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十年间,网络游戏在我国从无到有,再到拥有1380万在线玩家。在我国网络游戏迅猛发展的同时,却有76.3%的网民有过虚拟财产被盗的经历。虚拟财产立法举步维艰,网络安全技术的完善也非一朝一夕。那么,在财产的虚拟时代,该如何规避风险呢?
随着网络游戏的逐渐风靡,已属老生常谈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从简单的黑客侵扰上升到集虚拟法律体系和虚拟经济体系等多层面于一体的新时代命题。但由于网络世界的特殊
性,为虚拟财产贴上明确的法律标签还尚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
虚拟财产保护,还要“虚拟”多久?
网络世界的实买实卖
我国网络游戏起步10年,已经成为全球网络游戏产业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人们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认识,最直观的莫过于网络游戏币和游戏装备。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的网吧里游离着一群特殊职业者,他们投入金钱和精力在网络游戏里拼杀,所获得的精良装备则在网上以高价出售。还在湖南师范大学读大三的龙辉虽然还是校园一族,但他已经靠虚拟装备交易自理了学费和生活费。他玩得较多的是一款名叫“热血传奇”的网络游戏。像他这样比较专业的玩家,哪些地方容易“生钱”和“生装备”已了如指掌,所以总能卖到比较好的价钱。
虽然这一切显得那么令人羡慕,但厄运也会不时“光顾”这些网络生意人,一些待售的装备竟会无缘无故地被洗劫一空。被盗者痛心不已又投诉无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76.3%的网民有过虚拟财产被盗的经历。
技术手段难辞其责
对于虚拟财产保护,作为根本保障的技术手段自然难辞其责。网络虚拟物品的频频被盗,使得虚拟财产保护本身成为网络安全技术的一大软肋。从网络技术手段上讲,如何防止虚拟财产被侵害,并为虚拟财产所有者提供更为安全可靠的保护手段,这是网络技术不得不正视的一大课题。
湖南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副院长孙星明教授认为,关于虚拟财产的保护,目前有三种方式可用,即数字签名、密码技术和数字水印。数字签名技术是用来保证信息完整性的一项安全技术,可以解决否认、伪造、篡改及冒充等问题;密码技术就是添加用户名和密码;数字水印则是嵌在数字产品中的数字信号,水印的存在要以不破坏原数据的欣赏价值、使用价值为原则。
针对虚拟财产的保护,人们对网络安全技术的要求与网络安全技术本身的发展呈水涨船高的态势。人们对网络安全技术的要求很高,同时由于一项技术的使用者越多,其被攻破的可能性越大,所以虚拟财产保护技术被迫着不断前行,而且由于不断被攻破而形成一种很窘迫的境遇。“从理论上讲,密码很容易破解的。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偷窥盗窃的方式获得密码;另一方面,某些人可以运用高端的技术如运用木马等来获知某台电脑的全部信息,这其中自然包括密码。”孙星明说。
他认为,在游戏开发商提供游戏软件时,就应当提供相应的技术保护手段,如果出现虚拟财产被盗的情况,若是因为开发商没有提供很好的保护手段,那么相应的责任应当由生产商来承担,而如果是玩家自己使用不当,则是个人的责任。
“从传统观念角度来看,只要一项技术有漏洞,法律的制订就会推迟,”孙星明说,“而要使技术达到百分之百是不可能的,这将导致立法可能还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如何规避虚拟财产风险
消费者要履行相关义务,遵守网上诚信规则。
在虚拟游戏中,运营商们常常会要求用户在注册时填写真实的身份信息,如姓名或身份证号等。如果用户提供的是虚假信息,不但对运营商了解软件用户的基本情况不利,在消费者的虚拟财产遭到侵害时,还会因为无法确认用户的身份而妨碍执法机关掌握全面真实的资料,很容易令网络盗窃者逍遥法外。
运营商要秉承对玩家负责的服务态度。
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最大利益,无节制地发行网络游戏币,令虚拟金融世界面临“通货膨胀”的危机,玩家如获至宝的装备可以在短时间内变得一文不值。运营商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会让消费者失去信心,无益于网络金融体系和安全体系的建立。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采取有效的网络防护措施。
在网络游戏中盗取密码的手段归结起来大体不过三种:一是远程控制,通过拦截用户的输入窃取账号、密码;二是用“木马程序”盗窃账号、密码;三是利用系统漏洞,在本机植入“木马”或者远程控制工具,进而偷盗相关信息。所以,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为电脑安装网络安全工具至关重要。不要随便安装和使用来历不明的软件。
在虚拟财产被盗之后,要采取妥善措施。
虽然目前我国在此领域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条文,但种种迹象表明保护虚拟财产是未来网络安全和法制建设等方面的趋势。根据公民的私有财产要受到保护等法律精神,消费者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在虚拟财产遭到侵害后,不要抱着自认倒霉的心态,而是及时向执法机关报案,拿起法律的武器切实保障自己的权益。
编辑: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