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又称“锦官城”,北有秦岭、岷山,东有大巴山,西有大雪山,南有长江,和关中相似,是一个四塞之地。成都历史悠久,建城迄今已有2300多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王开明五世迁蜀都城至此,取周太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自此成都一直是郡、州、府、道的治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兴筑成都的城垣,当时城周12里,高7丈,成都城在这一年正式建立。
成都自古商贾云集,是一个内外交融的大都会。汉代成为全国的五大商业都会之一,与洛阳、邯郸、临淄、宛城并称为“五均”。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驰名天下,在城西南筑有锦官城,故成都又有“锦官城”、“锦城”之称。成都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重要商埠。
|
东汉末年,孙权在江东积极扩张势力,于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金陵并改金陵为秣陵。次年,在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城,"用储军粮、器械",这就是著名的石头城(又称石首城)。石头城临江控淮,恃要凭险,是东吴水军江防要塞和城防据点。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这是东吴最流行的民谣之一。以建业为中心的长江下游百姓不愿用大量的人力和物资,逆流而上供应定都武昌的东吴朝廷;所以孙权虽然于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决定建都于“鄂”,将鄂县改称为“武昌”,并且于黄龙元年(公元229年)于武昌称帝,但在江东大族的强烈要求下仍旧还都建业。后主孙皓于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又一次执意迁意迁都武昌,结果也遭到举国上下强烈的反对,不得不再次还都建业。
|
西汉末年公孙述为蜀郡太守,割据称王。大臣李熊又劝说公孙述称帝,说:“蜀地沃野千里,土地肥饶,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杆,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运之便。北据汉中,杜褒谷、斜谷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扬。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公孙述自己在梦中也听见有人对他说:“八厶子系,十二为期。”八厶子系是与“公孙”二字。公孙述对妻子说:“虽可贵为帝王,但国运太短,怎么办?”妻子说:“朝闻道夕死尚可,何况是十二年?”于是公孙述自立为帝。李熊对公孙述的劝说不无道理,可惜公孙述的为人性情苛细,不见大体。称帝以后,他既不能采纳荆邯的建议,出兵江陵占据吴楚,出兵汉中平定陇西汉中,又不能安心经营,劝课农桑。大将还没有论功,他先封了二子为王。出入宫殿,必定先要陈列骑士仪仗。在南郑修建行宫,在汉中积谷,养甲兵数十万,并在成都修造了一座十层的赤楼,栏槛都用丝帛装饰,大事侈靡。后来公孙述被光武帝的大将吴汉打败,公孙述战死。吴汉在成都纵兵大掠,焚毁了公孙述的宫室。
|
东汉末年刘焉任益州牧,割据四川。刘焉原为宗正、太常,是朝廷九卿之一。他见东汉末年朝政将乱,就自求任地方州牧以避乱,开始求的是交趾州牧,后听人说"益州分野有天子气",就又通过关系请求出任益州牧,以成都为新州城。刘焉入川后,利用五斗米道的残余势力,遮断汉王廷与四川的往来联系,同时诛杀蜀中豪族大姓,发展刘氏私家势力,割据四川称雄。194年,刘焉病亡,其子刘璋继任其本兼各职。刘焉死后,刘璋因为五斗米教发展危害到了自身利益,遂与之决裂,杀五斗米教教主张鲁之母。200年,巴西人赵韪起兵攻刘璋,蜀、广汉、犍为三郡起而响应。刘璋虽平息了这场战事,但民心已失。刘焉父子占据益州二十余年,刘焉嗜刑好杀,他的儿子刘璋性情闇弱,于是刘备君臣乘虚进入益州。刘备进围成都时,刘璋尚有精兵三万人,城中粮谷足支一年,臣民都想坚守,刘备连攻数十日不克。此时,勇将马超投降刘备,马超素有勇名,为刘璋所惮,刘备便令马超劝降刘璋。刘璋说:“我父子在州中二十余年,没有恩德加给百姓,三年来却战事不断,心何能安?”于是开城投降了刘备。后刘璋在公安病亡。史家评论说:刘焉见世事艰危而求避乱也算有先见之明,但他见到益州地广财多便有僭越之心。可惜事在人为,他的儿子暗弱,不能闭关自守积聚国力,却将益州拱手让给别人,可谓“羊质虎皮,见狼则恐”。
成都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水源丰沛,农业发达,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农业区之一。有了发达的农业,也就有了独立于中原之外的经济实力。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陈述益州形胜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治。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亲率益州之众出秦川。如此则霸业可成。”诸葛亮对刘备的建议和李熊对公孙述的劝说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刘备依照诸葛亮的设想,在赤壁之战以后占领了荆州,随后于建安十六年(公元211)进入益州。章武元年(公元221),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