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日本的“数独游戏”,目前让英国举国为之疯狂,而且这种“数独”热潮正蔓延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几天前,蒂姆·普雷斯顿在伦敦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邻桌的女人探过身来问:“是不是你搞出了这些让我丈夫整晚不睡觉的填字游戏?”
普雷斯顿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了。他至少要承担部分责任,因为他所属的出版社发行风靡英国的填字游戏——“数独”(日语是すうどく,英文为Sudoku)。
玩家为之神魂颠倒
“数独”游戏的简单说是在九宫格里填数字,1到9每个数字在纵横每个行列只能出现一次。游戏编写者会事先在一些方格里填上些数字作为提示。
这种游戏看起来似乎不至于令人彻夜难眠。然而却让很多人为之痴狂。英国除了《金融时报》之外,所有报纸都刊登“数独”游戏;“数独”游戏出现在了黄金时间的电视节目里;一本关于“数独”的书籍目前占据了非小说类畅销书排行榜的榜首;网上的“数独”游戏数不胜数,人们甚至可以将它下载到手机上。
读者的反应则异常热烈:在英国还有教师主张用它来训练学生脑力,连报章都靠它刺激销量。老少咸宜的“数独热”,最近跨过大西洋传到纽约,有人预言,数独可能重演80年代全球人手一个“魔方”的盛况。
前香港法官推波助澜
普雷斯顿说:“这不是时尚,而是狂热。”诚然这种游戏颇能锻炼脑力,据说还有助于降低罹患阿尔茨海默氏症的风险。然而谁也说不清“数独”为何会在眼下这个时候骤然在多个国家如此风靡。
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九宫图:在9个方格中,横行和竖行的数字总和是相同的。“数独”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已经存在了数百年。18世纪,瑞士数学家莱昂哈德·欧勒发明了“拉丁方块”,但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杂志才以“数字拼图”的名称将它重新推出。日本随后接受并推广了这种游戏,并且将它改名为“数独”,大致的意思是“独个的数字”或“只出现一次的数字”。
不过,真正使之实现全球化的“功臣”是曾经担任香港高等法院法官的新西兰人高乐德。他在1997年3月前往东京时注意到了刊登“数独”游戏的杂志。他说:“我当时就觉得,这种游戏很合我的口味。”
在接下来的6年里,退休后的高乐德利用业余时间设计了“数独”游戏的电脑程序,还创立了一个专门提供这种游戏的网站。接着,他开始到处推销自己的成果,并且成功地引起了《泰晤士报》的兴趣。时任《泰晤士报》主编的迈克尔·哈维回忆说:“没过几分钟,我就意识到这是一种令人叫绝的游戏。”
围绕数独的报业大战
两天后,《每日邮报》从另一位提供者那里搞到了一个类似的游戏。时至今年1月份,《每日电讯报》也加入了刊登“数独”的行列。英国的报业大战从此开辟了一条新战线。抵制“数独”游戏的报纸全力以赴地报道英国大选和足球联赛,保持着冷眼旁观的态度。不过,这个月,一贯对“数独”采取漠然态度的《独立报》和《卫报》也加入了战局。《卫报》宣布将引进日本人设计的“数独”游戏,并且说,这些游戏比电脑程序设计的游戏“高明得多”。为了吸引读者,该报在5月13日副刊的每个版面(共有20个版面)上都刊登了一个“数独”游戏。
《独立报》也不甘示弱,宣布举办“数独”挑战赛,还在头版呼吁读者争当英国的“数独大师”。该报每天至少刊登三个“数独”游戏,还派记者前往欧勒的故乡——瑞士的巴塞尔,围绕英国的“数独”热潮对当地居民展开采访。
数独风全球劲吹
“数独”目前正开始风靡全球。从5月20日起,澳大利亚的几家报纸也开始刊登这种游戏。克罗地亚、爱沙尼亚、罗马尼亚、波斯尼亚和格鲁吉亚的报刊杂志已经同意刊登“数独”。今年4月份,“数独”出现在了发行量居全美第九位的《纽约邮报》上。台湾地区的《中国时报》也从近日开始刊登。
人们在推究数独热的原因时,首先想到的是以很多国家的人本来就爱玩拼图游戏。再者数字具有神奇的属性,数的性质让无数数学大师痴迷,很多举世闻名的数学难题都是数论问题。数独的流行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在3D游戏、网游等各种高级游戏越来越华丽、玩法越来越复杂的今天,如同其他很多越来越复杂的新事物一样,新游戏已经丧失了简单游戏的很多优点——简单易学、便携而且有各个年龄阶层的人和自己一起同享。
“数独”游戏完全靠填写数字完成,所以有人担心不久就将玩遍所有模式。普雷斯顿认为他们大可不必担忧。他用电脑计算出了数字数列组合的模式总数:10后面加49个零。(葛雪蕾)
编辑:周明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