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心的人会留意,再渤海仙岛上,有个叫做飘飘的仙女NPC,她会向你介绍十大名剑,不过都只是说了名字而已,真正的来历见下文,都是古书记载的哦~~
(上4飞星神剑)
品名:單鋒龍虎劍
內容:戰國時代縱橫家鬼谷子,收友一位同時精於劍術與刀法之弟子。臨下山前苦於無兩用又順手之兵器,鬼谷子於是為其打造一把可刀適劍的絕妙武器,其形制為前劍後刀,能刺、能扎、能桃、能劈。兼有刀的氣劈亦含劍之靈動。相傳至今,即為此一極為特殊的單鋒劍。
此劍莖〈握把〉橫刮面呈橢圓形,且較一般劍制為長。可雙手端握,舞動起來,確能如刀之虎虎生風卻又能如劍之翻飛巧捷。所謂:『劍走青,刀走黑』,『刀似猛虎,劍如飛鳳』,『刀立勇猛,劍走輕靈』等等名詞妙喻,單鋒劍皆兼而有之,值得擊劍名家珍藏把玩。
品名:雙龍抱柱昆吾劍
內容:昆吾劍又名錕鋘劍,最早出現在周穆王時代;據傳為西戒貢周之獻禮。根據《十洲記》上記載:『流洲在西海中,地方三千里,去東海岸十九萬里,上多山川積石,名為昆吾。冶其石成鐵作劍,光明洞照如水晶狀剖玉物如割泥。』《拾遺記》:『昆吾山其下多赤金,色如火。昔黃帝伐蚩尤,陳兵於此地,深掘百丈,猶未及泉,唯見火光如星,地中多丹。練石為銅,銅色青而利。』兩部古書的說法雖稍有出入,一為煉石城鐵,一為煉石成銅,但是都以『崑吾』為名,由此可知其名稱乃因採崑吾山上金屬鍛而來。
傳至楚漢箱爭之際,有某將軍仗崑吾劍禦敵,每被傷及握件之手,懊惱萬分。苦思良久,終於發現為護手過於平整所致。於是命工匠將其改成雙角上翹,以架來劍。上陣再試,果然見效;流傳至今即為『雙龍抱柱』之現制。
此劍古樸厚實,卻又鋒利無比。列子有云:『錕鋙之煉鋼,可以切玉。』是為明證。其劍法自成一格,相傳為河北滄縣李玉祥所創,揮灑開來,旋轉自如、擊刺敏捷,深得古今劍客之珍愛。
品名:三才劍
內容:《易繫辭》記載:『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所謂三才即指天、地、人,為感知世界之總成,代表完整無暇,至高無上之意。
古代將領受皇帝旨意出征伐罪,即以此劍為依憑,因此又稱『武尚方寶劍』。既受『天命』,乃代天行道,因此所用之利器,稱之為三才劍。又因銜『國命』,拯民困之戰乃合乎天,合乎地,合乎人,因此又稱三合劍。
其護手以虎頭圖案精雕,代表執劍隻人勇猛如虎,虎威四射,事功必成。又因為將領出征用劍,因此劍質剛冷堅實,光澤皎若寒霜。夜闌撫劍,不禁激躍古人抗敵衛國之雄心,直有辛棄疾:『醉裡挑燈觀劍,夢回吹角連營』之豪情。
品名:四象青萍劍
內容:相傳東漢光武帝武劍於蓮花池畔,騖見蜻蜓飛掠於花葉浮萍之間。或立蓮枝隨風飄搖,或駐足青萍隨波盪漾;其姿輕盈曼妙,如劍之擊刺翩飛,躍矯靈活,遂名其劍為『青萍』。因此其蓮花型護手,一直流傳至今。
《典倫》曰:『昔周魯之寶,赤刀、孟勞,楚越稱太阿…,為三劍、三刀、三匕首,因姿定名,以名其,惜乎不遇薛燭、青萍也。』薛燭、青萍皆為名劍論家,以其名喻名劍,當可理解。《抱赴子》曰:『青萍』、豪曹,鋒之精絕,操者非項羽、彭越,則有自代之患。』李白送族弟單主簿《凝攝宋城主簿詩》:『吾家青萍劍,操割有餘閒。』皆指青萍劍為優質名劍。東漢陳琳《答東阿王鉛》文中曾記載:『君候體高俗之材,秉青萍干將之器。』因此以青萍為劍名,使於東漢應可採信。
今傳習之青萍劍法,據清咸豐元年抄本記載,應為江西龍虎山〈乙辰教及道家劍術皆發祥於此〉天師府老法師潘真人〈號元圭〉所創,計三百六十劍,為目前劍術中套路最長的一部劍法;其動作名稱,無一雷同。國術界對其提倡不遺餘力,亦有專書論述。
此劍劍質輕柔流暢,彈性特佳,是為特色,為廣大習劍者之最愛。
品名:南斗五星降龍劍
內容:此劍劍刃隨波形起伏,自然形成五道曲折,柔美流暢。為南朝梁武帝時,工藝名師陶弘景以二十八星宿之特性,煉製之十三神劍劍之一。按『易經』所言,吾人地位自一至九;龍飛九天固然極盛,但接續無級,必然下墜。因此以『五』為中庸之道,象徵擁劍者之至高至善,遂名『南斗五星』。
另有一說,謂兩漢時期,煉鋼技術初成,鋼質不佳,若以平直造型,則刃口不利且易崩易斷。因此製成曲折狀,以取其切割砍擊之便。此話雖失其唯美之象徵性,但可信度頗高。
此劍確實犀利尖銳、寒氣逼人,為搏殺之利器。因此世代流傳,漸成道家除凶袪惡之法器,遂名降龍劍。
品名:六合純陽劍
內容:宋史載:『關西逸人呂洞賓,百餘歲而童顏,步輕疾,頃刻數百里,人以為神仙。』呂洞賓及呂純陽,劍術高深莫測,所向披靡,且盡斬邪魔,專除惡霸,因此晉身八仙之一受萬民膜拜。其所用之劍,因之成名。而一齣傳頌千古之風流名劇─呂洞賓三戲白牡丹─亦以純銅精雕鮮活的記載在其護手之上,更顯富麗華美。
宋代另一偉大之傳奇劍客─展招,亦以此劍除奸鋤惡,扶善安良,為仁義之綱紀,輔律法之不足,唯一時正義之象徵,純陽劍身價更顯。斯時純陽劍法已兩儀四象之易理為內涵,配合乾三玄,坤六斷之變化並結合外三合“精氣神”、內三合“手眼身”之心法,虛實互用,神妙非常,因此又稱六劍或六合劍,今流傳之純陽劍六十一式,乃是以短兵敵長兵之法,與原劍法之一同難考。
此劍劍形洗煉明快,握感極佳,運轉輕零。靜心端劍,頓覺一股形意勁力,自劍身悠然散發開來,令人愛不釋手。
品名:北斗七星〈白虎〉伏魔劍
內容:南朝梁武帝時,工藝名家陶弘景除為歷代刀劍著書立說外,更以二十八星宿之特性,煉製十三神劍傳世。其中一把形制至為特殊,其劍刃波形起伏,分由一百零六個角度研磨而成,在單一光源照射下,形成七顆耀眼星芒,精妙非常,即為古今馳名之真正七星劍。後人多在劍刃兩面點上七顆銅質圓點,再以直線相連名之七星,則盡失原意。
相傳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祭七星燈,為天下祈福,即手執此劍,其為法劍之勢已定。又因劍刃曲曲折折,形制特異,卻鋒利無比、殺傷力奇大,令人望之生寒,妖魔亦為之喪膽。因此亦成為道家制煞伏魔之法器,統稱其名為北斗七星伏魔劍,與南斗五星劍合稱青龍白虎劍,用為佛道之左右護法或鎮宅寶物。
此劍經天陽潛心改良,去其犀利猙獰,化為典雅華美。且因研磨精巧、做工細膩,刃質極富彈性、重心分寸得宜,遂成藝術精品,榮獲中華民國第三屈民族工藝獎之肯定。
品名:八卦太極劍
內容:太極劍其護手精雕太極圖案,又名八卦劍或八極劍。
太極八卦均為道家至寶,是以三山五嶽,八卦意形合成,循習兩儀四象易理漸進,乃道家練身、護身、驅邪之要物。太極劍法亦將太極、陰陽、五行、八卦、九宮綿密關聯之理,相生相剋,運行變化,以五十七勢流傳,有別於其他剛猛劍路。其每路劍封必帶太極圈花,招招寓意於陰陽之間,起於陰陽之初,變於陰陽之中,應陰陽太極之象。而且,克敵制勝之道,也不在於急攻猛進,而是以靜制動,沾連黏隨,引進落空,以柔克剛。
因此,其劍刃必然溫潤典雅,柔滑流暢。吾人習此劍,一可健身,二可養性,因此,嘗聞武士文人擁劍長嘯:『詩、劍匣,永伴終身。』十為至理箴言。
品名:飛龍九色驚虹劍
內容:驚虹劍發祥於少林寺,其名乃源自一套獨特的劍法而來。相傳為一方外練氣居士,驚見九色彩虹感悟而生,於原來七色相生之外另加陰陽二色,稱之為『九行』。因此該劍法中有母劍九式,每式相生子劍數式,全套劍法由子母劍式相生相息、衍化無窮,進退攻守,連續不絕;尤其一招『飛龍驚虹』即最後的接劍式,右手將劍上拋升起,劍在空中旋轉,再以左手接收,清鋒飄舞,煞是灑脫。名儒劍英仗此劍行走四方,從無敵手,人稱:『驚虹一劍震江湖』,足見此劍法之高深神妙。
此劍握感極佳,劍身舒展流暢,其護手以光芒四射之彩虹為圖案,更見溫潤華美。陳大師即為驚虹劍系傳人,因此該劍製作之嚴謹當可想而知,其輕靈巧敏更是實際玩劍者最珍愛之佳作。
品名:十絕紫微劍
內容:紫微劍屬文人劍之一種,為至聖先師孔子周遊列國時之隨身佩劍。其遊說四方,教化無數之人,古譽其『勁能招國門之關』,並非指其為拔關開閘之大力士,而是指孔子倡導儒家學說,形成中國文化道統,影響中國社會數千年之久,其力之鉅,非常人所及。因此,不論在道德或思想上,皆可稱是引領中國文化發展的一顆星紫微星正為萬星之首,代表至高、至真、至善,亦為文人之表徵;子紫微劍因此而得名。
唯孔子『六藝』說中曾提及詹台子羽提劍斬蛟龍之故事,其弟子冉有、子路更是勇猛善劍之士。因此,文人愛劍自古皆然。詩人屈原嘗言:『身佩寶劍,跨下飛龍,馳聘於天地之間。』;唐代名士李白,十五歲習劍,二十歲仗劍去國,辭親遠遊,嘗言:『劍非萬人敵,文竊四海聲。』古人如此,今人亦然。
此一文人隨身愛劍,自然散發溫文儒雅之氣,卻又蘊涵然壯烈正氣。負琴撫劍,除能開拓心胸、陶冶性情外,更能與古人神交,倘佯在一片詩情畫意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