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ByeByeE3大展 暴雪告别E3真相猜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7日 10:29  新浪游戏

  【《电脑报》2009年-6期】暴雪:Bye Bye,E3大展

  2009年2月4日,娱乐软件协会(ESA)公布了2009年度E3大展的第一份参展游戏厂商名单,2008年因E3缩水而缺席的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 Inc.)将再次参展,另外微软、索尼、任天堂三大巨头也将携新作现身。然而,仅仅3天之后, Gamespot发布最新消息,针对前日娱乐软件协会(ESA)所公布的2009年度E3大展的第一份参展游戏厂商名单,暴雪确认将不会参加2009年E3大展,并且旗下所有新作,《暗黑破坏神3》、《星际争霸2》以及《魔兽世界》的下一个资料片及秘密新作的细节和试玩都不会出现在E3展会之中。

  此言一出,各界哗然,众说纷纭。暴雪突然扫了E3的面子,在参展游戏场上名单宣布仅三天之后即确认不参加E3,究竟意欲何为。

  E3这个展会

  E3是英文The Electronic Entertainment Expo头3个首字母E的组合。E3于1995举办至今,已拥有14年的历史,最早的E3大展起源于民间,当时电子娱乐业的人们聚集到一起,平等的协商、交易、展示自己的产品,久而久之这种聚会形式被保留下来并得到推广。由于称为电子娱乐业展览,所以像PDA、家用游戏机、游戏软件、多媒体娱乐设备、在线娱乐设备等代表科技发展水平的顶尖的电子娱乐软硬件都将在这里展出,展会不仅汇聚众多知名游戏软硬件开发厂商,更汇集了大量的业内媒体,这里不仅是产品展示的平台,厂商新近开发或计划开发的一些产品,发展策略也将在此公布于众。

  在2006年,E3大会宣布改革,不再向公众开放,以至于2007、2008两年,E3的规模不断缩小,参展厂商数量也由巅峰时期的400余家下降至仅仅数十家,变成了冷清的媒体和业界峰会。此举不仅受到了广大玩家的质疑--当年曾有ShowGirl高举要性感不要小个展台的标语进行抗议,同时也受到了参展厂商们地抱怨--EA总裁彼德·摩尔公开放话说,2009年的E3"要么扩大要么就回家"。

  于是,E3大展的主办单位娱乐软件协会(ESA)宣布,2009年的E3将再次回归旧有模式,ShowGirl、大展台、超多的游戏以及狂暴的喇叭将回归E3。这个持续举办了14年展会期望以这种方式由低谷重新回归至巅峰。

  暴雪这一大家子

  暴雪娱乐(Blizzard)是目前全球最大,同时也是最具实力的电脑游戏开发商。自1995年成立以来的14年间,暴雪娱乐为大家带来了为数众多的经典游戏,并且这些游戏均卖出了超过百万份--即传说中的白金销量游戏。

  《魔兽争霸II:黑潮》(Warcraft II: Tides of Darkness)(1995年)

  《魔兽争霸II:黑暗之门》(Warcraft II: Beyond the Dark Portal)(1996年)

  《暗黑破坏神》(Diablo) (1996年)

  《暗黑破坏神:地狱火》(Diablo:Hellfire)(1997年)

  《星际争霸》(StarCraft) (1998年)

  《星际争霸:母巢之战》(StarCraft: Brood War) (1998年)

  《暗黑破坏神II》(Diablo II) (2000年)

  《暗黑破坏神II:毁灭之王》(Diablo II: Lord of Destruction)(2001年)

  《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Warcraft III: Reign of Chaos) (2002年)

  《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Warcraft III: The Frozen Throne) (2003年)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2004年)

  《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World of Warcraft: The Burning Crusade)(2006年)

  《魔兽世界:巫妖王之怒》(World of Warcraft:Wrath of the Lich King) (2008年)

  现在,暴雪正在宣传并"即将"推出的《星际争霸2》和《暗黑破坏神III》,让广大玩家期盼了近10年的这两个金字招牌,即将迎来它们最新的家族成员。当然,按照暴雪为品质而跳票的习惯,玩家们应该做好等待一年以上的准备。

  ByeBye真相之一:肥水不流外人田

  暴雪于2005年推出了BlizzCon,中文名为暴雪嘉年华,是暴雪为全球的暴雪粉丝举办的庆典。在每年的BlizzCon中,暴雪都策划了非常丰富的活动可以让玩家参与,它不仅仅是暴雪粉丝的盛宴,更是暴雪展示自己游戏产品的舞台。

  自2005年开始的BlizzCon到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规模越来越大,甚至2008年的门票票价已经达到100美元一张,却仍然一票难求。可以说,在暴雪粉丝的心中,BlizzCon的地位早已超过了E3。况且,暴雪现在手握三张王牌--《暗黑破坏神3》、《星际争霸2》以及《魔兽世界》,又有自己的BlizzCon。为什么还要费尽力气跑去和一堆家用机厂商挤堆露脸?不论是《暗黑破坏神3》、《星际争霸2》还是《魔兽世界》,在全球均有超过百万的玩家在关注,将它们集中在BlizzCon上进行展示,不但更能吸引眼球,还能更加有效地巩固暴雪这个品牌在广大游戏玩家心目中的地位。

  从商业角度上来思考,自己搞展会,门票收入可是利润丰厚,作为一个成功的公司,自然会抓住属于自己的利益。试想,若是有10万人参加BlizzCon,按2008年的100美元1张的票价,就是1000万美元了。暴雪既然已经实现它"一部优秀的Blizzard游戏能够真正成为所属类型的巅峰之作。"的目标,那么同样也肯定希望自己的嘉年华能够成为全球最大最引人瞩目的游戏展会。

  拒绝E3独自进行展示,不但避免了其他厂商的竞争,更是扩大了BlizzCon的影响力,还有一份额外收入,这个多方获益的事情何乐而不为?

  ByeBye真相之二:暴雪之野望

  其实暴雪退出E3并非在今年,2008年暴雪就没有参加E3大展,暴雪这次就娱乐软件协会(ESA)所发布的参展厂商名单进行公开回应,面对广大公众向2009年度E3大展说再见,无疑是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暴雪正在制定详细的战略,逐步走向全球制霸的道路。凭什么,凭的就是"暴雪出品,必属精品"这句话以及近几年来坚挺的销售业绩。

  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暴雪的老对头EA在2008年出现了大幅度亏损,仅2008年3季度就累计亏损6. 41亿美元。EA计划将于今年3月裁员1100人,占整个公司的10%。相对而言暴雪所受到的影响则小得多,旗下的《魔兽世界》是2008年最赚钱的游戏,再加上与动视(Activision)的合并,催生了庞然大物动视暴雪(Activision Blizzard),超越EA已是指日可待。

  天时,地利,人和,暴雪当然会在此时一举发难,显然想成为业界第一霸主。成为霸主的第一步,无疑就是将自己的专属展会打造成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游戏展会。暴雪定将利用此契机,借《星际争霸2》和《暗黑破坏神3》进一步提升其专署展会BlizzCon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并且,这一行为将避开E3大展上众多游戏的包围,使其产品更受关注,为其新品的发布,以及全球制霸计划铺路。

  ByeBye真相之三:精品绝不随波逐流

  众所周知,E3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游戏展会,其内容包括电脑游戏,电视游戏,游戏主机等等众多内容。纵贯历年E3历史,在展会上,最受关注的内容无疑是新一代的家用游戏主机--如PS3、XBOX360和WII,其次则是这些主机上的相关大作。也就是说E3的主角向来是任天堂,索尼和比尔大门这几家家用游戏机生产商,参展游戏也以家用游戏主机上的游戏为主,因此,E3观众的关注度主要也在于此。加上E3连续2年对公众闭关造成的关注度降低,寄希望于今年一年就重回巅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E3是游戏的海洋,少说也有近百款新游戏发布,即使是暴雪的新作,也难免淹没在这片海洋之中。这不是没有先例的,1996年的E3上,靠《暗黑破坏神》和《魔兽争霸》系列打响金字招牌的暴雪,其所展示的经典游戏《星际争霸》第一次公开亮相,却备受冷落。由此可以看出,暴雪对于E3上那一大堆游戏不是没有怨念的。

  对于《暗黑破坏神3》和《星际争霸2》而言,不为其单独进行发布无疑是对不起这2款产品的金字招牌。单说《暗黑破坏神3》这个名字,就已经被广大暗黑迷期盼了7年了,1996年《暗黑破坏神》刚刚推出时,全新的游戏方式,让多少游戏玩家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相信但凡是玩过"暗黑破坏神"系列的朋友们,都对《暗黑破坏神3》及其关注。不说别的,光是这操作模式,几乎被所有的角色扮演类网游所照搬,足以说明其影响力。

  而《星际争霸》则以于游戏本身所具备的高度对抗性、观赏性和平衡性,跻身为电子竞技中的经典项目。至今在韩国仍有数百玩家以《星际争霸》对战作为其职业。可以说《星际争霸》是即时战略类游戏中最为经典的里程碑。像这样两款顶级游戏的续作,要是将其丢入E3当中,被无数游戏所淹没,可以说是叔叔能忍,婶婶也不能忍。

  也只有BlizzCon这样一个具备单一针对性的全球展会,才能够体现出这2款白金作品的身价。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暴雪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