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游戏 > 新闻动态 > > 正文
热血黑马 网络江湖
http://games.sina.com.cn 2005-11-24 10:01 新浪游戏

  熊猫口粮

  2005年的国内网络游戏市场战火纷飞,各路网络游戏厂商继续瓜分着本就不太宽裕的网游市场。一方面,国内市场受到国际网络游戏大作的强大威胁,《魔兽世界》显示了其非凡的魅力,以至于数款网络游戏都把自己的宣传口号和《魔兽世界》联系在一起,以能和《魔兽世界》同台竞争或者模仿为荣。这在网络游戏的宣传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另一方
面,国产网络游戏继续散发着其独特的魅力,《大话西游2》、《梦幻西游》等网络游戏依靠本土特色在继续玩家中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夹缝中,一款由韩国Mgame&KRGsoft公司研制,一起玩游戏网代理的Q版武侠网络游戏《热血江湖》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绩。今年因为在线玩家过多,服务器不堪重负,《热血江湖》接连数次开放新服和新区,这在网络游戏纷纷合服倒闭的现在,实在让人刮目相看。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热血江湖》在众多大作的围攻中笑傲江湖,成为2005年国内网络游戏最大的一匹黑马呢?

  免费的运营模式是《热血江湖》最大的特别之处,也是它能吸引大量玩家加入的重要原因。现在市面上大部分角色扮演型的网络游戏都要向玩家收取不低的费用,有一些游戏还要向玩家出售CDkey。因此有不少玩家都采用公测一拥而上,一收费就各自散去的游戏方式。对于重视游戏时间的网络游戏来说,这实在是一个无奈的选择。而《热血江湖》的免费模式正好吸引了这些玩家,在《热血江湖》里,玩家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只要下载了客户端就可以体验完整的游戏内容。同其他免费游戏不同的是,《热血江湖》并不依靠出售变态装备维持游戏的运营费用。在《热血江湖》的付费商店“百宝阁”里出售的全部都是各类药品和只改变玩家外形而不改变属性的装饰性衣物。玩家不会像某些免费游戏那样,因为不交费而在游戏中感到低人一头。

  游戏的特殊定位,是《热血江湖》成功的另一个原因。《热血江湖》的定位属于Q版武侠风格的角色扮演网络游戏。一方面,《热血江湖》具备了现今主流角色扮演网络游戏的一切特点,其他受玩家欢迎的那些游戏中有的要素,《热血江湖》全都具备。另一方面,独特的Q版风格一改大多数游戏残暴血腥的风格。不仅仅吸引了大量女性玩家,同时正好符合了主流舆论对网络游戏的要求。特别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推出的今年,《热血江湖》在政策上的优势不容忽视。

  对于欧美大作来说,《热血江湖》要求的游戏配置要比其中大部分低得多,一般的机器就可以顺畅地跑起来。对于一些机器条件比较差的玩家来说,《热血江湖》是游戏画面和配置之间性价比最好的选择。并且在国内,《热血江湖》的武侠题材拥有格外的亲和力。欧美大作的玩家,事先都需要了解一定的背景知识,其中一些由于设定复杂以及翻译混乱等原因,对于玩家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阅读障碍。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题材,几乎每一个稍具文化修养的玩家都可以轻易地接受。同时,Q版的轻松风格也是欧美大作中很难看到的。《热血江湖》并没有用模仿自西方游戏的怪力乱神和欧美名作硬碰硬,而是另辟蹊径,吸收了大量名作难以覆盖的玩家群体。这就是《热血江湖》能在欧美数款大作同时上市的时候却不受影响的秘诀。

  同国产武侠游戏相比,《热血江湖》并没有向其他游戏那样一味突出武侠世界的残酷性,而是采用更加柔和轻松的风格重新诠释。虽然这样可能会失去一些热衷于打打杀杀的玩家,但是对于大部分已经厌倦了市场上太多同类型武侠游戏的玩家来说,《热血江湖》无异于一道令人感觉新鲜的清风,很多玩家就是因为《热血江湖》独一无二的世界风格而投入到这款游戏中去的。

  在数年前,网络游戏还被当作新鲜事物。但是在今天,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网络游戏的市场潜力,全世界最优秀的游戏厂商都开始投入到中国市场中来。《热血江湖》在2005年获得的巨大成功提醒我们,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要想在市场中有所建树,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实力以外,独特的市场定位也是必不可少的。


编辑:梁凌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29,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新浪游戏 热血江湖专区
新浪游戏 热血江湖论坛


热 点 专 题
第三届网博览会
网络游戏 何去何从
第一游戏视频在线
急速的享受:头文字D
神游iQue DS正式发售
《星球大战》追忆篇
五一黄金周游戏任我行
WCG2005中国官方网站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