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苹果iPad成败博弈:Pad能否再次改变世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6日 14:15  大众软件  已有_COUNT_条评论

  iPad要切入哪里?要革了谁的命呢?有人说是电子阅读设备,因此批评它的屏幕有损视力,不如电子墨水技术;有人说是MP4等个人多媒体播放设备,因此批评它没有提供16∶9的宽屏幕;有人说是平板电脑,其实这类产品早就名存实亡,有没有MAC OS、HDMI、外置键盘根本不重要……其实这些论点都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

  iPad是一个加强版的iPod touch么?诚然,iPad与iPod touch的相似度非常高,除了屏幕尺寸,几乎找不到更多外在区别了。屏幕尺寸能给应用带来多大的改变?别疑惑,恰恰是屏幕尺寸决定了它们有本质的区别。举个例子,主流液晶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在接口规格、分辨率、面板类型等许多方面都很接近甚至相同,但很少有人会把液晶显示器放在客厅里当电视用,原因很明显——屏幕尺寸。而且iPod touch是苹果个人多媒体播放器产品线中的旗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优势明显,苹果没有必要再制造一个新旗舰去“左手打右手”。

  有人认为从产品命名上来看,iPad就是“平板(电脑)”的意思。如果这么想的话,那iPod要改成iMP3了。实际上除了iPhone的命名直接来自产品类别之外,苹果产品的命名大都是对该设备主要特点的说明。比如,iPod touch说明了它的操控方式,iPod shuffle说明了它的功能特点(shuffle在英文中有打乱次序或洗牌的含义),MacBook Air表示这款产品“轻如空气”,所以iPad的意思应该只是说这款产品的造型如同一个便签本或垫子(Pad在英文中的含义是垫子或便签本),而平板电脑的英文学名是“Tablet PC”,与“Pad”毫无干系。 另外,苹果也没有必要去为一种“名存实亡”的产品摇旗呐喊,要知道“Tablet PC”在欧美市场已是各厂商避之不及的名词。

从现场公布的iPad的定价策略来看,价格略微偏高,但这是乔布斯的一贯战略,很快相同价位上不断提升配件的新品就会让用户觉得便宜了

  那么iPad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答案很简单,iPad最像英特尔的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网终端),MID的硬件配置和盈利模式将被苹果重新定义——iPad是来革MID的命!

  3.iPad、MID和平板电脑的纠结

  首先需要澄清一下,MID这个名称,是由英特尔提出的,但并没有得到业内的广泛认同,因此这一类型产品目前还没有形成公认的名称。所以苹果不认为iPad就是MID,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不是简单地将iPad定义成MID的跟风之作,只是说iPad在许多设计诉求上与MID一致,它们是同类产品,但现有的MID并未完全实现英特尔最初的构想。不过必须承认,因为英特尔率先开了头,也作出了相对完整的发展规划和第一批产品,所以其后出现的类似产品难免会被习惯性地称为“MID”。其实我们无需在命名方式上过多纠缠,那不过是一场文字游戏而已。

  iPad选择了9.7英寸LED背光触摸式液晶屏(分辨率为1024×768),主频为1GHz的A4单芯片平台,并搭配了16/32/64GB闪存。从屏幕尺寸上看,iPad介于上网本和其他手持终端设备之间,屏幕大一点则影响便携性,小一些则影响使用的舒适性和信息容量。这个定位与MID是相近的,但提供了比MID更好的使用体验。同样的东西不是没有,爱可视在2009年年底就推出了类似的Archos 9 CEO,它采用8.9英寸LED背光触摸式液晶屏(分辨率为1024×600),基于英特尔凌动Z510处理器(主频为1.1GHz),搭配容量为60GB的1.8英寸硬盘,并且运行Windows7 Starter Edition操作系统,实际上就是一款增强版的MID。

  有人可能要嚷嚷了,这东西的中文官方主页上可是顶着“平板电脑”的名号的!好吧,确实如此,这也是其“有趣”的地方。在这款产品正式发布之前,通过与爱可视营销人员交流本刊记者了解到,为了Archos 9的定位爱可视内部曾有过激烈的争论。欧美区的销售人员认为如果说它是早已过气的“Tablet PC”,那么在欧美市场将引起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反感;而中国市场的销售人员则主张“平板电脑”在国内还是高端产品的象征,使用这一名号有助于产品的营销。最后,出于整体营销的考虑,爱可视选择了一个折中方案,那就是在中国市场归类为“平板电脑”,而在欧美市场则称为“PCTABLET”。另外,“CEO”的标识后缀也只在中国市场使用。

  一场小小的文字游戏,却着实反应了欧美与中国市场的差异。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国外多是用“Tablet PC”来质疑苹果,而国内则是用“平板电脑”去作为iPad的定义。所以,本刊记者再次强调,不要太在意这样的文字游戏。

专门为iPad开发的《极品飞车》游戏,至于品质如何还需要有货之后再做考量

  4.英特尔的MID构想

  MID的设计构想,才是最能说明iPad与其相似的地方,也是它们的本质所在。

  MID的初衷是设计一种屏幕尺寸介于上网本和智能手机之间,满足用户“随时随地上网”和视频/音乐欣赏、休闲游戏和基本的办公文档处理的新型个人终端设备。由于担心与其他产品线冲突,英特尔和微软对硬件配置、操作系统等方面做了诸多限制,所以MID的发展也遇到了与上网本类似的难题,硬件配置无法满足用户的应用需求,上文提到的Archos 9就是试图打破这种桎梏的产品。

  其实英特尔并不是一个如此短视的企业,在与MID相关的发展规划中,即将于2010面市的Moorestown在MID计划之初(2008年)就已经开始研发了,其设计目标当时就被确定为低功耗、小尺寸的单芯片解决方案,提供WiFi和3G无线网络支持,以实现“随时随地上网”的构想,同时还要保证拥有一定的性能,满足休闲娱乐和简单办公的需求。可以想见,英特尔希望MID能成为消费者获取信息和娱乐全新平台。

  MID在屏幕方面采用触摸式液晶屏,最小尺寸为4英寸,最大则在10英寸以内,以保证最终产品具备出色的便携性和良好的使用体验。同时Moorestown平台还可延伸至高端智能手机和上网本。实际上,在iPad发布之前,英特尔于1月中旬向媒体展示了基于Moorestown的两款示范性产品,一款是LG开发的GW990手机(预计2010年下半年上市),另外一款则是与今天的iPad近似的Open Peak ODM,不过Open Peak ODM正式上市还要等到2011年。

针对iPad设置的应用下载商店,iPhone的很多应用软件都可以被无缝平移过来,事实上这才是支撑乔布斯牛气冲天的最大资本

  受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Moorestown的许多构想还无法实现,率先发布的凌动处理器虽然在体积和功耗控制上已取得极大进步,但其配套芯片组和移动网络支持等功能还停留在笔记本电脑的设计框架里,极大地限制了MID的发展。最终,凌动平台几乎嬗变为上网本专用,而按照英特尔的计划,这一块市场本应属于其超低电压系列处理器的,这让英特尔非常为难。

  另一方面,产品的功能和定价是也能充分体现其商业目的的信息。从英特尔的MID发展规划来看,iPad的在功能诉求方面与它的理想目标是一致的,而iPad目前499美元~829美元的定价也正好与现有的MID价格重叠。这绝对不是什么巧合,只有为了争夺相同的市场,两个不同品牌的产品才会在功能诉求和价格定位上如此心有灵犀。

  5.屏幕的争夺也是时代王者的争夺

  从2008年至今,MID的发展并不理想,甚至有人担忧它重蹈平板电脑的覆辙。但是英特尔为什么在经历平板电脑的切肤之痛后,仍然坚定地推广MID,而苹果又在此时突然加入呢?原因是MID类产品的争夺,很有可能促成一个划时代王者的诞生。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不妨换一种思路,推敲“屏幕”的演进历程。

  人类对信息的重视从何而始已无从追溯,但可以肯定的是,每当承载信息的新载体出现时,都伴随着滚滚的财源和难以计数的边际利益。从报纸杂志到广播,从广播到电视,从电视到互联网,从互联网到移动网络,谁控制了新的载体谁就把握了时代的脉搏。这其中从广播电台到电视,是一个颇具意义的转变,从此我们的信息和娱乐都开始建立在屏幕之上,新闻、综艺节目、电视剧、电影、电子游戏……因此我们姑且将电视机称为“第一块屏幕”。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显示器逐渐取代电视机称为人们获得信息和娱乐主要手段,随之诞生了规模庞大的互联网经济,英特尔、微软、谷歌等业界巨擘无一不是在互联网时代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因此显示器可看做“第二块屏幕”。当业界开始寻觅“第三块屏幕”时,出现了新的变化,移动设备和移动网络(尤其是3G)加入了,使其中的争夺变得复杂化。人们一度认为手机将成为“第三块屏幕”,但最终却发现手机无法承载全部的信息和娱乐需求,即便是智能手机也存在不小的局限性。

  本刊记者认为“第三块屏幕”是强调移动性的屏幕,而在革命性的显示技术普及之前,它只能通过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的集合(甚至包括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来化解屏幕尺寸对应用的限制。第二块和第三块屏幕之间会经历一段较长的共存共生,才能完成时代的更迭,因此就需要一个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新设备——苹果和英特尔都相中了MID类的产品。

  英特尔希望通过MID平台的辐射,巩固自己的既有优势,同时抢占手持移动设备的市场份额。对于苹果而言,第一块屏幕的争夺没自己什么事,第二块屏幕的利益被微软、谷歌、英特尔等对手瓜分,故而第三块屏幕的争夺就至关重要。现在,苹果凭借App Store和iPhone在第三块屏幕的争夺中抢得先机,为了巩固成果、扩大优势,MID类型的产品就成为必然之选。只有依托App Store和iTunes,通过iPhone和iPad组合,苹果才有争夺新时代王位的资格。

  重要的是,在这个以第二块屏幕为主的时代,第二、三块屏幕将共同存在很长时间,MID类产品的重要性愈发突出。设若苹果通过iPad占领了MID类产品的市场,不仅能抵御对手的进攻,甚至有可能完成一次“逆袭”——依靠融合iPhone OS和MAC OS特性的新操作系统和iPad、Mac Book等产品,实现移动平台和PC平台的通用应用环境,再次参与“第二块屏幕”的争夺。因此,iPad之于苹果,并不是一款普通的产品。

  6.资源才是真正的杀手锏

  在iPad发布之时,苹果表示,目前App Store拥有200万个应用程序和游戏,其中有14万可直接运行在iPad上,而整个App Store的下载量已达30亿次。实际上App Store中的所有应用软件和游戏都能运行在iPad上,只是由于屏幕尺寸和分辨率与iPhone不同,它们的界面表现会受些影响而已。

  200万、14万、30亿,这些华丽的数字背后体现了苹果的资源优势,意味着苹果已经成功地将这个行业中主要的开发力量和内容供应整合在自己的旗下,这种近乎垄断性的资源优势正是当初Windows剿杀MAC OS的最强武器。对苹果而言,如何将App Store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是最重要的,iPad就是为这一目的服务——利用iPad占领MID的市场,争夺用户、蚕食对手在上网本甚至超便携笔记本电脑市场中的份额。伴随iPad一同上市的全新iWork则进一步暴露了苹果的野心,如果它能提供理想的办公应用体验,将使前面所说的“逆袭”提前开始。

  “苹果式革命”的本质就是对该领域内资源的抢夺和控制——内容资源(iTunes、iBooks)、开发和应用资源(App Store)、用户资源(iPod、iPhone、iPad)。需要强调的是,在资源方面先行一步的苹果,完全可凭借各种繁复周密的协议来阻止其他人对这些资源的觊觎。这也是为什么iTunes存在这么久,却一直难以出现有力的竞争者的原因。

  同时竞争对手在各方面已落后许多:诺基亚没能实现手机制造商到内容和服务提供者的华丽转身,受困于Symbian系统错综复杂的版本和陈旧的研发思路中;谷歌的Android刚刚起步,还无法撼动App Store的优势;微软根本没有想过为MID开发专用系统,Windows Mobile系统在iPhone OS面前也无优势可言;以往战无不胜的“Wintel”组合在MID上分道扬镳,英特尔只好自己开发基于Linux的Moblin系统,并开始经营自己的应用软件商店“AppUp Center”,想与App Store叫板还需假以时日;至于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如何在这个经济寒冬中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根本无力与苹果展开全面竞争。

  所以,iTunes、App Store和即将到来的iBooks,就是我们认为iPad一定会获得成功的原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转发此文至微博 已有_COUNT_条评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报道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