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暗黑2迎来了自己第十五个生日,这个对后续游戏影响颇深的巨作又“老了一岁”。近日暗黑2的三位主创接受了USGAMER博主Kat Bailey的采访,其间口述了游戏开发之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也将篇口述开发史进行翻译与整理并与大家分享。在今天带来的第一篇中,三位主创谈的是暗黑2想法的诞生与团队的初创。
在上一节中,三位主创谈到了暗黑2想法的诞生与团队初创时的情景,在今天的第二篇中,三位主创谈了更多关于游戏创作时的细节,比如如何从暗黑1发售后的状态进入暗黑2的开发状态,以及暗黑2创作时的一些问题,场景的选用等等,David Brevik还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细节,他原计划在暗黑2中做一个多人游戏大厅类似的机制,但很遗憾最终没有实现。
前期回顾:暗黑2设计师口述开发史(一)>>
暴雪北方对暗黑破坏神2抱有很高的期望。在从暗黑1代开发的疲惫中恢复过来之后,他们开始投身于续作的开发工作中。
Erich Schaefer:前六个月进度是非常缓慢的。那时公司内部是一个非常轻松的气氛。我们会花一整天来玩其他游戏。我们会去看电影,去Fry's连锁电器城买最新的游戏。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我认为这挺好也挺有乐趣的,成功推出暗黑1对我们来说则是一次艰苦的体验,尤其是我们之前都没有真正完成过这么大一个项目。于是在97年上半年我们过的很轻松,我们疯玩了一阵子。所以,想象一下,一旦你进入玩乐模式你就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地进入状态。因此,我认为我们在一开始是有点慢热低迷的。但我觉得这不是坏事,我们需要放松。
Max Schaefer:是的,我们需要这个。而且总是要有适应新技术和新系统的时间,我们需要给编程人员和技术人员一段时间来构架才好给设计师和艺术师发挥的空间。因此,项目和项目之间天然存在着一段过度时期。但要重回正轨总是要面临一点挑战。
Erich Schaefer:我想到了下半年的时候,我想说的是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我想在那年下半年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第一幕,我们的镇子,周围的景观,还有最初的地下城等都做出来了。而且我想在97年底我们把所有这些都确定下来了,所以那时我们真的知道我们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了。
关于游戏的公布,我们在立即宣布激发玩家的热情或者等待做的差不多了再宣布之间徘徊了很久。我记得说,有人担心我们宣布的太早了,不过我记得就在同一时间,他们连游戏都没做就宣布了星际争霸。那时的星际基本上就是在魔兽引擎上贴上一些占位用的美术资源而已。成品和公布时的看起来完全不同。
因此,在当时,我们想说,“嘿,那么我们就公布吧,从一开始来炒作一下,也许它甚至可以给我们完成游戏一些推动力。”然后就是暗黑2和星际争霸,这两款游戏都是过早公布的,星际公布的时候甚至连游戏都没开始做,所以我想我们之后又再改变策略说,“不如我们等到快要完成前四个月再公布吧。”我知道这些策略来来回回地变动,不过大多数人都觉得说我们公布暗黑2的时间确实过早了。
Max Schaefer:是的,虽然那时我们确实有过一些额外的考虑,因为(暗黑2公布时)距离暗黑1发售也不远。而随着游戏的日益普及,我们意识到,我们要面对一个非常明显的作弊问题,它极大地影响了玩家的在线体验,我们希望能有一个答案。我们觉得说,“呃暗黑2,我们将要做成客户端-服务器的体系,而不是一个对等系统,这应该就能解决问题了。”我们那时认为搞定作弊问题应该很轻松。虽然当时没想那么多,但是我们确实想给公众传递一个信号,“嘿,我们正在做暗黑破坏神2,这款游戏不会有这个问题了。”
Erich Schaefer:关于暗黑2我们有一个愿望清单,里面最显著的一条就是我们希望它不只有一个城市一个地下城。我们打算做出一系列区域来。我们最后做了3个区域,再加上最后的地狱场景,但是那时我们真的不清楚我们需要多少场景。所以,起初我们都只是把自己想要的地方做出大量的视觉理念来。
David Brevik:其中有一个我们想在暗黑2里实现但是却未能成功的场景就是-我们把它叫做战网城镇(Battle.netTown)。我的想法是进入一个游戏世界,你不需要离开这个世界。我想尝试打破那种现实隔离感,打破那种我们不是在一个连续世界里的感觉。我希望玩家们就是能从那个世界开始游戏,而不是从战网聊天室开始。战网城镇将是一个辉煌的空间,在那里你可以自由走动,你也可以去酒吧与人聊天,或者去找商人买卖,然后你可以去找一个特定的NPC通过他前往第一幕。
这样你就不会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我们没能做到的一个东西,但却是我们最想要完成的事情之一,我个人对这个的想法最为急切,我非常想要在我们的游戏里做出这种更身临其境的感觉,并进一步推广。我们不只是在这个城市里的地下城里逛,还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在外面。
我们一直在玩网络创世纪,而它对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有一定影响的,那就是你可以从大陆的一个地方旅行到另一个地方。我就在想,“哇,我们能不能把这个做到暗黑破坏神里面去?”这是我们想要走的道路,但我们从来没有能真正完全实现这一梦想。我们做的很接近了,因为我们把关卡和很多东西都做成流的形式,但是还是没能达到你可以从盲眼姐妹会大教堂那里一路走到沙漠区域那样的地步。暴雪也是直到魔兽世界才实现了这一切。
Max Schaefer: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要有室外场景。我们打算从一开始的教堂底下一层层的地下城扩展开来,做出真正的室外场景。所以,我的任务是组织背景团队,这也是迄今为止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现在我们要做室外场景了,那我们要去哪儿,我们应该怎么做?”最后问题归结于怎么来做出酷炫的场景来?像暗黑1那样一开始从酷似爱尔兰乡村的小镇出发是很酷,但是之后呢,这个世界是开放的,我们要做沙漠关卡,我们也可以做雨林或者别的什么关卡。我认为,我们可能是第一个在RPG游戏里把第二关设定在一个漫长路线的沙漠场景里的。现在来看看游戏里的场景,人们一开始从爱尔兰乡村小镇触发,然后去到沙漠,然后再去探访其他地方。我还记得,那时从一大堆书籍里挑出满意的风景和架构来决定我们的游戏场景,真是很有意思。我们要在哪里杀死怪物?
我觉得做一个沙漠场景总是具有挑战性的,因为场景里主要是沙子,所以你必须有足够功能来吸引玩家。雨林场景也是类似的,因为它里面有如此密集的树木,你就必须要找到清晰的区域。这有点像是沙漠场景的反面。不要受常规思路的限制,你的角色要在一个热带雨林里清理出一片区域来,不仅要可以清晰定位你的角色而且还要给怪物战斗留下空间。所以最后我们的雨林场景主要是沿着河床进行的。
Erich Schaefer: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挑战。暗黑1里的战斗在地下城关卡里是很好的,但我们需要做到户外的开放场景里去。我们问自己,“边界在哪里?有哪些障碍?”如果它只是一片平地,那么就没有真正的战术可言。因此,我们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来确定室外场景的大小然后赋予它们符合现实的边界和障碍,让你不会对场景感觉到怪异。因此当时我们想出了各种奇怪的矮墙来包围我们的室外场景,这些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就是个边界。我记得当时有很多人都非常反感这么做法。为什么我们不能翻墙过去?很多人都这么问,我们限制了他们访问的区域。我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最后游戏的区域做的感觉很自然,玩家们也不再提了。所以室外场景是我们最初开发游戏时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
Max Schaefer:是的,它反反复复花了很多功夫。我记得一开始我们做出的场景大小不一,有的过大有的过小。我们花了大量测试时间去确定这些东西,你什么时候需要一个窄口来堵住敌人,在不会让玩家迷路或者遗漏某些重要东西的情况下一个场景可以做到多大?所以这里有大量的测试以及来回调整,因为室外场景和地下城关卡是有很大的不同。
Erich Schaefer:同时,我们还不得不发明了,据我所知可能是我们发明了任务日志,用来跟踪那些支线任务,哪些是你已经完成了的,又有哪些是领取了的。至少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我们引进这个东西。在暗黑1里没有这些东西,在暗黑1里基本上只能领到什么任务就去做什么任务。暗黑1里有一些任务,但并不能同时运作,你无法跟踪它们,你无法决定去做任务还是无视。所以,这就是我们遇到的新难题:人们要如何知道任务去哪里做,该怎么做。我们的小站系统让玩家可以各处赶路,我们还不得不引进所有配套的东西。所以,这些东西都没有放在设计文档里。这些问题……它们都是在我们开始玩的时候冒出来的,在我们开始制作大场景的时候,这些问题就出现了-我们要怎么回城?我们要怎么回到那个地方?这些问题都是在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我们没有事先预料到。
David Brevik:暗黑2没有明确的设计文档,只有一个松散的结构。我们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嘿,暗黑1里关于这部分我们原来的打算是这样这样的,第一幕是这样的,关于故事我们是这么来写。”然后,我们去到第二幕,“嘿,我们想要去哪儿呢”,然后就是,“哦,我对这个关卡的想法是这样这样的,把它放进去,应该很牛逼闪闪的。”然后我们会嘲笑这个主意。“是啊,确实不错,但是跟故事有什么关系么,唉,管它了,够酷就行。”
所以,我们就这样继续然后来到第三幕,“哦,让我们去雨林吧,我们弄些拿刀鬼娃出来”,或者你想管他们叫什么都行,小哥布林什么的,我们还弄进去青蛙啊之类的东西。最终,我们知道我们想要去到地狱,那里将是什么样的。我们就是这么一种松散的结构,没有明确的设计文档,没有具体的东西。每一天我们都要反复琢磨弄到我们满意为止。就像是这样,“我有一个很棒的想法,我们要这么来做一个调整。”我们的运作方式大致就是这样。就像是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来设计游戏的功能,让我们觉得会是有趣而吸引人的。
Erich Schaefer:是的,我想,其实这不是奇怪。我们从来没有在任何游戏里有过比较确切的文档,在那之后的火炬之光或者暗黑之门或者反叛银河都没有,我都从来没有做过一个设计文档。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我作为一个设计师的失败之处。有时,我们差不多要弄个假的出来。我们觉得说,“要让新员工对项目的进展有个大致的概念吧,或者让我们的合作伙伴对我们的进度有点信心什么的。”但是,我们所有的游戏,我们都是边做边弄的。
Max Schaefer:这是我们风格的一部分,我们想有一个实时的构架,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现有基础上测试新概念的基本情况,这样大家都玩过之后它自然就显现出来了。比如我们是不是需要更多样化的背景?我们是否需要为这个区域添加特定类型的怪物?一旦你定下来一个框架,细节就可以填补上去了。
Erich Schaefer:我们大概只是提前规划一个月,或者一周的工作,甚至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会说,“嘿,我们需要更多的怪物在这片区域,给我们弄更多怪物进来吧。”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我们的迭代开发过程就是我们要不断地评估游戏。什么是有趣的部分,什么不是?如果这不好玩,那让我们拿掉它,让我们用不同的东西取代它。如果我们有一个设计文档,那么我们可能会一直在为一个不好玩的东西工作着。如果没有设计文档,那我们就可以不必担心那个。与此同时,它会使更大的团队运作起来更为困难。很难管理是因为你需要为你的小组安排未来几个月的进度。这与我们的风格格格不入。我想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我要跟两个家伙一起协同。我和TravisBaldree搭档这样的开发风格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但它确实需要在团队关键位置有一些重要人物,同样,DaveBrevik之于暗黑破坏神的重要性。他可以在早上就搞定事情,让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都能继续前进完成剩余的部分。所以,这个风格是非常依靠优秀设计师的,而不是依靠游戏制作人。我们确实也遇到了麻烦,团队膨胀地过大,而暴雪北方,即使是在暗黑2之后也是极速膨胀也因此这样的开发风格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但我认为这样的风格是我享受工作的关键,也成就了我们最好的游戏,所以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尽管我不建议完全照做。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