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曹操,我们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中的那个“乱臣贼子”。虽然,郭沫若的《蔡文姬》问世以后,曹操的舞台形象渐渐地
接近了历史真实,然而,传统的儒家思想评价体系在对曹操的评价上
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夸大的奸诈狡猾的一
面深入人心。
抛开传统观念,跳出《三国演义》的框框,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地看待这一人物,我认为,曹操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董卓之乱后,中原一带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国家四分五裂。正在这个时候,曹操登上了政治舞台。他把统一中国当作自己的政治使命,凭藉其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结束了汉末以来长期存在的豪族混战局面,统一了北部中国,替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为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矗
对于宦官问题的看法、规划义兵讨伐董卓的行动、挟献帝迁都许昌等行为,显示了曹操超然卓越、衡量全局的战略眼光。面对张绣的降而后叛,立即反省自己,展现出很强的自省能力。官渡之战前,袁绍虽然已经准备进军,曹操仍然坚持先铲除刘备。这一行动,不但避免在官渡之战时,因为遭到刘备的袭击,而产生腹背受敌的危机,还让刘备正在成长的势力顿时瓦解,使得刘备势力形成晚了将近十年,减少曹操势力日后成长可能遭遇的威胁及阻碍,显示出果断的决策力。
官渡之战,曹操以不足万人的兵力,对抗约有十余万兵力的袁。,如果不是他具备坚忍的毅力、韧性,又有冒险的精神,不惧危难,官渡之战绝对不可能取胜,日后也不可能成就霸业。
曹操还非常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凡是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不论出身门第,一律加以重用。像张辽、徐晃、乐进等都出身贫贱,后来都被曹操提拔当了大将。
诸多的史实表明,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自汉以来,一直称曹操为“奸雄”,甚至“奸臣”,无非是因为,他玩弄了一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但是,如果说他的天下是从汉献帝的手中篡夺过来的,那就有些不合事实。因为当曹操出现在历史舞台上的时候,起义的农民军已经粉碎了东汉王朝的天下,当时的汉献帝除了一件褴褛的皇袍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像这样一个皇帝还能从他手里篡到什么?曹操的天下是自己打出来的,不是从谁的手里接收过来的。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曹操也是当之无愧的。
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不少武将喜欢附庸风雅写写文章。可是,既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少之又少。数尽历代英豪,亦不过曹操、辛弃疾、王阳明等廖廖数人而已。而在这几个人中,曹操的文学成就更显卓越。
他博学多才,雅好辞章,礼遇文人,创造并领导了建安文学集团,开创了文学上的一代新风。
《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诗,艺术水平都达到很高的境界,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至今不衰。像“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一句,语言平白浅易,却令人回味无穷,堪称“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绝句。
《蒿里行》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句,短短十字,就将连年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得淋漓尽致,与“凭君莫话封候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句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一个从马上征战得来天下的杰出军事家,能够发出这样的感叹更是难得可贵。《观沧海》中“日月之得,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气势非凡,反映出作者的豪放旷达。《龟虽寿》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更是千古不朽之名句。
纵观曹操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马上平定天下,笔上著诗传世,如此成就,古今几人能够?
正如鲁迅所说的:“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在历史大舞台上挥洒的是王者的风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