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宵上网的大学生“人满为患”
1个月前本报记者联合市文化市场稽查大队明查暗访高校周边网吧时,一网吧内通宵上网的大学生“人满为患”。
编者按:网络这张无形的巨网,在让我们更快更便捷地与世界亲密接触的同时,也让不少青少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青少年沉迷网络滋生出的形形色色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似乎已不成其为“新闻”,但这种“新闻”的“平常化”、“多发性”,却更值得人们惊醒:“网络成瘾”的“魔爪”已伸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
寒假已经来临,放假回家的大学生、留校过节的大学生,以及同样即将迎来假期的中学生,都将拥有更加充裕的“自由时间”,再次面临网络的“诱惑”。基于此,本报今起特邀家长、学校、心理专家、法律专家等各方面的力量,一起“会诊”愈演愈烈的“网络成瘾”,以期“挽救”为数不少的青少年“网迷”。
新闻事件
“网迷”大学生面临退学 父母打工陪读难唤儿回心
期末考试结束后,其他的大学生都已放假回家,可从胶南农村来岛城打短工给儿子陪读的张师傅,却至今还在青岛科技大学周边的十几个网吧苦苦寻找和等待———他读大三的儿子小永已经离校半年多,期间几乎不分昼夜地“泡”在网吧里。张师傅说,自己什么办法都用过了,甚至有好几次差点给儿子跪下,但儿子一直无动于衷,而且还扬言再干涉他上网就断绝父子关系。
“懂事”学子突陷网络
张师傅原来是胶南一企业的司机,妻子在农村种地,今年24岁的小永是他们惟一的儿子,也曾经是整个家庭乃至整个村子的骄傲。小永考上大学后,刚刚下岗的父亲为了给儿子挣学费和生活费,和妻子一起抛家到青岛打短工。虽然租住的房子狭小破旧、打短工累死累活挣钱少生活充满艰辛,但小永很懂事,张师傅干活回来脱下的脏衣服,小永总是抢着洗干净。
眼看着儿子顺利读完了大二,张师傅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和满足,他希望儿子两年后大学毕业时,或者考研究生或者找一份不错的工作,那时他和妻子就不用再起早贪黑地打短工了。
可是事与愿违,小永上大三后“风云突变”,自从一头扎进网吧后,任凭老师、父母怎样苦口婆心说服教育,他都不能自拔,最终发展到了一连几个月旷课、通宵上网不见人影。为了挽救儿子,张师傅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在网吧里苦苦寻找。
“拒绝”考试只能退学
为了唤回孩子的心,张师傅和妻子什么招都使了,可小永仿佛着了魔似的,仍然沉湎在网吧里夜以继日地玩游戏。
尤其让张师傅痛心的是,随着在网络里越陷越深,儿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淡漠,拿断绝父子关系威胁父母的事已成了“家常便饭”。被儿子折磨得筋疲力尽的张师傅,甚至几次做出了“放弃儿子”回农村的念头。
如今,孩子已在网吧“消失”几个月了,沉迷网吧后总共已有近一年的时间没有上学;虽然科大给了半年重修的机会,但这次期末考试小永还是没有回校考试,他已经失去了最后的机会,等待他的只有退学一条路。最近半年来,刚到50岁的张师傅已经愁得头发白了一半,打工之余,仍不死心的他依然会到网吧寻找儿子。毕竟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张师傅说只要有一线希望他就要挽救孩子。
“糊涂”学生不在少数
更令张师傅痛心不已的是,最近一年来张师傅在寻找儿子的过程中,几乎转遍了岛城高校周边的几十个网吧,他耳闻目睹了成百个像儿子一样迷途不返的大学生。“上网怎么能跟抽大烟似的?孩子的学业没有了,亲情也被吃得干干净净!”说起儿子的“堕落”,张师傅说自己一家甚至“生不如死”。煎熬和等待中,无助的他不知道自己的儿子能否回来,更不知道自己的后半辈子如何度过。
关键词:“网络成瘾”分四类
网络成瘾是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疾病,患者无法摆脱时刻想上网的念头,出现网络操作时间失控,并且随着乐趣的增强欲罢不能。有网瘾者多由此忽视现实的存在,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
青少年“网络成瘾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色情成瘾:迷恋网上色情图片、影像和音乐,长时间漫游于色情网站;交际成瘾:利用各种软件进行交友活动,如进入聊天室与人交谈,乐此不疲;游戏成瘾:对网上的游戏入迷,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欲罢不能;影音成瘾:对网上的音乐、电影等钟爱成痴。
网络成瘾典型表现为情绪低落、无愉快或兴趣丧失、睡眠障碍、生物钟紊乱、食饮下降和体重减轻、精神运动性迟缓和激动、自我评价降低和能力下降、有自杀意念和行为、社会活动减少、大量吸烟、饮酒等。
学校调查:四成中学生“迷恋”网络 后进生、单亲孩子最易被“俘虏”
“学生迷恋上网而不能自拔已是目前学校教育中最突出、最棘手的难题啦!”“学习成绩差的后进生,无法感受到家庭温暖、父母之爱的单亲子女最容易成为网络的俘虏!”……
说起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青岛7中校长助理和青岛13中的一位副校长不约而同地说,最近几年来,学校与网吧争夺孩子的“战争”越来越激烈,已经到了非重视不可的地步了。
“网瘾生”成棘手难题
13中副校长姜林去年曾对学校一个级部的240名中学生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进过网吧的孩子占了80%,经常出入网吧的孩子占了40%左右,迷恋网吧而不能自拔到了“上瘾”地步的孩子,几乎每个年级都有几名!最近两年,由于学校实行小班制教育模式,随着学校管理的加强和老师重视程度的加大,这一比例开始逐渐下降,但不容忽视的是,网络上瘾、迷恋上网已成为困扰中学教育的一个难题。
两种孩子易陷网络
姜林告诉记者,目前学校里有两类学生最容易成为网络的“俘虏”:一类是学习成绩很差的后进生,另一类则是越来越多的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前者由于长时间的学习成绩落后,得不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学习上越来越没有目标,自暴自弃之余就不可避免地走进了网吧;后者由于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也会“自然而然”地走进网吧到网上虚拟世界去发泄。
家长责任不可推卸
姜林介绍说,13中的一个班有14个单亲孩子,而这14个孩子竟然没有一个学习成绩超过班平均分,其中大多数孩子经常出入网吧。青岛7中校长助理杨克敏,曾经为挽救一个迷恋上网的学生东奔西走了一个多月,在这个孩子离校到外地见网友时,杨克敏曾追到外地。但在找回孩子后却遇到了更为棘手的难题,已经离婚的孩子父母互相“踢球”,谁也不愿意配合学校挽救这个已陷入网络的孩子。
心理专家:智力水平降低情感逐步丧失 “网瘾”扼杀青少年心智
“‘网络上瘾’正在成为扼杀青少年心智的新杀手,如果不从医学上重视,更多的青少年将在网络里迷失!”对于“网络上瘾”带来的危害,岛城知名心理学专家、原青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研究室主任毕希名教授和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景艳玲忧心忡忡。他们认为,沉溺于网络的青少年,在人格、智力、情感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青少年一旦沉溺于虚拟的世界而脱离了现实社会,其智力水平会不断降低,其情感会逐步丧失,其人际关系、朋友之间的交往都容易出现问题。
心理障碍日益严重
心理专家称,长期上网,最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行为控制障碍,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对,但控制不住;品行障碍,如说谎、逃学、偷窃等;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情绪不稳等。由于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参加学校、集体和同伴之间的集体活动减少或不再参加这类活动,还极易导致孩子的社会退缩。因上网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部分青少年无心向学,甚至影响其与家人的和睦关系;因阅读时间大大减少,许多青少年的知识结构不平衡,文字应用能力被严重破坏;网络虽是个信息宝库,但同时也是一个充斥着信息垃圾的场所,黄色信息、暴力信息混杂其中,这会严重污染青少年的思想,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增多。
智力发育也受影响
毕希名教授称,不分昼夜地坐在电脑前,沉湎于虚拟世界,生活习惯、新陈代谢、生物钟都被破坏了,智力发育也会受到严重影响。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中,除头脑发育受影响外,还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继而引发紧张性头疼、焦虑,甚至导致死亡。景艳玲则透露说,目前因网络成瘾前来接受心理咨询的青少年,已占到青岛市心理咨询中心接诊量的三成还多,“网络成瘾”已成为困扰青少年的新的精神疾病。
法律专家:大学生犯罪率逐年上升 “网瘾”已成不良诱因
“最近几年岛城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可大学生违法犯罪率却在逐年上升!”四方区政法委副书记王春山最近几年一直非常关注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状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特别强调目前逐年增加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状况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令人震惊的是,“网瘾”之祸竟然是导致大学生违法犯罪逐年增多的一个主要诱因。
王春山在去年担任政法委副书记前曾长期担任四方区检察院起诉科科长一职,期间他跟踪调查了大量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最近两年又把目光转向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违法犯罪上。目前,大学生涉及到的违法犯罪种类已经达到50多项,特别是因网络上瘾导致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势头,让他担心不已。
“网迷”喜好暴力游戏
据王春山调查,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的骤然减轻,就业压力的加重,生活目标的迷茫,人际关系的淡漠,让不少大学生进入网吧打发时间、发泄情绪。对迷恋网吧的大学生,吸引力最大的是一些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游戏。在许多大学生青睐的作战闯关游戏中,两方或多方对垒,以消灭对方为目的,血腥、暴力画面频频出现,这对他们的情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沉湎枪战游戏的大学生性情易变得焦虑、冲动。
“泡网”促其违法犯罪
由于玩枪战游戏上瘾的大学生很多都来自农村或贫困家庭,不分白昼地泡在网吧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当囊中羞涩时,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人,就可能不自觉地产生偷、抢的念头,更有一些瘾头较大的大学生甚至参加一些更为恶劣的违法犯罪事件。
特别提示
看了本报关于“网瘾”的报道后你有什么看法?你的孩子也正在经受着网络成瘾的诱惑和考验吗?你对戒除学生“网瘾”有何高招?请拨打晚报“宝虎教育热线13061235555”与我们交流。
关于学生“网瘾”话题的,本报明天将继续追踪,敬请关注。 姜宝虎 田璐 摄影 徐常青(来源:青岛晚报)
新浪游戏提示:
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
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健康游戏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