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游戏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于2010年《大众软件》12月下
■策划 《大众软件》编辑部
执笔 小白 Commando 谭湘源
在本刊12月上期的专栏评述中,我们选取手机发展历史中最重要的一些操作系统进行了介绍,但因为很多原因,它们注定将成为历史,而本期的专栏,我们将着重介绍至今仍顽强生存并逐渐统治手机领域的操作系统——正如没落者各有没落的原因,崛起者也自有崛起的理由,而这些理由不尽相同。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世界充满不同,所以它看起来才更为有趣。希望通过这两个语言通俗、不乏幽默感的姊妹篇专栏文章,能使您对手机操作系统的过去和未来有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认识。
Android——如日中天的水果之王
在iPhone冲进移动设备市场之前,整个智能手机的市场一直是商务人士的天下,智能手机的广告里充斥着一群穿西服的家伙在海滩边、会议室里或直升飞机上用手机浏览电子邮件或传送名片之类的场景。但iPhone改变了这一切。在此之后,Google也要上场了。
在2006年晚期,Symbian系统在欧洲、亚洲等地区处于绝对统治的地位。北美市场则被微软的WM系统、RIM的黑莓和PALM瓜分。但我们都知道,情况就快要得到改变了,2005年7月,Google宣布他们收购了Android公司。Android是一个极小规模的移动软件开发公司,由AndyRubin、RichMiner、NickSears以及ChrisWhite四个人共同创建。很显然,Google的这次收购行动引发了评论家和移动业界的兴趣,他们认为收购Android标志着Google将进入移动行业。很显然,他们的推测很有道理。
2007年11月5日,Google正式发布了基于Linux的全新移动操作系统,这就是我们熟知的Android。跟随这个系统同时发布的还有一整套的开放式手机联盟,Google、HTC、Intel、Sprint-Nextel、T-Mobile以及NVIDIA都是这个联盟的成员,Android呼风唤雨的时代就这么开始了。
很显然,我们都清楚,Google推出Android的目的绝对不仅仅是在手机市场上赚一笔钱那么简单,往大里来说,Google是希望建立一个既开放又统一的手机联盟,这个联盟里有基础硬件制造商(Intel和Nvidia),有手机制造厂(从最初的HTC到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现在有消息说NOKIA也要加入这个联盟),大家合力推广这套系统。至于Google,他们希望用Android来布更大的局。
Google有相当宏大的计划,按他们自己的说法,Android的计划和使命是:进一步推进“随时随地为每个人提供信息”这一企业目标的实现。目标则是让移动通讯不依赖于设备甚至平台。
看到了?在Google的设想中,未来没有基站,没有电信运营商,每一台Android手机本身都是信息网络的一部分,无数台手机组成一张大网,把每一个移动的人和网络联系在一起——当然,联系的方式是通过Google的多种服务。Google认为,未来的世界是电子化,智能化和云化,人们会越来越倾向于在家享受智能家电服务,从客厅到厨房;在外享受智能移动服务,从手持设备到汽车设备。这个时候,最好的用户体验已经不是在某个小设备上几个贴心的输入体验或者使用体验所能代表的。每一个人都能在厨房里,客厅里,汽车里,大街上都使用同样或者类似的,服务相通的,和云紧密联系的系统,这就是最好的用户体验。没有人会拒绝服务的无缝融合。
必须承认,这种想法看起来还颇吸引人,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看到Google不受限制的快乐布局,苹果就是其中的一个,在Android推出之前,苹果和Google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Google是iPhone Safari浏览器的默认搜索引擎,iPhone还直接内置了Google的地图和YouTube应用。不过,随着Google Android手机平台的推出,双方的关系急转直下。Google的CEO Eric Schmidt退出了苹果董事会,苹果iOS 4中也加入了微软Bing作为搜索引擎选项。到了后期,苹果的CEO乔布斯开始跳出来,明里暗里地指责Google背信弃义——据说当年Google给苹果的人看过Android的原型机,但那是一个带着全键盘,长相和黑莓差不了多少的玩意儿,看起来准备在商务市场上有一番作为。结果最后,市场看到的却是几款带着全触摸屏,看上去和iPhone很有些类似的东西。乔布斯认为Android有点儿太像iPhone,才会愤怒地跳出来指责。
不管怎么说,凭借着Google的雄厚资本和坚定信心,Android联盟的身边马上就聚拢了一大批合作伙伴,HTC在这些伙伴中显然是最积极的一个,想必他们已经看到了Windows Mobile系统实在是不太靠谱,未来发展也颇为可疑。
2008年9月23日,HTC制造的第一款Android机型在纽约由美国运营商 T-Mobile USA正式发布,命名为“T-Mobile G1”,G1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支持WCDMA/HSPA网络,理论下载速率7.2Mbps,并支持Wi-Fi。G1于10月22日正式上市发售,凡响非凡,在此之后,HTC又一口气推出了G2(Magic)、G3(Hero)等多款机型,其中G3更是在市场上大放异彩。
对于用户来说,Android系统显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先不说机型众多选择余地大,也不说系统开放性较高,单就“一切都在网上”这一点,就颇为吸引人。没错,当你使用一台未经阉割的Android手机的时候,你获得的是一个终端,这台终端永远和网络保持着联系,你可以随时随地和庞大的资料库进行数据交换。你的联系人名单存放在网上,你的邮件存放在网上,你永远不用担心你的数据跟着手机一起丢在一个莫名其妙的鬼地方,再也找不回来。你拍下一张照片,可以马上选择是否更新到你的Facebook或Twitter中去,让你的朋友看到。你的朋友可以在Google Map上使用“纵横”功能看到你现在正在哪里,也可以用Gtalk或Google Buzz随时跟你聊上两句——社会化和云储存、云计算的概念在Android上得到了最完善的体现。更何况还有Goole Market和数万名兴致勃勃的开发者琢磨着为Android系统开发各式各样的程序,从计算器到星空图,从指南针到赛车游戏无所不包——没错,这一切听起来非常靠谱,iPhone就是凭着数十万款应用程序把其他对手轰下的。
在HTC推出一系列机型之后,三星、摩托罗拉也加入战团,开始疯狂推出使用Android的机型,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摩托罗拉,摩托罗拉作为移动市场的开拓者,曾经一度风光无限,但是后来因为缺乏创新,屡屡碰壁。所幸加入Android联盟的摩托罗拉终于抓住良机,一举翻身。2009年9月初,摩托罗拉坐镇主场在旧金山举办的Giga OM 2009大会上携手T-Mobile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MOTO CLIQ ,在沉寂许久后的首次爆发吸引了全球无数用户的目光。而接下来的Droid和Milestone则更是在北美本土市场和全球市场上取得了极好的成绩,没错,凭借Android,摩托罗拉复活了。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Android忽然就成为了移动市场的明星,所有人都在谈论它,业界希望Android能够打倒iPhone,把苹果狠狠地踩在脚下。同时,一大批手机厂商迫不及待地开发新机型——反正有完善的解决方案,有追求的做一个专属界面(比如HTC),没追求的干脆就用默认设置直接出手机就好了。一时间移动设备市场百花齐放,热闹非凡。
在大家都高歌猛进的同时,Google也没闲着,他们在不停地推出Android的新版本。2009年4月,Android1.5版推出;2009年9月15日,Android1.6版推出;2009年10月26日,Android 2.0/2.1版推出;2010年5月23日,Android 2.2 版推出——看看,不到一年,出了4个大版本,而且版本之间差别之大,令人发指,Android 2.1相对于1.6版本,简直就是Windows 95到Windows xp之间的区别,而Android 2.2则相较2.1提高了60%的运行速度。乍一看上去,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前进气魄,又隐隐能看出开发工程师万众一心只争朝夕的尽头,总而言之,在更新版本这件事上,Google体现了程序员做主的创新性公司的伟大传统,做到了三天一变样,一月大变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