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鱼雷上的磁性引信和备用击发装置的问题世人皆知,磁性引信于1940年被停止使用,直到1943年才再次投入使用,但意大利的一种航空用磁性引信鱼雷却在整个大战期间得到了广泛使用。德国鱼雷中表现最好的是T-5鱼雷上的TZ5磁性引信,其主要部件是装有两个环绕装置的金属探测器。一种经过改进的TZ6引信则可安装到任何直径为21"(53.3cm)的鱼雷上,但直到战争结束这种鱼雷引信都未得到使用。
多数鱼雷使用的是须状撞击引信,但这种引信不能在自导鱼雷上使用,对于自导鱼雷,其引信装置为安装在鱼雷战斗部尾部的惯性引信。
53.3cm(21")G7aT1型鱼雷使用平台水面舰艇或潜艇
设计定型1933年
投入使用1938年
全重3,369磅(1,528kg)
全长23英尺7英寸(7.186m)
装药661磅(320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6,560码(6,000m)/44节
8,750码(8,000m)/40节
15,300码(14,000m)/30节
推进方式萘烷(十氢化萘)蒸汽推进
备注:由于发现会使鱼雷引擎负荷过大,在战争初期鱼雷很少使用44节的航速,1939年使用的早期的型号则比上述鱼雷航程短约20%。
53.3cm(21")G7eT2及T3型鱼雷
使用平台潜艇及鱼雷艇
设计定型1935年
投入使用1939年
全重3,534磅(1,603kg)
全长23英尺7英寸(7.186m)
装药440磅(200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5,470码(5,000m)/30节
推进方式铅-酸电池电力推进
备注:
T2:两个电池组,每组26个93安培/小时电池。
T3:同T2,但装有电磁感应引信。
T3a:同T2,但电池容量更大(125安培/小时)。
T3b:Marder潜艇的推进部分,最大航速2.5节。
T3c:为Marder潜艇设计的鱼雷,取消了前段电池组.。
全重:2,937磅(1,332kg)
射程/航速:4,370码(4,000m)/18.5节。
T3d:一种超远程/低航速的型号,仅在海港或海湾水域使用。可预设为在直线航线的末段进行曲线或环行运动。
全长:36英尺(11m)
全重:4,885磅(2,216kg)
射程/航速:62,300码(57,000m)/9节。
T3e:另一种微型潜艇使用的鱼雷。
全重:2,961磅(1,343kg)
射程/航速:8,200码(7,500m)/20节。
自导型53.3cmG7eT4,T5,T10及T11型鱼雷。使用平台:潜艇
设计定型1940年
投入使用1943年
全重T4:3,080磅(1,937kg)
T5,T5a及T5b:N/A
T10:3,571磅(1,620kg)
T11:N/A
全长23英尺7英寸(7.186m)
装药440磅(200kg)硝酸化合物
射程/航速T4:8,200码(7,500m)/20节
T5:6,230码(5,700m)/24-25节
T5a及T5b:8,750码(8,000m)/22节
T10:5,470码(5,000m)/30节
T11:6,230码(5,700m)/24-25节
推进方式铅-酸电池电力推进
备注:
因为担心落在苏联人手中,德国哥坦哈芬试验基地里许多关于这几种鱼雷的记录资料都因此不复存在,而关于自导鱼雷的研究早在1936年就已经开始。
T4Falke:第一种被动自导鱼雷,由一种简易的噪音探测装置导引寻的。这种鱼雷是针对攻击商船而设计的,故而其较低的航速仍然可以被接受。
T5Zaunkonig1:英国称之为GNAT鱼雷,用于攻击护航船队中的护航舰只。
T5a:T-5型鱼雷的一种改进型,用于鱼雷艇上。
T5b:与T-5a射程相同,但用于潜艇上。
T10Spinne:由标准鱼雷改装的一种线导鱼雷,其概念于1944年首次提出,但结果无法令人满意。
T11Zaunkonig2:T-5型鱼雷的改进型,其噪音更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