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区首页 | 游戏介绍 | 操作指南 | 人物职业 | 魔法技能 | 地图简介 | 物品装备
怪物图鉴 | 聊天交友 | 房屋系统 | 组队杀敌 | 任务大全 | 疑难解答 | 官方新闻
攻略心得 | 心情故事 | 百家争鸣 | 玩家靓图 | 游戏相册 | 相关下载 |
新 手 入 门
[进入游戏]
游戏下载

[操作指南]
界面介绍 操作指引
新手入门

[资料速查]
职业介绍 魔法技能
地图简介 武器介绍

需 求 配 置
 操作系统:Win98以上
 CPU:PIII 500以上
 内存:128MB
 硬盘空间:640MB 以上
 声卡:支持DirectX8.0
 显示卡:16MB以上3D卡
 网络:56K调制解调器

游 戏 信 息
 游戏名称:大清帝国
 游戏类型:3D·ARPG
 运营公司:宝德网络
 官方网站:点击进入
 客服:0755-83350500
 客服信箱:点击进入

新浪游戏 > 网络游戏 > 大清帝国 官网 编辑:猫猫雷 美术:天狐
康熙帝没想做的三件事
作者: p128881 2004-02-19 18:24 火爆论坛 网友投稿

  康熙帝做了许多对中华民族有利的好事。其中最主要的是,初步奠定了中国辽阔疆域的版图。这也许是他对中华民族历史最伟大的贡献。

  这些暂且不说,我想换一个角度去看看他。其实,他的在中国皇帝序列中执政时间最长的62年的历史,颇堪玩味。仔细考量,这位伟大的皇帝,在漫长的62年的执政生涯中,有三件他没想做的事。

  这三件事是:一是没有妄杀功臣;二是没有迫害士子;三是没有大兴土木。

                

  先说他没有妄杀功臣。

  作为一个皇帝,错杀个把人或一些人,本不足怪,是其份内应有之事。即使是错杀了一些功臣,亦不足怪,也是可以理解的。我想说的是妄杀,或叫嗜杀,就是有计划分步骤地滥杀,而且矛头直指功臣。

  开国皇帝大都有这个癖好,或者叫恶习。其中,以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表现得最为突出。朱元璋是中国皇帝中惟一一位贫苦农民出身的。他是由农民起义领袖而变成封建国家皇帝的。他的皇位的取得是非常艰难的。这位贫苦农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贫苦。而是穷到衣不避体、食不裹腹的程度。全家9口人,一次饥荒就饿死了5口。家里养不起,朱元璋只得于17岁时出家当和尚。谁知寺上也养不起,他只好走出寺门,作了一介云游僧。这一流浪,就是3年多。云游僧和穷乞丐没有什么区别。他尝尽了人们的白眼,饱受了世间的饥寒。他是由社会的最底层一跃而为人世的最顶端。一个地狱,一个天堂,这个天渊之别,在他的心里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他深知,他所享受到的一切荣华富贵,都是因为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要想子子孙孙永享富贵荣华,只有保住皇位。有了皇位,就有了一切;没了皇位,就没了一切。皇位就是一切。这个看法,应该说是正确的。但是,怎样才能保住皇位呢?他的回答却出人意料。他认为,只有把和他一同打天下的勋臣故旧斩尽杀绝,皇位才能保住。因为他对这些勋臣故旧了若指掌,深知他们在智慧、才气和能量方面,都远远地高过他的子孙,因此,他便向他们下手了。

  于是,朱元璋以莫须有的罪名制造了两个大案,兴起了党狱。

  一个是胡惟庸案。他是淮西定远人,是朱元璋的故旧。朱元璋登基,任命李善长为左丞相,徐达为右丞相。左比右大。李善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朱元璋对他颇存顾忌,因此于他当左丞相4年后,以才58岁的李善长年高有病为名,让他告老还乡了。李善长早已推荐并安插了胡惟庸,因为他们是同乡。胡惟庸于洪武三年[1370年]进入中书省,任参知政事,后在7年内连升三级,即中书左丞、右丞相、左丞相。到洪武十年[1377年],他已经变成了皇帝之下第一人,位极人臣了。

  当了左丞相的胡惟庸,不知自重,专横跋扈,结党营私。这就对皇权构成了威胁。朱元璋设想,干脆裁撤中书省衙门,不设丞相一职,以防皇权被窃。于是,在洪武十二年[1379年],即胡惟庸当上左丞相仅2年时,朱元璋不动声色地发动了一次大清洗。他借故逮捕了左丞相胡惟庸、右丞相汪广洋及一批官员。他们一被“双规”,立刻变成了阶下囚。善于猜测皇帝意图的官僚们,一哄而起,纷上奏折,痛揭胡、汪二位的丑行。有的没的都说。结果,先处死了汪广洋,第二年又处死了胡惟庸,连同被处死的还有一大批官员。朱元璋杀人,讲究株连。不杀则已,一杀就是一家。他们二位的罪名差不多,都是专横跋扈,植党营私,蒙上奸欺,谋危社稷。但从揭发的材料看,是事出有因,查无实据。胡惟庸案处治的当年,朱元璋借机裁撤了中书省,收回了丞相权。但是,胡惟庸案并没有完结。此案一直迁延了10余年。

  朱元璋把胡惟庸案当作一个捕人的巨网,并不收绳。在以后的10余内中,他随心所欲地陆续往里装人。而且,他也明知,胡惟庸案根本构不成死罪。他必须罗织更多的罪名,把此案定成铁案,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他可以作到心想事成,果然,又给胡惟庸添上了一个十恶不赦的通虏的罪名。说他勾结明朝的死敌蒙古和日本。所谓通虏,就是里通外国。有人栽赃说,彭德怀里通外国。当时不觉悚然一惊,元帅怎么还干这种事。也许当时明朝人的感受和现在是大同小异的,不可理解。前苏联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就爱说某某是间谍,秘密逮捕,秘密处死。想要处死谁,这个罪名大概是最简便的。

  这个案子一直牵连到告老还乡的第一任左丞相李善长。他被家中恶奴告发,说看到李善长和胡惟庸在一起谈话,说什么没听着。只见胡惟庸说话,李善长点头。这也就足够了。再加上点别的什么。于是,在打天下时被朱元璋赞为萧何的77岁的李善长被赐死。一族男女老少70余口,满门抄斩。还好,还留下了朱元璋的亲生女儿临安公主的丈夫,也是李善长的长子李祺,及其他们的两个儿子。这也许是朱元璋大屠杀的惟一的一次例外。

  胡惟庸案一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才算告一段落,网绳暂时收起。10余年来,粗粗算去,共杀了大约3万多人。

  人们还没等喘过气来,运动又来了。朱元璋很不幸,他寄予全部希望的年仅38岁的皇太子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一病身亡。这也许是老天爷对他嗜杀无辜的惩罚。这对于65岁的朱元璋来说,不啻当头一击。他左右权衡,最后选定了16岁的皇太孙朱允文[左加火旁]为接班人。朱元璋担心皇太孙势孤力单,便下定决心再进行一次大清洗。他要把功臣宿将收拾殆尽。

  这就有了蓝玉案。蓝玉是朱元璋的一员战将。因战功累累,被朱元璋比喻为大破匈奴的汉代名将卫青和唐代名将李靖,并封他为凉国公。即是“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但在他回京上朝的当天即被捕,第三天就被处死。以后便是一连串的滥杀。因朱元璋年事已高,时不我待。这次是快刀斩乱麻,只用了两个多月,就杀了1.5万人。

  除以上二案外,还处心积虑地处死了一批他认为是后患的耄旧老臣,如徐达等。

  到71岁朱元璋死,功臣宿将几乎被他杀光了。

  朱元璋有一个理论,睡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别人还有一个理论,修正主义分子就在你的身边,你怎么办?警惕性之高,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元璋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杀人就不必手软了。真可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我怀疑晚年的朱元璋神经有问题。但也只是怀疑而已。

                

  但是,康熙帝没有妄杀功臣。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祖父皇太极建立清朝,这两朝是在东北。父亲福临进驻北京,在位虽18年,但死时也只有24岁。所以,康熙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是,他实质上是不是开国皇帝的开国皇帝。然而,他所实行的却是开明宽松的政策。

  康熙帝不滥杀人。对结党擅权的辅政大臣鳌拜的处治,就是一个明显的实例。康熙帝智擒鳌拜后,立即宣布鳌拜种种罪行,最后总结说:“贪聚贿赂,奸党日甚,上违君父重托,下则残害。生民,种种恶迹,难以枚举。”[1]康熙帝既然作了明确表态,康亲王杰书等议政大臣便以极左的姿态,毫无顾忌地上了一道奏折,列出鳌拜的欺君擅权、结党乱政的30条大罪,并提议对鳌拜等予以严惩。对鳌拜一族,鳌拜本人,革职立斩;其亲子、兄弟亦立斩;妻和孙,罚为奴。家产籍没。其族人有官职及在护军者,一律革职。对鳌拜的同党,如辅政大臣遏必隆等列出姓名的24位高官显宦,则建议分别立绞、立斩或凌迟处死。

  面对这一要求立即严惩的奏折,康熙帝并没有头脑发热。他再次召见鳌拜,尽可能地弄清事实真相。本着“法外施仁,区别对待”的原则,康熙帝对鳌拜一案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处理。鳌拜,以功免死,终身软禁。其兄赵布太、其子那摩佛,从宽免死,加以拘禁。遏必隆,“无结党之事,免其重罪,削去太师及后加公爵。其原有一等公,仍准留与伊子”[2].过了几个月,又“特为宽宥,仍以公爵,宿卫内廷”[3].有几位还免罪留任,如山陕总督莫洛、山西巡抚阿塔、陕西巡抚白清额等几位封疆大吏,就都留在了原任。内外满汉文武官员,当时由于畏其权势而不得不依附者,也公开宣示,不予查处。此一大案,仅处死了9人。

  为防止株连,对互相揭发告密的,公开制止。同时,又对被鳌拜迫害的官员,一律平反昭雪。一场大案,只用十天就处理完毕。从中不难看出,康熙帝举重若轻的处理复杂问题的才能。当然,他其时只有16岁。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肯定是起了关键作用的。

  康熙帝对三藩中尚藩的裁撤,也是很讲策略的。平南王尚可喜坐镇广州,辖广东。吴三桂反叛后,尚可喜没有跟着造反,依然忠于清廷。那时,西边的吴三桂反,东边的耿精忠反,尚可喜腹背受敌。但他毫不动摇,坚决听命于朝廷。后来,尚可喜病故。其长子尚之信跟随吴三桂反叛。再后来,吴三桂病死,尚之信又投降了清朝。最后,康熙帝处死了尚之信,但对忠于清廷的尚可喜则加以优恤。对他的妻氏和儿子都给予宽免。这种区别对待的策略,使他轻松地裁撤了三藩。

  终其一朝,62年来,康熙帝始终没有滥杀功臣。

  他的心理素质是比较好的。

                

  次说他没有迫害士子。

  士子,就是儒生,就是知识分子。有些皇帝就是看不惯士子。他们总是要找士子的碴,小则训斥,大则治罪,直至砍头。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在公元前212年的一大事件,距今已有2200余年。前些年,有人煞有介事地分析道,什么轻儒、重儒,什么法家路线、儒家路线的。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儒士们在下边议论了他。他认为,是讥讽了他。这是对他的大不敬,一怒之下,就亲笔圈点了460余人,在都城咸阳公开处决,以儆天下。儒士们犯的是言论罪。议论的内容涉及到他,他不能容忍,故有此发作,与什么主义、什么路线无关。儒士们大可不必为他开脱。前些日子看一本什么书,书名忘却了。但书中有一句警世怪言却记得清楚。有个当代一方诸侯出言不凡地说,知识分子就是贱,你三天不收拾他,他就肉皮发痒。在此郑重声明,我引的是原意,不是原话。是的,这些知识分子是有些贱,人家杀了他,他还给人家找理由。什么主义、路线的。这不是发贱吗?而且是发洋贱。是舶来品。

  其实,秦始皇只坑了460个儒,算不了什么。一个伟人就这么说。比秦始皇成绩大得多的皇帝,所在多有。而且,因为皇帝的智商绝对地高,杀人的理由也就十分奇特,一般人是难以想象的。明太祖朱元璋,对儒士文人就又利用,又杀戮。他大兴文字狱。因为他当过乞丐式的和尚,云游时也许被人骂过盗贼,而且自己虽然当了皇帝,也感到不大理直气壮,所以,对有些字眼非常敏感。比如,“贼”、“寇”、“光”、“生”等字,他都怕听。朱元璋有喜庆的日子,让人们呈表祝贺。这些贺表都出自各地学校的名儒之手。贺表上都是一些颂扬吹捧的语句。但是,谁也想不到,这些颂扬吹捧的语句居然也出了毛病。如“垂子孙而作则”、“作则垂宪”、“建中作则”,他鸡蛋里挑骨头,硬说这里的“则”是“贼”的意思,是在骂他当过贼。有一个贺表颂扬他:“天下有道,望拜青门。”他硬说,“有道”是“有盗”,骂他是强盗。“青门”是“寺庙”,讥他为和尚。有一个贺表称“遥望帝扉”,他又看出了话外之音,说“帝扉”就是“帝非”之意[4].最典型的是,有一个贺表颂扬道:“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富于联想的朱元璋,听罢雷霆大怒,斥道:“这个腐儒竟敢如此侮辱我!”他认为,“生”者,“僧”也,骂他当过和尚:“光”者,秃也,说他是秃子:“则”者,贼也,骂他作过贼。他下令,对以上进表者一律处死。

  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这样的:“[阿Q]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但可惜他体质上还有一些缺点。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5]鲁迅的讽刺挖苦,可谓入木三分。其灵感也许来源于朱元璋的文字狱。但其所讽刺的现象则决不止朱元璋个人。护短,对一个人来说,只是一个人的缺点;护短,如对一个民族来说,则是一个民族的毒瘤。

  其实,论起文字狱,最富创造性的还是康熙帝的孙子乾隆帝。《清代文字狱档》中所记载的乾隆六年至五十二年的大小文字狱有60余件,远远超过了他的祖父与父亲。有一案该档未载,即“伪孙嘉淦奏稿案”[6].该案缉捕达1000人以上,受处分的督抚大员就有10多人。

  而康熙帝只处理了2起文字狱案。最典型的是对《南山集》案的处理。翰林院编修戴名世私下编撰了有关明末清初的历史著作《南明集》,大胆用了南明永历的年号,这触犯了清朝的大忌。这是反叛清朝的铁证。事发后,刑部提出要株连九族。康熙帝十分冷静,他认为应从大局出发,处理过重,不利于团结。因此,只杀了戴名世一人,其余原定处死的100来人改为流放宁古塔,一共处分了300多人。以后又起用了为《南山集》作序的古文家方苞,并任命他为武英殿总裁。

  康熙一朝,对士子是尊重的,也是重用的。这和康熙帝熟读儒家经典、深得儒家精髓,是紧密相关的。他对儒士文人是真正的重视,诚心的尊重,不是虚挂在口头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上。在他执政的62年间,知识分子比较平静,没被折登。

                

  后说他没有大兴土木。

  皇帝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往往搞得民不聊生。有时甚至促成了人民造反。

  秦始皇修长城,筑直道,营宫殿,造陵墓。到底动用了多少人力,史无统计。最近葛剑雄教授著文《秦皇汉武究竟征发了多少人力?》[7],对此作了精辟的分析。据他分析,秦时全国人口大体为4000万,而被额外征发的人力为100万,占2.5%.好象是不重。但是,这100万人服役的地点是在咸阳一带和北部边疆,当地无粮,必须由外地输入。他认为,额外征发和远途运粮的人力加在一起,达2000万。也就是说,全国人口的一半是去服徭役了。

  我们假定他的分析是正确的。那就可以看出,秦时徭役有多么重。无怪乎陈胜、吴广要造反了。秦二世而亡,也就不奇怪了。

  而康熙帝一朝,很注意人民的休养生息。他对于黄河肆虐、漕运阻断,深为忧虑。主政之初,他就把河务、漕运和三藩等三件大事写成条幅,悬挂在宫中的柱子上,时时提醒自己。由于康熙帝的重视,黄河水患终于得到了治理,运道也得到了改善。这就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也较为稳定。在农业上,康熙帝鼓励垦荒,推广良种,轻徭薄赋,蠲免钱粮。尤其是实行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税收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国库的收入也大大地增加了。总之,康熙帝没有大兴土木。

                

  康熙帝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皇帝。他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他主张“以德化民,以刑弼教”,反对不教而诛。对自己、对未来,他胸中有一个理想境界:“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体群臣,子庶民。保邦于未安,制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寝寐不遑。宽严相继,经权互用,以图国家久远之计而已。”[8]这是康熙帝心中的乌托邦,恐怕也只能部分地实现。

  康熙帝没有做的三件事,对官员、对士子、对子民,无疑是有利的,对国家则更为有利。

评论 火爆论坛 网友投稿
官方网站:www.dqonline.com.cn
游戏运营:宝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客服邮箱:dq@powerleader.com.cn
客服电话:0755-83273230/8327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