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MU)》在上海

——新浪游戏独家新闻调查
作者:新浪游戏慕容
2002年10月14日

  前言

  “MU”(中文译名“奇迹”),是由韩国Webzen公司制作的一款3DRPG网络游戏,于今年年中正式进入国内市场,代理厂商为上海第九城市计算机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与同期进入国内的众多韩国网络游戏相比,《MU》以在其“原产地”所受到的高度评价而显得与众不同——它被韩国多家官方权威游戏机构评选为“2001年最佳网络游戏”,并在2001年韩国游戏大展上被评选为“最受欢迎的网络游戏”。部分韩国游戏媒体在评价该款游戏时更是不吝赞美之辞,称其为“史上最华丽的超人气ONLINE GAME”、“划时代的经典之作”、“近乎完美、拥有无限发展空间的世界顶级网络游戏”,等等。虽然由于一些客观存在的障碍记者目前尚未能全部证实以上评价来源的绝对真实,但仅仅依照“三人成虎”的思维习惯,我们已不能对《MU》等闲视之。

      

  在国内,《MU》的推广、运营一直在按部就班的进行之中——
  今年9月4日,“第九城市”宣布开始对《MU》进行内部测试,首期共限量发放帐号5000个。
  9月30日,《MU》公开测试正式展开。

  在以上过程中,作为代理运营商的“第九城市”的态度似乎较为低调,并未展开如何铺天盖地的宣传攻势,仅在部分权威网络、传统游戏媒体上做了有限宣传。然而,记者前日从上海方面获得消息:《MU》在外测开始后迅速被玩家接受,目前,在该地区大多数网吧内已经形成了规模不等的玩家集群!为了证实这一情况并了解《MU》的实际推广程度,记者于10月12日至13日专程前往上海,以探访基层网吧为主要形式做了以下调查。

  调查经过

  记者于12日下午抵达上海,随即与当地的部分业内同行取得了联系,尽管他们表示由于平时工作中和《MU》接触较少,因而对于该游戏目前在上海的推广现状所知有限,但还是积极向记者介绍了本地网吧的的情况,并帮助记者制订了采访计划。根据他们的建议,记者把本次调查的对象锁定为分布在静安区、芦湾区和徐汇区的八家规格、规模各不相同的网吧。 当晚8时,记者的探访正式开始,当然,选择这样一个时间主要是因为考虑到了网吧固有的营业特点。

  记者的第一站是位于南京西路的“次世代”网吧。

  南京路绵延十数里,是上海著名的繁华地段。“次世代”所在之处虽然距离南京路的中心还很远,但门前依旧车水马龙。走入其中,这里上座率不低,但也还有空位。不过,记者在整个网吧里巡行一周后,发现近百位顾客中玩《MU》的竟然只有3、4人,而绝大部分的玩家都在热火朝天的打着CS。这和记者先前接到的“线报”显然大相径庭。

  离开“次世代”,记者乘车来到了肇家浜路的“大茂网海”。同行曾介绍,这是一家规格相当之高的著名网吧,而记者这次亲眼所见,事实的确如此——此处相当宽敞,整整一层楼,其营业面积经粗略估计当在300平方米以上;大厅里装潢简洁时尚,秩序井然,上座率100%,于是不少“迟到”的玩家只好手握号牌,静等空位。但在这里走过一圈之后,记者却依然没有什么振奋人心的发现——在全部180台机位上,正在玩《MU》的不过区区6人!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记者决定找网吧的负责人了解一下情况。


大茂网海大门

大茂网海入口

大茂网海大厅

  几经周折,记者见到了“大茂网海”肇家浜店的副店长汪兵。可一提起《MU》,他的第一反应竟是:“这个游戏最近势头挺猛的。”

   “那为什么现在外面玩《MU》的人这么少呢?”记者觉得更加费解。结果,汪兵补充了如下的解释:“上海的网吧实际是一种综合性的娱乐场所,除了网络游戏,也可以在这儿玩联机游戏与单机游戏或者聊天、看电影——事实上,在这里人玩得最多的一直都是CS。今天是周六,好多人就是趁着周末专门来打CS的,而他们平时不怎么来。真正的玩网络游戏的人一般都是常客,你如果平时来,或者再晚一点来,比例会高一些。但无论如何,如果单从人数上来讲,那不管什么网络游戏,在上海都是不能和CS玩家比的。其实,自从“十一”《MU》外测以后,这段时间玩这个游戏的人在我们网吧里已经越来越多了……”

  记者无法在第一时间确证他的说法,但在离开“大茂网海”之前,我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请汪兵在方便的时候随时通知记者这里《MU》玩家人数变化的情况。

  此后,记者又连续走访了芦湾区和徐汇区的六家网吧,调查的结果与先前大同小异:玩《MU》的玩家固然都不多,而几位网吧负责人的解释也基本与汪兵类似。

  于是,记者意识到本次探访计划至少需要做两方面的调整:其一,调查的时段要有所改变;其二,要关注《MU》在上海网络游戏玩家中的比例,而不是在整个网吧里的绝对人数。 在后六家网吧的探访过程中,记者还注意到,有一位玩家试图玩《MU》,但由于服务器爆满所以始终登录不上,于是,在反复尝试多次未果的情况下,他只好开始玩其他游戏。这是不是折射出另外一个问题——游戏登录困难,以至于在网吧上网的人缺乏耐心,最终放弃游戏呢?

  晚10时,记者返回住处,而调查工作并未暂停——凌晨2时,“大茂网海”的值班员工打来电话,反映网吧里玩《MU》的人从子夜开始增多,现在已经接近40人……在记者的要求下,这位员工此后每隔一小时左右就通报一次网吧中《MU》玩家的数字,结果至13日早7时,记者勾勒出如下的曲线图:0时当已突破10人,凌晨2时达到最高峰40人左右,此后逐渐递减,至3时为20人左右,至4时人数基本不变仍为20人,5时左右18人,7时16人。显然,在整个夜间,《MU》玩家的平均数量相对总机位数的比例在10%以上,最高值更冲破20%,而考虑到网吧中玩以CS为代表的联机游戏的人数不会低于总数的一半,那么玩《MU》的人在网络游戏玩家中绝对应该占到相对多数。


网吧外景1

网吧外景3

网吧外景3

  13日下午,记者先走访了“第九城市”(详情见后),随后返回住处。晚9时出发,对昨天跑过的八家网吧进行再次调查。

  这一次的起点是“大茂网海”,而调查的结果和昨天大不相同——网吧中玩网络游戏的共约50人,其中玩《MU》的人数最多,为19人;紧随其后的是《传奇》,为13人。显然,汪兵昨天的两点说明得到了证实——首先,周日晚上,玩CS的“不定期玩家”少了,为网络游戏的玩家空出了机位;其次,《MU》玩家的活动时间比记者预期的要晚。

  在数字取样的基础上,记者还对部分玩家进行了采访,这些问题都是固定的,因此可以把对这些采访的整理视为某种抽样调查——在后面对其他网吧的调查中,记者也都做了同样的采访,其整理结果亦见后文。

  稍后,记者又来到了“新嘉草”网吧,这里的硬件环境远不及“大茂网海”,上座率也不足七成,但呈现的调查结果却是类似的:在网吧所有网络游戏玩家中,《MU》玩家的绝对数量是最高的——与《传奇》一样,同为11人——而所占的比例则超过30%。另外,这些玩家玩《MU》显然是某种“集体活动”,或三人或四人聚在一起,而“单兵作战”的则较少见。

目前在上海的网吧中,《MU》的海报极少,记者走访过程中一共只看到三张

  接下来,记者又陆续走访了徐汇区的几家网吧。这里《MU》的热度显然不如芦湾区,平均每个网吧不过4、5人左右,但网吧负责人对《MU》的评价却颇为不同。例如,“3D net work”的领班表示他们的网吧从9月30日《MU》开始外测前就已经装机,并且还拿到了一部分内测帐号。网吧里平日玩《MU》的人一直不少,有几个人更是每天平均要玩12小时左右!记者还在这里看到了一张《MU》的海报——这在上海颇为罕见,因为据下午采访“第九城市”时了解,该公司目前除了随极少部分杂志配送以外还未通过任何市场活动公开发行、派送《MU》的海报。而记者在仔细观察这张海报的皱摺后又感觉这不可能作为杂志夹页的配送品——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拿到的。然而,在“3D net work”不远处的一家网吧中,该店负责人当被问及《MU》的相关情况时,却似乎茫然一片,甚至不清楚网吧到底装过这个游戏没有——虽然她身后不远处就有两个人正在玩……不过,据记者观察,这家网吧中《魔力宝贝》的玩家却非常之多,足有30人左右。这是否说明在上海的网吧中,不同的游戏还有各自的“势力范围”呢?

  13日晚11时35分,记者结束了本次调查。最后,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两天的探访中,除了“大茂网海”,其余七家网吧的负责人或当班管理员不管是否接受采访,都坚决不许记者在店内拍照(注:以下部分照片是记者采访后于次日白天补拍的。)

  “结论”与“问题”

   记者在前文叙述了本次调查的大概经过并得出了自己的部分结论,为了更进一步反映目前上海地区玩家玩《MU》的状况,以下记者对关于玩家的采访做一整理,以向读者呈现本次调查中的某些较为微观的信息。

  经过调查:

  在所有接受采访的玩家中,其年龄一般在22至30岁之间,玩网络游戏的时间均在1年以上;

  他们绝大多数在9月30日外测之前即以接触到这款游戏,而接触的媒介主要有二:一是权威网络媒体的报道,二是朋友(包括网友)介绍;

  在开始玩《MU》之前,他们玩的网络游戏有《传奇》、《网络金庸群侠传》、《网络三国》、《天上碑》、《武魂》等,其中尤以《传奇》为最多。

  对《MU》最满意的地方是画风较为华丽、音乐效果好,道具丰富。

  对该游戏最不满意的有三点:一是服务器数量不够,经常满员,登陆困难;二是聊天功能有缺陷,没有形成很好的沟通氛围;三是抢夺战利品方面不够规范。


玩家在《MU》中纵横驰骋

MU的玩家在网吧中常常聚在一起

激烈打怪

  根据以上调查,并综合其他一些信息,我们可以继续推导出一系列衍生结论:

  首先,目前《MU》的流行并没有促进上海本地网络游戏人群的扩大,其现有玩家主要来自先前已经运行的其他网络游戏。所以,可以说《MU》在事实上形成了对其他一些网络游戏的用户的分流。

  其次,《MU》对《传奇》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不光可以通过以上对玩家的直接采访得出这样的印象;在记者走访的整个过程中,除了极个别网吧,《MU》与《传奇》都是网络游戏玩家的主要选择,而在这些网吧中,两种游戏玩家的绝对数量相差不多,但《MU》显然更占上风。

  面对如此事实,记者进一步探询了那些玩家从《传奇》转向《MU》的内因,对此,接受采访者集中反映了几个信息:一、两种游戏类型接近,但《MU》制作更精致,更华丽;二、《MU》刚刚外测两周,充满新鲜感;三、《传奇》练功升级太难,打起来缺少成就感。关于这一点,一位自称每天玩12小时《MU》的玩家的说法最为直接了当——“我现在打《MU》一天平均能升3、4级,玩《传奇》行吗?”

  记者认为,在这几点的背后隐藏有更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首先,“画面制作更为精致”,“更具新鲜感”其实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因为作为一种趋势,今后的网络游戏画面势必越来越精美,而只要是新游戏上市也就都一定会带来所谓的“新鲜感”。但如果这两方面对玩家注意力的影响过于强烈,那么不难想象:今天的《传奇》被《MU》冲击,明天《MU》也同样可能被其他新的游戏所冲击,那么我们的市场是不是就太浮躁了呢?所以,如何踏踏实实的做些工作、增加自家产品的粘性,进而抑制玩家的“喜新厌旧”,应该是厂商今后应该多考虑的问题。

  其次,至于“升级难度”,表面看是一个游戏的设置问题,而往深里说则是一个把握“玩家需要”的问题。记者无意亦无权职责《传奇》的设置——只要是游戏就一定会包含让玩家不满意的地方——可由此引发的一连串潜在问题可能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发展速度惊人,但身处产业链条顶端的决策者们有没有仔细分析过玩家的需要呢?如果确认玩家现有的“需要”存在某种问题,那究竟要不要进行一些导引呢?如果要导引,又该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导引呢……

  经过总结,本节的“问题”似乎比得出的“结论”还要多。这并非所谓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只是记者相信把问题清清楚楚的摆出来,总比意识到问题但因为一时急功近利而装看不见要好。

  运营者言

  记者这次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基层网吧以及其中的玩家,而对于一款游戏而言,代理商的声音无疑是不容忽视的。记者于13日下午对“第九城市”的董事、联合执行官秦洁先生做了简短的采访,布之于此,亦算是本次调查的背景之一。


极富视觉冲击力的《MU》海报

九城的前台

九城宽敞的办公环境

  记者:《MU》外测以来,在线人数一直在迅速增长,面对此种情况,“九城”在添设服务器方面是如何调整和计划的?

  秦:我们在开通外测当天准备了三大组服务器——其中每一大组内套十分组服务器——但还是很快就爆满了。于是,经过工程师连夜抢工,我们在10月1日加了第四大组,3日、4日又连续增加了第五和第六大组。在昨天,我们刚刚加上了第七大组,同时也对前六大组进行了扩容,把每一大组分别增加了两个分组,所以昨天实际上加了24分组服务器。

  在将来,随着游戏的逐渐推广,我们可能会把前七组定为第一区,而后在北京、江浙、重庆、等网络游戏人群基础比较好的地区建设第二区、第三区……

  记者:我们注意到,外测至今,九城还没有在游戏中以及线下组织什么活动对玩家进行导引和鼓动,换言之,目前玩家玩《MU》基本还属于一种类似自发的行为。而从长远来讲,要做好一款网络游戏,没有相应有效市场活动的支持是不可能的,那么九城在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呢?

  秦:关于前期的市场宣传,我们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完成的,比如与新浪游戏和17173进行合作。而且由于网络游戏的先天特性,这种合作在今后也会是我们重要的推广手段。至于线下方面,我们会考虑通过网吧这个渠道来组织一些活动,但由于线下活动比较消耗人力,我们会在稍后再开展这一块的工作。

  记者:那么,你们在利用《MU》游戏本身这个平台组织活动这方面是怎么考虑的呢?当然,我们关注这个问题,是因为觉得九城这方面的决策实际上可以折射你们自己对于《MU》这款游戏本身一些特性的判断。

  秦:不错,有一句话说“单机版游戏是做出来的,网络游戏是玩出来的”,我很同意。在《MU》中设计一些活动来带动和引导玩家是必须的,但怎么设计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游戏本身的特性,比如《MU》的画面很精美,装备很全;还有一方面就是玩家的需要。不过,《MU》现在才刚刚测试了两周,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观察,才能有更准确的把握。

  记者:不管什么样的活动,最终还是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团队来把它落实,您能否介绍一下九城目前围绕《MU》组织的这个项目团队呢?

  秦:目前运营《MU》的团队主要由这样四个组成:客服、技术、市场、销售。其中,人数最多的当然是客服部分,我们计划在这个月底把客服团队发展到60人左右;技术部门主要负责对游戏运行进行24小时的技术监控,这个部门的工作要分四个班次,每个班次两个人;产品、市场部门的任务主要是两个,一是负责吸纳用户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反馈给韩国的技术人员以对游戏及时进行调整;二是随着游戏的商品化,围绕游戏进行各种潜在市场的挖掘与开发,这个部门也是10个人左右;最后就是销售,一共是五、六人整个团队算起来接近90人。

  记者原本还想对《MU》的服务器机房做一些图片报道,但适逢那里添加服务器,因而终于未能如愿。

  结语

  关于记者通过本次调查获得的一些判断和感想已在前文提述及,在此不必赘述。而作为本次调查的一个根本性结论,记者认为《MU》在上海地区的推广确实是相当迅速的。尽管现在还不能说它已经达到如何的高度,但考虑到该游戏的流行基本还是玩家自己推动的结果,我们不能否认它有着相当的发展潜力。

  九城显然还在等待,如果这家公司真如秦洁在采访中表示的,经过“更多的观察”,对游戏有了“更准确的把握”,进而拿出一整套切实、生动、有效的市场支持方案并对游戏本身的内涵做及时的丰富和充实,我们有理由相信《MU》的明天将是美好的。


>>请发表您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