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继承传统的WiiU新奇手柄 任天堂历代手柄回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 14:35  网易  已有_COUNT_条评论

  任天堂的新主机Wii U最受人瞩目的毫无疑问就是它的手柄,这个传统的手柄概念差异极大、甚至与Wii那套与众不同的鸡腿+遥控器手柄也全然不同。但回想任天堂近30年来所走过的手柄设计之路,可以看出她一直致力于在控制器环节的创新,并且不断确立各种行业标准,客观的说,任天堂的手柄设计是得到了市场检验与玩家认可的。

Wii UWii U

  今天,我们就来回首任天堂历代主机的手柄设计,看一下任氏主机手柄20多年来对整个游戏行业的影响,其中更能看出Wii U手柄虽然设计独特,但却可谓是任天堂主机手柄30年设计精华的浓缩。

  FC

  手柄上的十字键,这可以说是所有主流手柄必不可少的部件。这个小小的四方向按钮到底有多重要每个玩家都心知肚明,在手柄上的数字摇杆出现之前,移动、视角、选择选项、搓招等等,只要是跟移动有关,不管是光标、角色还是镜头,都需要十字键。即便是数字摇杆在手柄上成为标配,十字键也没有推出历史舞台,在直线方向上更精确的控制以及作为功能键弥补摇杆的不足,使其至今效力在全部主流主机的手柄上。

FC手柄FC手柄

  十字键最初是任天堂在早期掌机Game&Watch上的设计,其后被延续到其第一部家用机FC,并且成为任天堂的专利,所以其他公司的游戏大部分时候是无法使用如此纯正利落的十字键的。只有世嘉购买了专利后才在DC上采用了标准的十字键。

  SFC

  虽然超任的辉煌程度不及FC,也没有十字键这种贯通各个时代的经典设计。但是任天堂在超任的手柄上加入了XY键,右侧四键设定延续到任天堂此后的多部主机、掌机上,比如N64、NDS、NGC(不过布局不同)。另外,超任手柄上首次出现了肩部的LR键,这一设计被后来的历代任天堂主机所继承,即便是Wii那么脱离传统的手柄,“鸡腿”上肩部按键也一样得到保留。

SFC手柄SFC手柄

  右侧四键布局与肩部按键,是超任留给后来主机的又两个可以称之为标准的设计。

  N64

  扳机键是N64首先采用的设计,即便当时这个三叉戟手柄只拥有一个扳机键。这个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在手柄上的扳机键,设计在中间把手的背面,NGC、Wii延续了扳机键的设计,不过放置的位置更加合理。另外,N64手柄带有扳机键的中间把手如果被拆分下来单独比较的话,与Wii的“鸡腿”手柄从外形到功能都极为相似——背部扳机键、正面摇杆。

N64手柄N64手柄

  N64的扳机键同样成为手柄的设计标准,DC、XBOX360都采用了这个设计,PS3手柄的L2、R2可以视为扳机键的变种版本。

  GBA

  GBA拥有电缆联机的功能,通过一根专用缆线可以将GBA连接到NGC上,除了可以将游戏传送到GBA上以外,这时的GBA可以是一个手柄,也可以是一个次级屏幕,这就看游戏本身怎么设计的了。Wii U的带屏幕手柄设计,可以视作是这一理念的强化:可以独立作为掌机使用、可以通过手柄屏幕Wii U游戏的相关信息、可以从主机接收游戏,而且它本身就是Wii U主机的手柄。

GBAGBA

  NDS

  Wii U手柄上的触摸屏可以追溯到NDS这部双屏掌机,其下屏就是触摸屏,而Wii U的设计理念也是双屏+触摸的客厅延伸。NDS采用的是电阻式触摸屏,这项虽然稍显落后但很成熟的技术也被Wii U的手柄所继承。

NDSNDS

  NDSi

  这部NDS的升级产品是任天堂第一次大规模采用摄像头设计,早先摄像头曾经是GB的一个外设但并没有十分普及。NDSi拥有两个摄像头,一个朝向玩家,一个在机身外侧朝向外面。Wii U手柄继承了朝向玩家的那个摄像头。

NDSiNDSi

  3DS

  3DS是任天堂第一次在掌机上采用摇杆设计,这个圆形摇杆被Wii U所借鉴,而且采用了两个。

3DS3DS

  Wii

  任天堂在Wii这部主机上力推体感设计,虽然手柄的设计外形参考于电视遥控器,但其体感的原型则是早到FC主机上的一个体感手套。

WiiWii

  Wii的手柄上第一次出现了扬声器,大量游戏通过手柄上的扬声器来增强游戏投入感。Wii U手柄保留了扬声器设计,而我们相信其发挥的作用将远远大于Wii手柄,因为Wii U的手柄本身还会是一个便携游戏机。

  此外,Wii遥控器手柄底部那个不起眼的拓展插口,可以让玩家接入额外的外设,比如“鸡腿”手柄等。类似的插口也出现在Wii U手柄底部,虽然目前还没公布,但将来肯定会有对应的外设发售。


编辑:lolo

分享到: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