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区首页  游戏介绍  新手上路  人物角色  魔法技能  游戏地图  道具物品 敌人图鉴
游戏场景  三国名将  个性称号  冠名武将  打造系统  任务简介  互动活动 官方新闻
攻略心得  心情故事  百家争鸣  游戏相册  疑难解答  网友投稿  相关下载 火爆论坛
游戏介绍 游戏特色
铁血大师 曲词飞扬
三国场景 名将介绍
个性称号 冠名武将
精美原图欣赏
游戏人物图鉴
铁血建筑图鉴
精彩游戏截图
账号申请 壁纸下载
配置需求 疑难解答

人物角色 游戏地图
敌人图鉴 道具物品
魔法技能 任务简介
CPU:Pentium III 400
主记忆体:128MB
显示卡:GeForce2
音效卡:支援DirecX8.1
硬盘容量:1.1GB
名称:铁血三国志
游戏类型:武侠网游
运营公司:北京华义
官方网站:点击进入
客服:010-84485885
新浪游戏 >> 网络游戏 >> 专区首页   官方网站   责编:深海遗星
人物角色-龙云海
作者: 新浪游戏 2004-06-15 15:24 火爆论坛 网友投稿

设定
性别:男
年龄:20
身高:183
体重:72
武器:长枪、佩刀、弓
描述:身材适中匀称,身手矫健。
发型:3种
脸型:3种
发色:3种
幻想人物列传
姓名:龙云海
身份:并州一个山村中的猎人,自幼是孤儿,被村里的邻居们抚养大,将邻居们看成是自己的亲人一般。
性格:开朗、乐观,但由于亲人全被杀害,背负上了血海深仇,性格中也多了倔强、顽强的一面。

背景故事:
并州,太行山麓。
参天的大树密布在这片山区中,参差的枝叶将天空遮得密密实实,阳光只能通过树叶间的孔隙斑斑驳驳的透下来,在地上投射出点点的圆斑。
在这片林区中最大的一棵树下,一只山羊被绳子绑住脖子拴在那里。它似乎非常不安,"咩咩"惨叫着极力挣扎。
"呋--"林中突然刮起了一阵旋风,风中带着淡淡的腥气。山羊一下停止了动作,瘫软了下来,四肢跪地簌簌发抖,眼里居然流出了泪水。
"嚓嚓",远处的灌木从摆了几下,一只超过一丈八尺长的斑斓巨虎慢慢的踱了出来。
巨虎抬起头,在空气中嗅了嗅,然后将目光凝聚在山羊的身上,身子逐渐趴低,虎目中带上了浓浓的杀意。
"嗷呜--"巨虎仰头一声大吼,震得周围树木簌簌的抖,然后一个腾身,跃起两丈多高,向山羊猛扑过去。
"嘣、嘣、嘣",在头顶的大树上突然传出急促的三声弓弦震动的声音,"咻--卟!卟!卟!"三支羽箭带着尖锐的呼啸,几乎同时贯入巨虎的头顶,力量之大居然一下将虎身从半空中硬生生的打下,钉在了地上。
"嗷呜呜呜--"巨虎痛苦的嚎叫,极力想挣扎起来,但是头部被牢牢的钉住,它只能激烈的甩动尾巴,把尘土和草叶抽打得漫天飞舞。
"扑!扑!"两支羽箭又飞了下来,射入了巨虎的眼睛。巨虎惨嚎一声,身子渐渐的不动了。
"哈,等了7天,还是被我抓到了。"一个年轻人从树上一跃而下,落在了巨虎身侧,蹲了下来。
"嘿,我们村子的羊可不是白吃的。"年轻人拍着老虎的头,"今年2月你吃了张大婶家的一只吧?三月呢,是刘大叔家的一只;然后几个月加起来你吃了得有十来只了吧?全村的人家你都吃过了。你以为你是衙门里的官差下乡啊!"年轻人声音提高,重重的打了一下老虎的头。
"因此,我宣布你要将你的虎皮、虎骨、虎肉拿出来偿还大家的损失,你没有异议吧?"年轻人问老虎。"不出声儿?那就是同意了,嗯。"年轻人笑着站起来,从旁边树上折了一些树枝,将老虎盖了起来。此处民风淳朴,这样就表示这只虎是别人的猎物,不会有人再打它的主意。
"走啦。"年轻人走过去解开了山羊的绳索,在它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起来,自己回村子去。"然后扛着弓,悠然自得的往林子外面走去。
一天之后,年轻人走出了密林。
转过山坳,年轻人忽然看见小村的方向腾起了几柱浓烟。"失火了?!"年轻人放开步伐狂奔起来。
"这……这是怎么回事?"奔入村口,映入他眼帘的是满目疮痍,村子中的屋子在熊熊燃烧,村中的道路上横七竖八的躺倒着村民的尸身。
"妈的,好穷的村子。"从一间屋子中走出了两名兵卒,背后背着几个满满的包袱,枪上还挑着几件花花绿绿女人的衣服。
"嗯?"两个兵卒刚把头转过来,"咻--"羽箭急速的破空声传来,"扑、扑"一支羽箭深深的射入一个兵卒的额头,从脑后穿出,带着红白相间的汁液又斜飞了五丈多远;一支羽箭穿透另一个兵卒的肩膀,将他牢牢钉在门扇上。
"啊--啊--"伤兵东西扔了一地,拼命的抓住箭杆,想把箭拔出来。
"别动,再动一下就宰了你。"年轻人手持猎刀,一个健步窜上来,抵住了伤兵的咽喉,眼睛红得象要滴出血来。
"我不动,我不动,大爷饶命啊……"伤兵疼得龇牙咧嘴,但是一动也不敢动。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这么做!?"年轻人大吼,"他们都是老实的农户,哪里惹到你们了?!说!!"
"我、我们是魏国夏侯惇将军属下,军中缺乏粮草,因此、因此命我们四处收集……大爷饶命,饶命啊--"
"饶你?即便我答应,我手中的刀也不答应!"
"呋!"锋利的猎刀抹过士卒的咽喉,血带着大量的泡沫从伤口中涌出来,将士卒身前的衣服全染成了酱紫色。士卒剧烈的挣扎了几下,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
小村外多了几十座新坟,年轻人默默的站在坟堆前,面前是分成几十份的虎肉和虎骨。
"父老乡亲,"年轻人单膝跪在坟前,"我龙云海在此发誓,大家的仇我一定会报,我会亲手将夏侯惇的首级割下,带来祭奠大家。如违此誓,有如此箭。"
"嘎吧"一声脆响,龙云海攥折了一支箭杆。
"请大家佑护我。"恭恭敬敬的磕了三个头,龙云海紧了紧身上的身上的虎皮围裙,大踏步向山外走去。
1 、服装一
  身穿皮革所制的铠甲、护具——黑光皮甲,且具有现代的审美感觉。其发型为辫发局部。类似商代男子发式,以梳辫发为主。从形象资料来看,这个时期的男子辫发样式较多,有总发至顶,编成一个辫子,垂至脑后的;有左右两侧梳辫,辫梢卷曲,下垂至肩的;有将发编成辫子盘绕于顶的等等。中国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先秦时期,主要用皮革制造,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开始用铁制造,改称从“金”的“铠”,皮质的仍称“甲”,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铠甲起源于原始社会时以藤、木、皮革等原料制造的简陋的护体装具。商周时期,人们已将原始的整片皮甲改制成可以部分活动的皮甲,即按照护体部位的不同,将皮革裁制成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皮革片,并把两层或多层的皮革片合在一起,表面涂漆,制成牢固、美观、耐用的甲片,然后在片上穿孔,用绳编联成甲。在《考工 ? 记》的“函人为甲”中,完整地总结了有关选材、制甲地全套工艺。在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春秋战国墓葬中,发现许多当时的皮甲,其中以湖南省长沙市浏城桥出土的春秋晚期皮甲的时代为最早,又以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皮甲的资料为最丰富。曾侯乙墓葬的皮甲复原后,可以看清当时的皮甲都是由甲身、甲裙和甲袖 3 部分构成,并配有一顶由皮甲片编缀的胄。甲裙和甲袖是活动编缀,可以上下伸缩。这些皮甲在车战中与盾相配合,可以有效地防御青铜兵器的攻击。在使用皮甲的同时,也开始在甲上使用一些青铜铸件,但并不普通,仅在山东省胶县西庵发现有西周时的青铜兽面胸甲。在河南省、北京市等地的西周墓中,还发现过钉缀在甲衣上的各式青铜甲泡。
2 、服装二
  此人物身穿明光麒麟铠。铠甲上布满一片片坚固的鳞片似的护甲,能在战斗中有效的防御敌人的进攻,并且又显得格外美观精湛。文学作品中常有这样的描写:“头上戴三叉束发鎏金冠,散发披肩,前发齐眉,后发遮颈,身披金锁连环麒麟甲,外罩团花战袍子,腰束犀牛宝带,绣花战靴,双插亮银镫,凤凰裙遮住双腿,护心镜亮如满月”。麒麟,亦作“骐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居四灵之首。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从古至今,人们都喜欢以麒麟的工艺造像作为护身符佩戴在身上。战国后期,锋利的钢铁兵器逐渐用于实战,促使防护装具发生变革,铁铠开始出现。但知道汉朝,铁铠才逐渐取代了皮甲。西汉时期的铁铠经历了由粗至精的发展过程,从用较大的长条形的甲片(又称“甲札”)编的“札甲”,逐渐发展为用较小的甲片编的“鱼鳞甲”,由仅保护胸、背的形式,发展到加有保护肩臂的“披膊”及保腰胯的“垂缘”。
  自西汉以后,甲片的形制和编组的方法变化不大。随着钢铁加工技术的提高,铠甲的精坚程度日益提高,类型也日益繁多,其防护身躯的部位逐渐加大,功能日益完备。到三国时已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铠甲。在曹植的《先帝赐臣铠表》中,列有黑光铠、明光铠、两当铠、环锁铠贺马铠等 5 种。南北朝时期,随着重甲骑兵的发展,适于骑兵装备的两当铠极为盛行,逐渐成为铠甲中最重要的类型,知道隋唐时期仍是如此。据《唐六典》记载,唐朝有明光铠等 13 种甲制。在唐朝铠甲的基础上,至北宋初年,铠甲发展得更加完善,形成了一定的制式。《武经总要》中,绘有 5 套甲胄和 1 套马甲(具装)的图像,并说明当时 1 套甲胄包括护体的“甲身”,护肩的“披膊”,护腿的“吊腿”以及护头颈的“兜鍪顿项”,是对中国古代甲胄的总结。火器的出现,使有效地抗御冷兵器的古代铠甲,开始趋于衰落。但由于火器在中国古代发展缓慢,迄明清时期,铁制或皮制的铠甲仍被用来装备军队,同时也使用较轻软的绵甲,沾湿后还可抵御初级火器的射击。直到 20 初,清朝编练用近代枪炮装备的“新军”时,古代铠甲的使用才终止。
3 、服装三
  此人物身穿银饰将军铠甲——银饰环锁铠,并带有类似京剧中盔甲的特色,凸现精致美观,大气凛然。若论及饰银之盛,在中国广阔的大地上,恐怕没有比苗族更甚者。那里的苗族简直就是一个被焰摺银光所包裹的民族。这种习俗关联竟涉及到图腾崇拜、宗教巫术、历史迁徒、民俗生活等诸多方面。据考古资料显示,贵州出土有汉代至宋代的金饰、银饰、铜饰、陶饰、玉饰等,银饰则包括发铰、发替、项圈、手锻、戒指等。出土有银发铰、银手锻、银替、银戒指的贵州平坝马场东晋墓、南朝墓和唐墓。至明代,史籍中开始出现关于苗族佩戴银饰的记载。“富者以金银耳玛,多者至五六如连环”。“妇人盘譬,贯以长替,衣用土锦,无襟,当服中孔,以首纳而服之”。身上也出现了银饰。妇女“织油如锦为盖头,服短衫,系双带结于背,腑前刺绣一方,银饯饰之”从文献记载看,苗族银饰是在明代开始大量出现的。原因有四个。其一,明政权建立后,生产关系得到调整,为社会继续发展开辟了道路。苗族聚居较集中的贵州,同其他地区一样,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二,贵州于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 1413年)二月建省,不再分隶周边各大政区,结束乐过去的分散状态。其三,明代以后,银和饯作为通货日渐普及。白银的涌入为加工银质饰物提供了材料,使银饰的流行成为可能。有的地方甚至直接把银饯当作饰物。以钱为饰的习惯至今在部分苗族地区还有保留。其四,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战争及压迫,苗族自北而南,长期辗转迁徙,直到清末才基本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时至今日也仍然有苗族处在迁徙状态中。清代是苗族银饰普及和流行的时期,它为今后苗族银饰的迅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苗族银饰出现于明代,流行于清代,至 20世纪8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潮。同人类服饰文化一样,苗族服饰也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朴素实用到趋于华美的过程。明代出现的苗族银饰,正是苗族服饰逐渐把重心移向展现其审美价值过程,具有标志性的产物。此人物其身后所装饰的翅膀式的饰物类似于京剧中所穿戴的“靠”。古代作战时,战士穿的铠甲,在京剧舞台上叫靠,是一种美化了的舞蹈服装。靠是用和色的素缎子制成的,上面用金、银彩线绣满鳞甲,看上去辉煌夺目。靠又分为男靠、女靠。男靠的式样是分前后两扇披在肩上,还有护领、护肩、下甲、吊鱼、靠肚子以及收紧的瘦袖。女靠上身与男靠形式差不多,下身缀着五色绣花的飘带,并在靠里衬着裙子。靠一般分为硬靠、软靠和改良靠三种,硬靠:又叫大靠,在靠背的背后绑着一个皮鞘,皮鞘里插着四面三角形的靠旗(扎四背护旗),旗子上有用各种彩线绣成的龙纹,每面旗附一条彩带,一般武将都穿大靠。靠的色彩繁多,有白、红、蓝、紫、黑、香色等。扮演青年将领时,可穿淡色靠如淡粉、淡绿、淡湖等。明黄色为帝王穿的靠。软靠:背后不插靠旗。一般是老年体弱的老将穿用。改良靠:样式与软靠近似,只要腰身既紧又瘦,几乎就像用腰带系在身上。有的绣鳞甲,有的绣些花纹或镶上一些镀镍的金属凸片或看着晶光闪亮像圆钉子形的装饰。铠是戏曲舞台上扮演皇家殿前御林军、随驾仪仗队或军中统帅的服装,又称大铠。色彩以红为主,多绣平金几何图形纹样。它的造型与生活中的甲胄相似。可见它是以古代生活服装为依据的,只是做法不一。生活服装有铜钉(有的镀金)固定在衣服上,而舞台上的大铠以平金绣为主。这种穿大铠的武士在舞台上只是摆排场,壮声势,没有武打动作。
4、服装四
  此人物身穿清朝八旗战甲。八旗制度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录制的基础上建立的。每 300人为一牛录(以后人数有所变化),每一牛录设一佐领,佐领下设两副手骁骑校,每5牛录甲喇(即队),每5甲喇为一旗,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1615年又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清朝统一满洲后,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度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清代铠甲——清代一般的盔帽,无论是用铁或用皮制品,都在表面髹漆。盔帽前后左右各有一梁,额前正中突出一块遮眉,其上有舞擎及覆碗,碗上有形似酒盅的盔盘,盔盘中间竖有一根插缨枪、雕翎或獭尾用的铁或铜管。后垂石青等色的丝绸护领,护颈及护耳,上绣有纹样,并缀以铜或铁泡钉。铠甲分甲衣和围裳。甲衣肩上装有护肩,护肩下有护腋;另在胸前和背后各佩一块金属的护心镜,镜下前襟的接缝处另佩一块梯形护腹,名叫“前挡”。腰间左侧佩“左挡”,右侧不佩挡,留作佩弓箭囊等用。围裳分为左、右两幅,穿时用带系于腰间。在两幅围裳之间正中处,覆有质料相同的虎头蔽膝。清代八旗兵的甲胄,用皮革制成,此服供大阅兵的实为二十四旗。八旗分为:正黄旗、正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黄旗、镶白旗、正红旗、镶蓝旗。
5、服装五
  此人物身穿战国青铜铠甲,并刻有饕餮纹案,项上颈间所戴的盔帽带有京剧的味道。 头盔的造型类似与京剧里面所穿戴的盔帽。在京剧中盔是武将在战争时用来防护头部的帽子。一般是硬胎,帽子上缀有绒球、珠子、吊穗等装饰品,帅盔上还有缨子。盔的种类有:夫子盔,是一般大奖戴的盔头,还有霸王盔、帅盔等。青铜是人类历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它是红铜和锡、铅的合金,也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了新的阶段——青铜时代。中国使用铜的历史年代久远,大约在六、七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并开始使用铜。中国青铜时代的到来较晚,但却不能否认它是独立起源的,因为中国存在一个铜器与石器并用的时代,年代距今约为 5500~4500年。中国在此基础上发明青铜合金,与世界青铜器发展模式相同,因而可以排除中国青铜器是由境外传播而来之说。一般把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噔噔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春秋时期的青铜盔帽,这个时期的盔帽,称兜鍪,又称胄、首铠、头鍪或盔,其形制各不相同,有用小小块甲片编缀成一顶圆帽得,有用青铜烧铸成各种形状的。在一些铜盔的顶端,还往往竖有一根铜管,以便在使用时插上鸟翎及缨饰等饰物。这种铜盔的表面,大多打磨得比较光滑,而里面却粗糙高低不平,由此推断,当时戴这种盔帽得武士,头都要裹头巾。战国带钩,带钩的使用,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出土的春秋墓葬中屡有实物发现,史料也有记载。由于带钩结扎起来比绅带更便利,逐渐被普遍使用,取代了丝绦的地位。至战国以后,王公贵族、社会名流都以带钩为装饰,形成一种风气。带钩的制作也日趋精巧。它的作用,除装在革带的顶端用以束腰外,还可以装在腰侧用以佩刀、佩剑、佩削、佩镜、佩印或佩其他装饰物品。南北朝以后,一种新型的腰带“蹀 躞带”代替了钩络带,“蹀躞”不用带钩,而用带扣,带钩的作用便随之消失。青铜器最常见的花纹之一,是饕餮纹,也叫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饕餮纹,本身就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吕氏春秋·先知》篇内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故此,一般把这种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饕餮纹在二里头夏文化中青铜器上已有了。商周两代的饕餮纹类型很多,有的像龙、像虎、像牛、像羊、像鹿;还有像鸟、像凤、像人的。西周时代,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龙和凤,仍然是许多青铜器花纹的母题。可以说许多图案化的花纹,实际是从龙蛇、凤鸟两大类纹饰衍变而来的。
火爆论坛 网友投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