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周刊 唐潇霖
2004年是网吧行业最动荡的一年,当它为社会贡献了上百亿元人民币的时候,却迎来了全行业的大亏损。在经营者的连天抱怨声中,网吧行业明年能否走出低谷?
网吧行业有两句顺口溜,一是“要想发,开网吧”,一是“想自杀,开网吧”,这截
然相反的两种表述,其产生的分水岭就在2002年蓝急速网吧事件,“网吧=妖魔”的观点也被媒体广泛传播。2003年,文化部发出《关于加强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连锁经营管理的通知》,连锁网吧的概念正式出台。
当文化部下发10家全国经营连锁网吧的牌照时,网吧一下由“杂牌军”变成了“正规军”,网吧被认为是一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行业。曾经的设想是,按三年预估,仅PC的业务量就可达到上百亿元的规模,带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更是可达上千亿元。几乎所有人都看好未来连锁网吧的发展环境。
连锁网吧进退两难
但恰恰到了2004年,网吧行业的经营状况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地步。
首先是这10家拿到全国牌照的连锁网吧一开始并没有下定足够的决心,投入巨额资金抢占“地盘”,推出自己的旗舰店,树立品牌形象、定位好主题和特色。相反却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观望犹豫态度,希望籍垄断牌照资源、收取加盟费或是吸引外部资金的方式“空手套白狼”,慢慢滚动做大。
然而,连锁网吧拿到手中的牌照这把“尚方宝剑”,却没有想象中的巨大威力。很多中小网吧的经营者并不买账,很多私营老板的想法是,能做就做,有一天真的不允许做了,就把它转手卖掉,出卖转让网吧的广告在街头到处可见。一旦缺少加盟者,手中既没有资金又没有运营经验的连锁网吧企业,立刻失去了下一步行动的可能,连锁网吧陷入了遭到冷遇的尴尬境地。
原本连锁网吧成功的先决条件是:“规模+特色+品牌=洗牌”,通过挤压中小网吧的生存空间,直至最后只剩几家最大的连锁网吧,形成一种近乎行业垄断的局面,而政府部门也达到了易于管理的目的。但是,拿到牌照的连锁网吧却希望依靠拿中小网吧的利益(加盟费)再反过来去挤压中小网吧的生存空间,势必形成以己之矛攻己之盾的境地,其遭受冷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受到营业时间不能超过12点,以及18岁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的政策所限,连锁网吧经营反而处于劣势。而那些曾经是守法网吧的老板也自揭赚钱黑幕,“不违规哪儿能赚到钱啊!”圈里的潜规则让这些希望能守法赚钱的老板们开始走上了违规经营的道路,但违规的同时也在担惊受怕。
黑网吧消失不易
在2004年10月29日文化部主办的中国网吧产业联盟峰会上,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秦锐副处长表示,据不完全统计,黑网吧数量至少为合法网吧数量的两倍。这是我国政府官员首次对黑网吧数量作出估计。
由于夜间禁止营业,而白天的通信费用又太高,目前网吧的经营状况普遍糟糕。在严厉的整治过程中,合法的连锁网吧业已经日渐艰难。最初拿到全国连锁牌照的10家网吧,目前仅存一半。
不过,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最近完成的《全国网吧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网吧早已形成了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一个拥有40台电脑的网吧每年各种费用支出超过10万元,网吧每年为社会至少贡献110亿元。同时,网吧直接解决了91万名投资者、网管员、服务人员的就业问题,算上相关餐饮、游戏等公司,这个数字估计会超过150万人,而网络游戏产业总就业人数也才不超过2万。
其实,如果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营造出更好的网吧盈利空间,在一手“打”的同时再一手“扶”,或许不仅正规网吧的发展空间巨大,“黑”网吧也将消失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