用的力气与策略,精确地反映出了未来他们所将拥有的地位以及权势。
排名第一的董卓接到何进的邀约,立刻毫不犹豫地从西北杀往洛阳城,他接受了李儒的建议,耐心地在城外等待,等发生变乱时,宫廷内部自相残杀,消耗殆尽之后,再以最轻松的方式进入了洛阳城。董卓发挥了快、准、冷静的风格,充分地掌握住了机会,几乎是不费一兵一卒,以气势夺取了政权。
当然,一开始的第一名未必会持续保持第一,和后来的其它英雄人物相较之下,董卓只是个贪婪的野心家。董卓把得到皇帝、执掌政权当做他野心的终点,开始停下来为所欲为地享乐,忽略掉了长期执政所需要的扎根、扩张以及成长。这些血腥的欲望,几乎完全消耗掉了董卓统治的正当性。相对于其它人拥有了权位以后的发展,这种以享乐动机的野心,限制了董卓的成长,使他在竞争的路上很早就停顿了下来。
10、貂蝉
貂蝉没有梦想、性格,只有一项挑拨任务。挑拨里最主要的关节是误会。相信很多人听到董卓和吕布被挑拨得反目成仇,都会很直接的反应:“哦!这两个男人真是太笨、太猪哥了1可是把头转向日常生活中,看看身边的人(包括自己)被挑拨时的反应,你就会了解到挑拨是一个威力非常强大的传统阴暗智能。
我们期望把貂蝉的动作分解剖析之后,能让大家增强这方面的免疫能力。在王允的连环计里我们可以发现,原来任何一件事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诠释它。
不同的诠释造成截然不同的感受和心情。挑拨别人的人运用不同的观点来诠释同一件事,但被挑拨的人被逼到只能从一个角度去思考。这种挑拨与被挑拨的原则是历史上不变的法则。因此,做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学习让自己有更开阔的胸襟、更多重的视野与观点去看待一件事情。一旦我们因为被挑拨而产生激烈情绪时,最好重新站在利益与我们冲突的人的立场重新再省思一次,对方会用什幺观点看这件事?我又应该用什幺样的观点来看事情?也许这幺一想,对方所有挑拨的企图昭然若揭,我们不但不生气,还学会哈哈一笑呢!
11、袁绍
袁绍继承了“四世三公”这个汉朝天子御赐的金字招牌。很清楚地,显赫的家世也就是他最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讨伐董卓的过程中,我们看到袁绍为自身利益不继续攻打董卓。为了维护四世三公这块金字招牌,再怎幺说,也要奋战到底。可惜的是,袁绍竟然公开表现出意兴阑珊的态度;更糟糕的是,身为讨董大联盟的领袖,袁绍却屡屡屈就现实原则,公然抢夺韩馥的领地,还和公孙瓒打仗。照说袁绍应该照顾联盟里的成员,表现出老大哥恢宏的气度,没想到袁绍因为贪婪、野心,不顾作为一个领导者应有的气度。袁绍短视近利的目光,使他失去了继续作为领导者的机会,也是他自己,把这块最可贵的金字招牌给砸坏了!
12、庞统
庞统的死的确令人惋惜和遗憾。他是与诸葛亮齐名的谋略家,何以刚率兵出征,便命丧途中,而且是被名不见经传的张任所败?
从战术上来看,庞统这位盖世奇才在进兵途中,早该料到落凤坡一带地势险要,道路狭窄,树木丛生,是最易遭伏击的地带。以他的实力,就算无法顺利前行,最起码也不应如此轻易遭人暗算。真正研究起来,庞统遭埋伏丧命,绝非能力不足,问题完全出在他的心态上。
庞统初到刘备帐下,急于建功立业,以便使龙凤并驾齐驱,这种心理是人之常情,不难理解。不过他把名利看得太重,为了与诸葛亮较量,总是对其存在了一些偏见,认为诸葛亮为了怕他取功,一定会扯他后腿。以致当诸葛亮致信提醒他不要冒然进兵时,他却想:“孔明怕我取了西州,成了功,故意将此书相阻耳。”
在此情况下,庞统已经因个人情绪及好恶而严重影响了他对军事谋略上应有的客观判断,其心思不但没有放在对敌人的警惕,反而斤斤计较于自我得失,甚至有欺上之举,乃对刘备说:“统亦算太乙数,己知罡星在西,应主公合得西川,别不主凶事。统亦占天文,见太白临于雒城,先斩蜀将泠苞,已应凶兆矣。主公不可疑心,可急进兵。”同时,在进兵时,没有对敌情和地理条件做深入分析,以至身陷绝境。
要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光有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良好的修养,尤其需要宽阔的胸怀、眼观全局的概念和审时度势的能力。度量是理智的基础,是孕育谋略的沃土。庞统的这段故事,正足以做为我们的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