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游戏 > 新闻动态 > 产业服务 > 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 > 正文
探秘中国网瘾治疗中心 15天收费6000元
http://games.sina.com.cn 2005-08-05 13:44 人民网-市场报

  探秘“戒网”中心

  -本报记者 杨曼 董颖

  日前,中国第一家专为戒除网瘾而成立的“网络成瘾治疗中心”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应运而生,开始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患者住院疗养。尽管15天的一个疗程收费高达6000元
,无助的家长们还是纷纷带着子女来寻求救助。

  8月1日上午,记者慕名来到了北京军区总医院,探访带有一些神秘色彩的网络成瘾治疗中心。

  气氛还算轻松

  治疗中心里的气氛还算轻松,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间类似会客室的房间。这里主要用于接待前来咨询的家长,空闲的时候也是孩子们聚在一起聊天的地方。记者看到,屋子的采光非常好,桌椅也都采用了比较明亮的颜色。

  狭长的走廊里分布着十几间病房,穿过病房区就是医生的办公室和治疗区,孩子有什么情况都可以随时找医生。走廊里走着几个十几岁的男孩,他们大多神情悠闲,在各个病房中串来串去。记者了解到,很多孩子都是外地来的,大多是男孩,年龄在14-18岁之间,也有20岁以上的成年人。目前在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孩子几乎都已经辍学。

  在这里,每间病房只住着一个孩子,房间里配有单人床、写字台、电视机,还有独立的卫生间。记者来到一间病房,床上零散地扔着几袋零食,一个男孩子正在看电视。对于记者的到来,他并没有什么反映,既没有下逐客令,也没有打招呼。随后,从其他房间进来几个男孩,他们开始热闹地聊天。

  走近网瘾患者

  在治疗中心的病房里,记者和这些孩子聊起天来,发现他们上网成瘾的原因、表现都各不相同。

  大部分孩子因学习成绩不好,经常遭到家长的斥责,老师和同学也看不起他们,在这种情况下,网络成为他们找回自尊的惟一途径。他们上网打游戏,成为游戏人物中的“头领”,在游戏世界里呼风唤雨。

  治疗中心的医生告诉记者,很多孩子刚刚送来的时候神志不清,嘴里说的都是游戏,完全陷入了虚拟的世界,对现实生活已经不能认知了。“不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不认识父母、不知道白天黑夜……这样的孩子很多,都是长时间沉迷电脑游戏造成的。”

  还有一部分孩子是由于在生活中缺少关爱、缺少沟通而迷恋上网络的。治疗中心的陶然主任告诉记者,这些网瘾患者大都有自闭症,他们要么来自单亲家庭,要么属于性格本身内向而家人极少与其沟通。对于这部分患者,心理的开导十分重要。陶主任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孩子,因为父母偷看其日记而对父母产生了憎恨的心里,父母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做什么,父母不让他玩网络游戏,他便天天泡在网吧打游戏,不上学也不回家。对于这样的情况,只有让他和父母的关系缓和了,才能打开心结,从而断除网瘾。

  除了孩子,还有一些成年人也来这里接受治疗。一些三四十岁的女性,由于感情生活出现问题,到网上寻找安慰,去虚拟社区或各种聊天室聊天。一旦回到现实生活中就感到无法接受。据了解,这些人并不要求住院治疗,而是每隔5天来取一次药,或定期看心理医生。

  据陶主任介绍,网瘾分为网络成瘾症和网络成瘾综合征,其中网络成瘾综合征的患者都伴有性格缺陷,如患有自闭症、偏执症等等。就在记者进行采访的时候,又有两位家长带着孩子来到这里要求住院治疗。记者看到,这些孩子对周围的一切显得很麻木,拉住一个人就开始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曾经玩过的一个电脑游戏。

  网络不是罪魁祸首

  据陶主任介绍,网络成瘾症是近年来青少年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国内外专业机构已共同明确提出,网络成瘾是一种病,是由于心理、神经内分泌机理改变导致的病变,因此简单的心理辅导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药物治疗,所以医院正式成立了网络成瘾病房。

  陶主任解释说,网络成瘾准确地说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病。网络成瘾和吸毒、酗酒一样,表现为孩子如果不上网就会浑身难受。成瘾病房的治疗方法是“心理疏导+药物治疗”,专业的心理医生会先对孩子进行诊断,再进行心理治疗,使患者接触现实生活。

  网络成瘾病房的张护士长告诉记者,很多孩子有网瘾后,家长通常会将孩子锁在家里,但因为年龄越小的孩子,自控能力越差,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不利于治疗。住院后,医院可以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为患者提供一个强制性的戒瘾环境,通过10—15天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达到摆脱网瘾的目的。

  陶主任对记者说,许多人把网络当成了“海洛因”,但事实并非如此。真正导致孩子们患上网瘾的其实是社会和家庭给孩子们造成的难以承受的双重压力。患上网瘾的孩子年龄大都分布在12-18岁,正是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刻,由于承受了过大的压力,孩子们往往会自己寻找一个渠道来发泄,而网络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一旦他们对这个发泄渠道产生依赖,便可能成为网瘾患者。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问:“专门治疗网瘾的医疗机构的出现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陶然主任想了想,答:“是好事。”他解释说,社会应该对网瘾有正确的认识,医学应该对网瘾有科学的划分范围,治疗中心的成立就是要让社会和家长明白什么是病态、什么是非病态,因为不认知将更可怕。

  我国首家“戒网”中心探秘

  本报记者 王立嘉

  “我的泪已干,心已死!家里每天都死气沉沉,全是因为孩子整天迷恋上网、神魂颠倒,不肯上学。网瘾就像一把刀,在摧残着孩子的身体,也在割着我们家长的心!”

  ———染上网瘾孩子的家长

  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治疗中心门口的接待室,坐着两个十七八岁的少年,一个眉飞色舞、一刻不停地在聊着什么“打怪、转生”;另一个神情呆滞,一言不发;而一门之隔,几个家长正在低声细语。张先生指了指那名看上去清清秀秀、文文静静的孩子,告诉记者;“知道么?他因为家里不让上网,曾经砍伤过父亲,自杀过6次。”

  当毒品“海洛因”还在世界各个角落肆虐的时候,“电子海洛因”也不甘落后地步入到当前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来。北京有个19岁女大学生,在网吧呆了7天后竟然不认识生父;天津更有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13岁少年,面带微笑、双手平伸、双脚交叉地以网络游戏中的飞天姿势从24楼一跃而下自杀身亡……医学界已正式将这种病态定义为“网络成瘾综合征”。

  青少年迷失在电脑和网络织就的“虚拟世界”,这在中国的城市间已屡见不鲜,并且正向农村蔓延。网络游戏、网络交友、网上聊天等的泛滥正改变着一代人的生活。充分认识网瘾的危害,帮助更多的人尽快摆脱“网魔”的吞噬,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

  网瘾逐步升级

  小叶(化名),男,20岁,江苏人,从初二开始迷上了网络游戏,并因此辍学,至今已经6年了。14岁时的小叶成绩在班上位居中游。那时候,老师对他的反映是:这个孩子虽然有时候有些固执,但却还老实听话,是个文静的孩子。上了初中,家里给他买了电脑,原指望他更加努力的学习,谁知道小叶从此迷上了网络游戏,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起初,家里人并没有把小叶喜欢游戏当作一回事:“男孩嘛,不都是这样?”但随着小叶游戏中的级别越打越高,熬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成绩随之逐渐下降、甚至出现逃学现象。父母开始苦口婆心的规劝:学习的重要、游戏的虚幻……摆事实、讲道理,掰开揉碎地讲,可小叶越听越烦,最后干脆带上耳机打游戏。父母要是强行关掉电脑,小叶就会像疯了似的摔东西。

  苦劝无效后,父母开始禁止小叶使用电脑。可父母前面关,小叶在后面开,家庭战争逐渐升级。看到拿走鼠标和键盘,小叶还能从朋友家借来旧的继续玩,父母索性把电脑送了人,而小叶也就不再主动回家。小叶的父母想要再见到儿子,就必须在城里的网吧一间间的找。

  “那段时间,城里每一家网吧的老板都认识我,”小叶的妈妈回忆起来十分伤心,“为了多玩会儿游戏他可以不吃不睡、不上学,让他回家吃个饭都像是在害他。”当孩子又一次连续3天吃住在网吧后,小叶的父母和网吧老板间起了激烈的冲突,冲突中小叶的父亲受了伤。可父亲的鲜血没有唤醒小叶的觉悟,甚至在父亲住院期间,小叶仍然在网吧流连。伤心的父母决定从经济上断绝小叶去上网的一切可能。由于小叶有过为了筹措网费从家里私自拿钱的前科,父母先是买来了保险柜把现金和存折锁起来,后来看到小叶连DVD都搬出去卖掉,干脆把家门换了锁。

  但即便如此,也没能切断小叶和网络的联系。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很多人在网游中也能赚钱。在传奇、仙境等几个大型游戏中,虚拟的游戏币和人民币之间是有一定比值的,而游戏初期的艰难让不少级别不高的玩家对“好装备”不惜一掷千金。游戏级别已然不低的小叶依靠打出“装备”进行交易,可以勉强维持上网的费用,而网吧老板甚至专门为他这样的“大客户”提供泡面以及可以睡觉的沙发。孩子虽然自得其乐,但看着儿子日益瘦弱的身躯、由于长期打电脑而畸形的脊柱……小叶的父母心痛如绞:“到了这步田地,孩子上不上学都不重要了,什么高中、大学的,我们想都不想,只要他不要这么折磨自己,能正常生活就行了。”

  “戒网”困难重重

  身高1.86米的小叶,体重只有45公斤。为了让孩子能正常生活,小叶的父母想出了种种办法为小叶“脱瘾”。既然小叶网络上瘾的症状和毒瘾如此相似,那是不是让他脱离网络一段时间就好了?这是父母首先想到的办法。

  妈妈把小叶骗回了家,锁住了家门,买来小叶从前最爱看的书、做小叶最爱吃的菜……可离开了网络的小叶,起初是暴跳如雷,摔自己身边一切可以摔的东西;然后是不吃不喝,进行沉默的反抗;看到父母铁了心不让自己上网,小叶最后竟然开煤气自杀。父母一时间没了主意。最终,他们狠下心来把小叶送到了精神病院治疗。

  进精神病院的时候,小叶已经18岁了。那段时间,小叶和他的父母都不愿意回忆。记者只了解到:小叶出院后,网络成瘾症不但没有得到控制,对父母的敌意更是上升到了最高峰。一次次自杀,让小叶的父母放弃了工作,昼夜看守自己的儿子。可更令他们心碎的是:小叶在一次割腕之后,甚至用鲜血在墙上写下“杀”字以及自己父母的名字。

  虽然在儿子眼中,父母成了仇人;可在父母看来,儿子仍然是他们的惟一。听说北京有了专门医治网络成瘾的门诊,小叶的父母带小叶来到北京。对根本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的小叶,父母仅仅告诉他到医院去医治他由于长期坐在电脑前而已经无法正常行走的双腿,而到了医院门口,看见了“网络成瘾门诊”的字样,小叶急了,回头看见了一辆出租车就撞了过去。幸亏车速不高,只是撞破了头皮。看到伤不重,小叶的父母一边向吓得不轻的出租车司机道歉,一边忙把小叶送进了门诊。

  医生检查发现,小叶长期沉迷于网游,让他对现实的亲情、友情都非常淡漠,性格怪异。已经形成了偏执性人格,伴随高度抑郁症,属于典型的网络成瘾综合征。基本表现是: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且对别人的评价极为敏感,认为谁都不理解自己,具有严重自杀倾向。

  “我想做第二个陈天桥

  在医院门口撞车,小叶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对治疗的不配合,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沉醉在网络中有什么错。也许是在网络中被网友们前呼后拥惯了,小叶自信心极强,甚至强到脱离实际,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是第二个陈天桥”。

  去编写游戏程序,是小叶对今后的规划。在他还愿意和父母沟通时,曾经自豪地宣布:他要制作中国最好的网络游戏。而他为自己的理想所进行的准备工作就是:不断的玩游戏。即便是对电脑并不熟悉的小叶父母也明白,一款游戏需要策划、美工、程序师等多方面的合作,而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小叶,不具备担任其中任何一个重要工作的条件。但小叶对此却视而不见,在网络游戏中,他是数一数二的高手、是“大侠”、是“盟主”,有自己的“工会”,弹指间可决定别人的生死。这让他的自信心极度膨胀,现实生活中成绩不高、人缘不好等等的缺点在游戏中都不复存在。

  如果说逃避现实是小叶以及很多孩子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那么与父母的沟通不良,也是他们要逃避的现实之一,甚至是主要因素。根据北京军区总医院网络成瘾研究中心陶然主任介绍,几乎所有送来治疗的孩子在心理医生询问他们“什么是最大的问题”的时候,回答出奇的一致:“父母”。绝大部分孩子对父母有着强烈的恨意。“强盗”、“霸王”、“骗子”……这些都是他们形容父母所用的词语。

  小叶就把父母禁止他上网当作了对自己的不信任,“他们从来就看不起我,我成绩不好说我,等我考了100分又说‘谁谁都连续考了多少次100分’。我玩一会儿游戏就说我玩物丧志,今后找不到工作只能去要饭。哼,我一个人靠打游戏在外面活得也挺好,今后我就干游戏这行了,游戏业可是朝阳产业。”小叶说起游戏就有了精神。

  记者调查还发现,家长们在介绍孩子上网成瘾的过程中,最常提到的词语,就是网吧。说“网吧是网络成瘾的温床”虽然可能有些绝对,但现实生活中,一部分网吧经营者的唯利是图,确实给自控力不强的孩子们创造了逃避现实的条件。前两年国家加强对网吧管理,使很多黑网吧纷纷倒闭,而近来的一些地方网吧“春风吹又生”,再次成了很多家长的噩梦。家长们普遍呼吁,应该有更详细的法律法规来对自控力不强的青少年上网进行控制管理,让小叶这样的悲剧更少一些。

  观点:打针吃药戒得了网瘾吗

  -本报记者 杨曼 董颖

  15天收费6000元

  观点一:费用太高,不值

  进入治疗中心“戒网”一般一个疗程10-15天,治疗费每人每天400元,一个疗程大概需要六七千元。算上治疗费、床位费、伙食费、路费,以及一名陪同家长的费用等,至少需要上万元。这个数字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而且治疗效果也有待验证,对此一些心理学家提醒家长,巨额投资要三思而后行,“脱网瘾”不能一哄而上,需要理智。

  观点二:收费标准并不高中心的陶然主任表示,中心内每个病房都是单间,有电视和独立卫生间,24小时热水,基本达到了3星级的水平,再加上药物和心理治疗的费用,目前收费不算高。

  心理咨询师王医生表示,住院的患者除了每天需输液、吃一些中西药调整其内分泌系统之外,还会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进行交谈。

  药物治疗是否必要

  观点一:心理治疗无需吃药

  国内著名的“戒网瘾专家”、美籍社会学者、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认为,用药物戒除网瘾并不可取。他表示,“网瘾只是习惯问题,不是疾病,怎么能给他们用药物呢!简直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陶宏开教授认为,网瘾其实既不是心理疾病更不是生理疾病,而是一种比较偏激的爱好。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成瘾,只是心理上的偏差,只要适当地矫正,完全可以引导他们戒除网瘾。我们也从没把这样的事情当成是疾病,更不需要打针吃药。

  观点二: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对于网络成瘾的原因,治疗中心的陶然主任认为,网络成瘾不只是一种心理疾病,准确地说是一种内分泌紊乱的精神类疾病。患有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患者,与酒瘾、毒瘾、洁癖等患者一样,其心理都是病态的,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因此,为了根除网瘾,必须以药物治疗为基础,通过心理治疗,把孩子们错误的心理发育纠正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是否需要住院

  观点一:大部分“患者”并不需要住院

  南京市脑科医院危机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陈进称,大部分“患者”并不需要住院,如通过五六次门诊,也就是近10个小时的心理治疗,“患者”及家长一般就可以掌握治疗方法,而这只需花600元咨询费(每小时60元)。重要的是,家长回家后要学会运用治疗方法,激发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脱瘾”。

  观点二:住院治疗是为了让孩子与外界隔离

  治疗中心的陶然主任说,之所以让孩子住院治疗主要是为了让孩子和家庭环境、外界充分隔离,因为很多孩子上网成瘾都伴有家庭方面的因素,只有让孩子完全脱离那个环境才能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治疗,让孩子敞开心扉。

  从以往门诊的治疗情况来看,小患者一般很难坚持一周三次的治疗,而且回到家以后仍然出现反复,就像吸毒一样极易反复。成立了专门的网络成瘾病房后,就可以收治无法自拔的网络成瘾者,进行全封闭式的“心理+药物+物理”系列治疗。

  链接:你有网瘾吗?

  ———网络成瘾的临床表现

  1.对网络有一种心理的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2.从上网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则有感到不安焦躁。

  3.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烦恼。

  4.否认过度上网有害。

  5.每周上网至少5天,每次至少4小时。

  网络游戏分级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04年我国游戏产业销售额增长了47.9%,达24.7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同年电影票房收入(16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游戏产业遭到的舆论抨击也越来越多——巨大的商业利益使游戏商们忽视了对人们身心的保护。而在许多西方国家,游戏软件严格地依照年龄分级售卖,积极的行动换来的是有效防止未成年人的心灵受到不良影响。其中韩国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韩国政府制定了游戏企业的延伸责任制,如果玩家因玩某个游戏出现了诸如自杀等问题,企业应该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韩国政府在国内实施了游戏分级的制度,将游戏分为18禁、16禁、14禁等若干种类,不同类型的游戏对暴力程度、裸露状态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保证这种制度的开展,韩国的游戏认证采用实名制以防止未成年人进入不恰当的游戏中。


编辑:高原


新浪游戏提示: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健康游戏忠告》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专题:帮助未成年人戒除网瘾

 相关报道
石家庄500多名志愿者挽救网瘾青少年 (2005-08-04 17:55)
远离网瘾 回归自然 (2005-08-04 09:30)
收费高昂 首家网瘾治疗中心遭质疑 (2005-08-02 10:21)
虚拟回归现实 探访国内第一家网瘾治疗中心 (2005-08-01 19:13)
母亲呼唤谁来帮我10岁儿子戒除网瘾 (2005-07-28 17:09)
微软全球副总裁为网络游戏上瘾症者支招 (2005-07-25 09:57)
大批青少年暑假排队戒网瘾 (2005-07-21 10:48)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