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10年《大众软件》9月中
■江苏 防弹手柄
点题:“Previously on Prison Break”,Wentworth Miller——“史高飞”的扮演者每周用磁性的嗓音说出这个短句,曾经让无数中国观众魂牵梦绕。你大概也曾在每个周二下午将《越狱》(Prison Break)拖到自己的硬盘,然后度过期盼了一周的40分钟。
在播放器进度滚动条触底,胃口被吊足后,一想要等到7天后才能知道剧中人物们的命运发展,便对美剧这“拍一集,播一集”的制作模式充满怨念,恨不得让韩剧剧组去全盘接手。2005年8月29日,《越狱》播出第一季第一集,拉开了中国网民全民美剧时代的序幕。
前情回顾
以收视率为唯一考察标准的美剧之所以要边拍边放,不仅因为制作成本庞大,剧组还要根据观众的反馈来动态修改原先的剧本。你可以想想一部戏有N个编剧是什么结果,而且这些一个比一个能扯的家伙年龄、口味还大不一样。结果导致美剧往往高开低走直到惨淡结局,要么拖沓冗长、尾大不掉,要么前后不一、自相矛盾,要么狗尾续貂、骑虎难下,或者直接遭遇突然死亡,结局只能交给观众们去自己脑补……
《越狱》成为全民美剧的始祖不能说是偶然,它简直是集美剧烂尾方式之大成的一部戏:“趟过狐狸河的8个男人”在沦为流窜犯后,《越狱》便在第二季的开头迅速转化为一部《夺宝奇兵》式的挖宝剧——Fox River 8此时的目标Update,只为D.B. Cooper留下的数百万美金。
当然也有峰回路转,第二季13~19集,剧情突然井喷,特勤局杀手探员Kellerman反水、FBI马探员摇摆不定,剧情增加了许多变数。不过看看后续的故事,就可以证明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回光返照——为了让散落到美国各州的角色迅速在墨西哥的黑牢中团聚,编剧不遗余力地挑战玩家智商。第三季再度入狱本来就给人黔驴技穷之感,特色路数、惊爆点用尽,似乎已经惨到谷底;又逢编剧罢工,剧本雷到不行,此为惨上加惨;最恶劣的是,受万人爱戴的气质美女Sarah竟然回家生孩子,逼得编剧生生写死Sarah,至此惨上加惨无需再惨。
到了最后一季,剧情已经难以用地球人的逻辑去理解——本是翩翩佳公子,又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米帅”,怎奈岁月无情,包子脸加上大肚腩,越看越不招人待见。Sarah也回来了,老妈也复活了,打垮大Boss的戏份也祭出了,不过即便是铁杆粉丝,也希望它赶快结束。触底反弹?还是算了吧!能够善终就已万幸。
观众们将这部伴随了自己4年并且曾带来无穷期待和欢乐的剧集送走后,世界上诞生了《越狱》的游戏版《越狱——阴谋》(Prison Break: The Conspiracy)。它的出现向不忍目睹第四季惨状的PB迷无情地证明,烂尾其实也是没有下限的。看看它的评分:3.5(IGN)、2.5(Gamespot)、3.0(Xbox官方杂志),39%(Metacritic),《每日电讯报》对此的评论只有一句话:“一部在各方面全面失败的游戏。”
是的,玩家毕竟聪明了一些。现在,“改编自正在热映的电影大片XXX”不再是激发购买欲的灵丹妙药,玩家反而将它解读为一句善意的提醒——包装盒中的东西很雷。那些稍有志向的游戏,比如《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Batman: Arkham Asylum),或《变形金刚——赛博坦之战》(Transformers: War for Cybertron),在开发阶段就与电影彻底划清了界限,并且脱离开死忠漫画迷也能卖得不错。但美剧改编成合格游戏,仍旧像是不可能的任务。我们有《越狱》游戏版这样的反面教材,也有《24小时游戏版》(24: The Game)以及《迷失——穿越多莫斯》(Lost: Via Domus)这样称得上合格的作品——请注意字面意思,它们的媒体平均分正好在60分上下。
美剧游戏“再编剧”
动作/悬疑类美剧之所以精彩纷呈,看得人茶饭不思,关键在于扣人心弦的悬念和高速推进的剧情,为此编剧只能祭出两大法宝——一是“挖坑”,代表为《迷失》(Lost);二是“扯破天”,代表为《24小时》(24)。最后,此类美剧就陷入越拍越扯的怪圈。改编自美剧而来的游戏,先入为主的人物形象和剧情是最大特色,但也很容易沦为此类游戏的致命短板,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叙事模式都适合改编成适合体验的游戏故事。
在美剧众多类型中,编剧最好发挥的莫过于《24小时》这种每季一个完整故事,季与季间故事联系并不紧密的单元剧。迄今为止剧本最精良的美剧游戏,恰恰是索尼电脑娱乐剑桥分部(SCE Studio Cambridge)于2006年在PS2平台上推出的《24小时游戏版》。游戏故事发生在第二季与第三季之间的一天,完全独立于观众所知的故事线以外。从剧本的地位来说,它可以被称为用电子互动方式表演的全新一季,而不是《越狱》游戏版画蛇添足式的演绎。Duppy Demetrius(《24小时》的助理制作人和编剧)领衔的编剧团队创作的这个剧本,甚至还获得了当年的英国电影与电视学院奖,尽管游戏媒体对游戏本身的评价仅仅是“基本合格”。
游戏版的故事拥有《24小时》的一切元素,是剧集中典型的“小危机+中危机+大危机”的模式:首先是挫败恐怖分子暗杀总统Jim Prescott的阴谋,然后是洛杉矶地铁站内的沙林毒气攻击事件。在CTU(反恐部)外勤部队赶往现场后,内鬼(《24小时》每集的必备元素)启动EMP炸弹,瘫痪了总部的电子设施(这一路数在最后一季中又玩了一次),接下来恐怖分子占领了整个CTU,内勤人员中的绝大多数沦为人质。玩家扮演的“小强”Jack Bauer刚刚解决了危机,恐怖分子便引爆了数枚部署在洛杉矶地下板块断裂带的巨型炸弹,制造了第二次洛杉矶大地震,趁乱绑架了军政要员,并且占领了美军基地,将军事级别的核原料运送到中东……游戏中出现的多线并行、读秒、画中画方式表现同一时间中的不同空间等叙事手段,与电视剧完全一致。原版演员人马的肖像和配音,以及过场动画中手持拍摄、快速间接和广角、长焦镜头的大量运用,均极好地反应了电视剧的神髓。这个“2.5季”的剧本还对第二季留下的伏笔以及第三季的背景进行了丰富和补完,如第二季结尾黑人总统David Palmer的遇刺,第三季中大显身手的“小强”准女婿Chase Edmunds之前的卧底生涯,以及S1、S2中一出场就让观众整个人都鬼畜了的Kim究竟是如何在S3中混进了CTU的,等等等等,这些细节真是华丽地衬托出了剧本的深度。
早在1998年,由Fox Interactive推出的《X档案游戏版》(The X-Files Game)就已经发挥了系列剧在改编游戏过程中可以原创剧情的优势。为了带给玩家新鲜感,制作组甚至让Mulder和Scully这一对万年组合让位于新生代FBI探员Craig Willmore。游戏的故事发生在第三季的时间线中,玩家的使命是调查Mulder和Scully在华盛顿州失踪的事件,并且最终发现了异形活动,整个故事与第三季以及同年上映的电影版《X档案——征服未来》(The X-Files: Fight the Future)有着莫大联系。
1998年正是冒险类游戏繁荣的年代,这款游戏也以当时流行的AVG路数制作,整部游戏几乎都由“过场动画”串联(动画也由剧集原班人马实景拍摄而成),完全就是一部的《X档案》的真正剧集。完全可以说,没有看过游戏所记录的影像,你根本称不上是“X档案”系列的真粉。而它能够让玩家记住的另一个原因是,满满7CD的超大容量让当时的玩家只想远观而无缘亲身体验。
无从下手
单元剧、系列剧的游戏改编剧本,让编剧可以无视主线故事自由发挥。但是碰到如《迷失》这样热门剧集的改编,由于本身剧集就是一个一环扣一环的整体,并没有多少可供“原创”的空间。于是剧作组的两位领军人物:Damon Lindelof和Carlton Cuse在游戏剧本中设置了一个原剧中根本不存在的角色——在坠机事故中失去全部记忆的摄影记者Elliott Maslow,但游戏故事又照搬第一季和第二季的主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