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游戏 | 新浪首页
新浪首页 > 游戏世界 > 游民论谈 > 文章内容
苏联人的胜利
游民部落网友唐磊

      突袭,loading……

      雪地中,苏联的军队,有着完善的防御体系,用之不尽的后备增援。而德国--大概战役的时间发生在1942年12月--无论从装备还是增援上看德军早已是强弩之末,连德军闪击的命根--重装甲--都给人一种无已为续的感觉。

      强大的苏军排着严整的队型盘踞在屏幕右上的一块高地上,很快地,德国人在为数不多的轻坦克掩护下潮水一般涌来。装甲比不上苏联,重炮可是要好太多了,不怕死的德军好象不是在作战,而只是一味的在硝烟中寻找突入纵深的地方,好为后方的克虏伯炮弹指引落点,大有向我开炮的气势。在一阵克虏伯重炮的摧残下,前沿无人生还。愤怒的苏联人在大批的重装增援开来后,稍微整理下队型,立马投入反功。前方是一片白桦树林--典型的苏联土地--没有鸟叫,没有兽迹,只有呼啸的寒风在拌匝硝烟与废气。由于战线几乎延伸了半个屏幕,所以苏联人不得不把轻、中、重装甲拉成直线,进行梳理式直线推进。

      此时苏联的步兵正忙着重建工事,或者将毁坏的大炮拉开以重组炮兵阵地--由于所有的重工业都优先生产坦克,当时战事之激烈,许多坦克是直接从流水线上直接开到前线,连油漆也没来得及上。而运输靠苏联特有的宽轨铁道,公路之少,路况之糟糕,所以苏联的阵地上是没有拖大炮的卡车的。扫荡中没有步兵保护的坦克是危险的,如同没有护卫舰艇的航母。擅长重装闪击的德国人清楚,没有经验的苏联人却懵懵懂懂,所以战史上出现过一个德国士兵依靠一门野战炮打退一个苏联装甲连冲锋的故事。苏联缺少有实战经验的军官,他们的军官体系在1937年被斯大林亲手发起的一次政治清洗中摧毁了,那次,有3万军官被杀。在小心翼翼的推进了100米后,速度快的中轻装甲按奈不住,发动了一次轻率的冲锋,它们的目标是前面的小镇。

      一声穿甲弹爆破的声音吸引了苏联的前锋,它们朝着屏幕左下教堂方向扫荡过去。这样,突出的苏联战线不可避免的将它的左翼露了出来,后面是缺少步兵、装甲车保护,速度慢,仅擅长远程打击的重装机甲。雪地中,尽管身经百战的德国人懂得怎样隐蔽自己,但是由于缺少冬天的装备--在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的时候,他只给他百万大军的1/3准备了冬装--黄色的制服未等到苏联的坦克全部钻进口袋已经暴露了他们。

      德国的装甲部队直到1942年的秋天还不可一世,无论是数量还是装甲的厚度他们都占了绝对的优势,那个时候,往往是德国的钢铁怪物整师整师地击溃红军的骑兵。这样的场面像极了当年八国联军在天津对付清帝国那个蒙古王爷的骑兵。但是,这样的场景在苏联的KV和T-34坦克投入战场后有所改观,性能优越的苏联坦克抵挡住了穿甲弹以及德国坦克上55毫米和75毫米加农炮炮弹,一辆KV-2挨了70多发炮弹,没有一发打穿。是德国的增援步兵想出了破敌之法。开始,他们不得不用自己的身体当成集束手榴弹的载体,勇猛而灵活的冲到苏联坦克底下,引爆它的油箱。后来他们发现苏联人在混乱的攻击中分散了坦克兵力,违反了古德里安将军最大限度集中兵力的理论--“不要少量,而要大规模。”德国人很快学会首先消灭老式坦克以孤立新式坦克,然后勇敢的德国步兵从四面八方爬到苏联怪物身上,先用手雷炸毁履带,破坏炮塔,然后从它152毫米的炮管往里投手榴弹,直接引爆弹药仓,用爆炸掀开仓盖,最后德国士兵将炸药包扔进去,彻底摧毁这辆坦克。

      真正使德国失去装甲优势的不是苏联更为强大的坦克的出现,而是苏联恶劣的天气,以及后续补给不足。秋天,漫天的沙尘塞满了坦克发动机,这样运行起来的耗油量是平时的2到3倍;冬天,由于缺少防冻油,汽油往往冻在油箱里,以致于后来德国的坦克师们不得不让坦克空转着过夜或是在早晨用火烘烤发动机以解冻汽油;油料供应不足,德国人只好将4、5辆坦克中的油料集中起来发动一辆坦克。损失的坦克得不到及时的补充,古德里安的坦克军团1500辆坦克到1942年底能够作战的只有1/4。

      游戏中的德国人也是这样对付苏联的重装的。他们迅速用仅有的几辆装甲车突破到空隙中,将苏联人和他的前锋分开。所以,当苏联人不得不用一颗重炮炮弹瞄准一个德国士兵的时候,胜负已经很清楚了。失去重装掩护的前锋部队在教堂那里的战绩也只是削去了教堂的顶子。

      但是,正如同德国人自己说的,我们好象是一只挑战蚂蚁的大象,虽然可以杀死无数的蚂蚁,但是最终的结局仍免不了被蚂蚁啃成一副骨架。


    [下一页]

    发表及查看评论】【关闭窗口



游戏世界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游戏咨询电话:请与各公司客服热线联系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