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山名由来已久,现代地理定义的太白山,包括原太白山、鳌山以及联接二者的西跑马梁等。原太白山与鳌山东西对峙,又有东西太白山之称。
自然景观(以下两点游戏里也比较靠谱,太白山的山顶积雪是常年有的,因为这里的积雪终年不化,即便是三伏盛夏,仍然白雪皑皑、银光四射,景色格外壮观。欢迎来太白山国家AAAA森林公园游玩)
“太白积雪六月天”,“太白积雪六月天”是关中八景之一。《水经注》有太白山“于诸山最为秀杰,冬夏积雪,望之皓然。”之记载;唐代诗人杜甫有“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之诗句;柳宗元的《太白山祠记》一开头就写到:“雍州西南界于梁,其山日太白,其地恒寒,**之积未尚已也。”宋代苏轼在《太白山祷雨记》中就有春季发生大旱,天气干热,麦苗枯萎,而山上却依然是“岩崖已奇绝,**戛琱锼”的描述。元代朱铎《太白山》一诗中有“雪花点翠屏,秋风吹不起”之句,极言降雪、积雪之早;元《一统志》中载:“山(太白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对太白山终年积雪的描绘是:“山巅常有雪不消,盛夏视之犹烂然”,何景明在《太白山歌》中也有“阴崖皑皑积古雪,绝壑长松几摧折”的诗句以描写太白山积雪时间之久。可见太白盛夏积雪之奇丽景色,确实来历已久,蔚为奇观非夸张与虚构。
斗母奇峰,从大殿向南,奇峰怪石林立,从大殿向东眺望,在一道道莽莽苍苍的松梁上巍然屹立着一座白色巨石,俗称“麦垛石”。麦垛石是一巨大花岗片麻岩断块,高约60米,周圆30米许,呈圆柱体。若在晴朗的傍晚,夕阳余辉将石体照耀通红。此时晚山含黛,唯麦垛石光彩夺目,分外妖娆。继而上行有“五台”(即送经台、梳妆台、别娘台、滴泪台、望乡台)和“一堵墙”,怪石成峰,千姿百态。至斗母宫,三座孤立花岗片麻岩柱峰拔地而起,突兀云霄,令人惊叹,山峰之奇,莫过于此。这些柱峰象三根巨大撑天的石柱,高耸入云,峥嵘秀丽,巍峨壮观。三座柱峰,分别称为“三皇台”、“玉皇台”、“药王台”,人称“斗母奇峰”。昔日,峰顶各有庙宇,已废。
高山奇湖,拔仙台之南北分布着两个冰斗湖、四个冰蚀湖。玉皇池 【大爷海就是游戏里的沉剑池了】
最大,位于拔仙台南坡海拔3380米处。湖面约30亩许,呈圆形似满月。若遇晴朗天气临此,波光鳞鳞,蓝天、白云、山峰俱映湖中,湖光山色十分迷人。最小的佛池、三清池居其附近。三太白海位玉皇池北上方之槽谷,形似玉如意。二太白海位三太白海北上方,形似朝笏。唯独大太白海位于拔仙台北之槽谷,呈圆形,湖面13.8亩。晴朗之时,湖水清澈如镜,冰凉沁人心脾,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多雨季节湖水满溢,沿谷乘奔驭风而下,鸣声震耳,遐迩可闻。此处天气瞬息变化无常,湖面忽儿雾气弥漫,咫尺物不相见,忽儿雾散清明,青山湖光依旧,民间俗称此雾为“神帐子”。更令人惊异的是,每逢盛夏登临此地,常见湖边有一种小鸟,名白顶溪鸲,其大小类燕子,背乌黑、腹部红褐,头顶有一白色斑纹,鸣声“啾啾”,飞行敏捷,时而划过湖面,如蜻蜓点水;时而伫立岩上,形态自若,逗人喜爱。白顶溪鸲以水中浮游生物或小树叶为食,所以常激搏水面捕食觅饵。唐代文学家韩愈有“鱼虾可俯掇,神物安敢寇,林柯有脱叶,欲堕鸟惊救,争唧弯环飞,投叶急哺彀”之诗句,极言“神鸟”衔湖面落叶之情状。
建筑名胜太白山上有中国建筑史上罕见的古建筑群,如沙坡寺、蛟龙寺(游戏里叫蛟龙岭)、黑虎关、嵩坪寺、中山寺、大殿、斗母宫、平安寺、明心寺、放羊寺、文公庙、三官庙、药王殿、莲花寺、太白庙等。斗母宫以上的庙殿多用铁瓦,神像多为铁铸或木雕。山巅气候严寒,冰山雪峰,四季不融,耸立天空,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极为壮观。
游戏里的秦川为何光秃秃,现实里太白山还有杜鹃花海的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