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游戏 | 新浪首页
新浪首页 > 游戏世界 > 游民论谈 > 文章内容
从文字中走出来,从平面里站起来
游民部落网友 珍珠 2002年12月30日 13:36

      没有图形化界面的网络游戏仍然叫网络游戏,这勿庸质疑,可见图形并不是网络游戏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这是废话)。但我们还是可以基于有没有图形化界面或者说图形化界面到哪一个程度,把网络游戏分成1、2、3代。

      若不是最先有个模糊称谓“MUD”被那些二流翻译者胡搅蛮缠地弄出个“泥巴”的译文来,一时使当时所有的网络游戏都落入“译文”的俗套,“泥巴”这个形而上的词汇不会在很长时间内成为代言“网络游戏”的主流概念,笔者也不会在一篇怒斥2代网游之暴力和低俗意识形态的文章后,又被某个权威游戏业者从头到脚教育一番。他说,这个“网络游戏”和“MUD”在你的文中并不能完全通用,你把那个网络游戏称为“MUD”也不完全正确——后者便是指,将第2代和第2代基于图形模式的网络游戏统称为“泥巴”是一种错误的定义,对新一代的网络游戏先驱者们来说,这个定义显然有损“网络游戏”越来越高级和精密的技术立场。即使是那些对老式网络游戏的细节和方式意犹味尽的少数老玩家也不得不承认,经过第2代和第3代网络游戏的新“视觉模式”的冲击,原来“泥巴”神话和它最初所代表的那个时限下的游戏精神确实是“出师亦捷身亦死”了。

      第一代网络游戏没有图形

      现在我们接着侃。半专业地说(因为我非但不专业,还拼命假冒伪扮专业,所以只能称之为半专业),MUD中还分很多种,包括这个什么MUD和那个什么MUD(比如《风云》或是《笑傲江湖》),再分下去,还有那个那个的什么什么MUD(比如《风云》之雄霸天下,《风云》之风云再起……)。这样我就比较头大,读者也比较头大。相对而言,“第一代网络游戏没有图形”这个简单明了,一语中的的说法,还真是个天才的概括。

      MUD(Multiple User Dungeon)被好事的翻译者给戏称作“泥巴”,大有性别不限、老少咸宜且允许很多人一起来玩,一起来混,一起来胡闹的意思——这么说自然是本着不太负责的半专业立场,想来又可能被专业人士狠批一番。但是,本篇文章并不想用绝对严谨的态度来讨论网络游戏的专业知识并采用涉及到专业知识的专业词汇,也仅仅是泛善可陈地列举一些诸如“第一代网络游戏没有图形”这种肤浅结论来误导读者……

      对早期MUD游戏来说,华人领域的玩家们印像最深的大约要数诞生于1995的纯文字网络互动游戏《侠客行》,由一群金庸小说迷在北美创立的,这款游戏是一种基于多用户领域操作系统的网络游戏,不受用户操作系统的限制。此后又诞生了《西游记》、《笑傲江湖》并涎伸出《红豆侠客行》这类经典的文字MUD。后来,当年制作《侠客行》的那批人马又重新杀回国内,并以这款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网络游戏《侠客行》为基础制作了一款新的大型网络图形角色扮演游戏《侠客行》。当然,这是外话暂且不表,各位看官请继续跟我一起往下行。

      网络游戏不等于MUD的意思大约也是指1代网络游戏基于“MUD”的称谓是建立在一种没有图形的基础上的事实。没有图形的事实是这样的:游戏将采用一种简单的指令,通过语言和词汇来树造人物和情节并靠想象的发挥来达到游戏目的。在游戏中,你和许多人一起去完成某部内容及角色还存在空白的小说,一般你会填补某个角色的空缺,并与其他角色——也许是人,也许非人——一起来完成这部小说。无论如何,它是一部电子版的小说,而且它基本上没有图形,如果你不把进入MUD时那些ASC II码称为“图形”的话。

      必须强调,MUD游戏的初衷并不是使游戏网络化。换言之,我们可以说网络游戏造就了MUD,但很难认为是MUD表述了网络游戏。可以想象最初有一群人,他们在聊天室里聊着天,开着玩笑,其中一个人提议,我们来玩个游戏吧!于是每个人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色,并开始无尽的对话……MUD很可能是这样诞生的。而我们知道,最早的聊天系统中鲜有图形也不需要图形,所以MUD里也没有图形。尽管如此,考虑到当时在全国各地有如此大量的人在各个站上消磨时间,并且脸上不时露出一些在游戏之外绝不可能看到的笑容,我们还是姑且把MUD称为第一代网络游戏吧。


    [见下页]


 发表评论  您的笔名:  您的密码:  匿名发表
   


游戏世界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游戏咨询电话:请与各公司客服热线联系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