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简介
阿拉斯加级是由于德国海军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DeutschlandClass)的设计特点影响,于是美国决定建造用于破交战的战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阿拉斯加级还在构思中。当美国觉得日本有可能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决定建造阿拉斯加级,当时阿拉斯加级的设计图是采用克利夫兰级(ClevelandClass)轻型巡洋舰的布局,并相应更改。1941年军方得到国会拨款后,军方不急于建造阿拉斯加级。12月7日美国在没警觉下,被日本海军偷袭美国在珍珠港的基地,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为了进一步抵抗日本的进攻,美国海军处了从东岸调动大批大西洋舰队舰艇到太平洋外,还加快建造新式战舰。因此阿拉斯加级在珍珠港事件10日后,正式在纽约造船厂动工。该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12英寸(305mm)主炮,6座双联装Mark125英寸(127mm)副炮,而防空火力是一边建造一边修改。直到首舰完工时,共有14座四联装40mm高射机关炮和34门20mm机关炮。该级属于巡洋舰类,类别为CB。共批准建造6艘,编号CB1~6,实际上阿拉斯加级只建成2艘,其它被因战局和军方优先建造航母而被军方取消。
二战战果
1944年底,两艘阿拉斯加级投入现役,亚洲和太平洋战区上的战局已经明朗化。日本战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所以,阿拉斯加级服役后一直担负为快速航母编队护航的任务。
舰名 舷号 中文译名 建造时间 服役时间 最终使用情况
Alaska CB-1 阿拉斯加 1941.12.17 1944.6.171960.6 退役。
Guam CB-2 关岛 1942.2.2 1944.9.171960.6 退役。
Hawaii CB-3 夏威夷 1943.12.20 1958.6.9 拆毁。
Philippines CB-4 菲律宾 1943.6.24 取消建造。
PuertoRico CB-5 波多黎各 1943.6.24 取消建造。
Samoa CB-6 萨摩亚 1943.6.24 取消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