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里克物语 历史的英雄与无名的英雄 | ||
---|---|---|
http://games.sina.com.cn 2005-06-22 17:36 新浪游戏 | ||
前几天一个高中时的同学给我发短信,说明天要和我讨论BWS的剧情。我一想这就毁了。我这同学属于又有点反日又会点日语又爱玩日本游戏又喜欢边玩游戏边钻牛角尖的那种。他要是到时候跟我讨论什么利斯的妥协主义,利斯的局限性,从BWS看日本人的战争观,那我可是大大消受不起的。胆战心惊地等他来了,劈头盖脸就向我发问:“利斯算不算英雄,开头动画里说的英雄到底指的是不是利斯?”
这倒是把我问住了,利斯作为游戏的主角,如果要选游戏的英雄,我主观意识上就会偏向于他。但是仔细想想,利斯从来没有在正面战场上战胜过帝国军队。从希浓带来的100人骑士团,发展到游戏后期巴斯通保卫战时的500人。这点人数对于动辄数万,十数万大军对阵的拉兹帝国,贝利亚王国来说,无论如何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下面我说一下我个人对战争中能称为“英雄”的将领的定义。 1 能在战争中大量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2 领导军队,取得了某次或一些重要战役的胜利,而这些胜利又直接对战争全局起到了影响,甚至成为整场战争的转折点。 并不是说没有以上作为就是没有对我方胜利起到作用,但是所谓“英雄”,或是能被称作“英雄”的军事将领,需要有相应的伟大功绩,需要有能让万人瞩目的“光环”。但是利斯却没有这样的功绩。利斯所作的,往往是一些吃力不讨好,贝利亚王国其他军事将领根本不愿意扯上关系的任务。例如支援撤退友军,从即将被占领的城镇撤出居民和当地贵族,营救人质,消灭当地土匪山贼,袭击帝国兵器基地,甚至抓逃跑俘虏这样的事都要干。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游戏后期的巴斯通保卫战,但是实际上即使巴斯通保卫成功,对战争全局其实也没有影响,这点我会在后面详细叙述。 那么在这场拉兹贝利亚大战中,或者在后世的历史当中,谁又会被人们称颂为英雄,而被拉兹贝利亚大陆人民所牢记呢?毫无疑问,那就是为500年战争打上休止符,分属于不同阵营的两位将领,贝尔纳徳和泽菲洛斯。 同样拥有贝利亚皇族血统的贝尔纳徳,十七岁时就因为父亲阿雷斯的冤案被牵连,弟弟和妹妹下落不明,自己也被流放到大陆西部。但在拉兹帝国侵入贝维克同盟本土以后,他毅然担任起西部战线的指挥官,与利斯的父亲班斯特鲁一起,发动了令帝国意想不到的大反击。帝国西线将领接连败在贝尔纳徳的剑下,而贝尔纳徳,也被赛内利亚的人民称为“英雄”。如果不是同盟国王沃尔肯斯的嫉贤妒能,说不定拿下皇子法伊萨尔头颅的就不是泽菲洛斯了。而在被利斯和泽菲洛斯从监狱救出以后,贝尔纳徳重返西部战线,最终解放了贝利亚首都,也解放了了原贝维克同盟的全部领土。 再来看看帝国这边的年轻将领泽菲洛斯。泽菲洛斯的真实身份,实际上就是贝尔纳徳多年前失散的弟弟,而他的姐姐,现在则是帝国皇帝克雷曼的宠妃,并且已经生育了一个皇子。泽菲洛斯在军事才能和战斗能力绝对不在哥哥贝尔纳徳之下,同盟老国王摩尔笛亚斯4世,利斯的父亲班斯特鲁,都死在他的枪下。游戏终幕以3万军队击败两倍于自己的法伊萨尔皇子军也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相对于贝尔纳徳,泽菲洛斯平时所带领的其实是别动队性质的部队,也就是说在数量上绝对不会太多。只有少数精锐,才能最大限度发挥龙骑士部队出其不意,在关键部位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能力。在先期的侵略作战中,泽菲洛斯可谓是屡立战功,因为只有这样,姐姐安娜斯塔西娅作为皇帝正室的地位才能更加牢固,小皇子的王位继承权才能更有保证。当然,泽菲洛斯取得的所有功绩,都少不了他的左右手阿克托尔的功劳。这位相貌英俊,待人彬彬有礼的年轻人,却因为在伊西斯的战役中中一人屠戮了34位同盟圣骑士而得到了“伊西斯的恶魔”的异名。而在游戏的最后,带领龙骑士团闪击帝国本土,清除拉兹教势力的行动也是由他实行的。游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阿克托尔对泽菲洛斯的姐姐安娜斯塔西娅王妃是抱有好感的。泽菲洛斯,阿克托尔,安娜斯塔西娅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著名的历史架空小说“银河英雄传说”。这可能是加贺昭三本人的喜好所致,据说,加贺和田中芳树也有不错的交情。最后阿克托尔成为帝国宰相的结尾,是不是加贺在写剧本的时候,对基尔菲艾斯英年早逝的一种纪念呢?有兴趣的玩家可以讨论一下。 回忆贝维克大战的进程,我们就可以发现,当贝尔纳徳在西线大活跃的时候,往往看不到泽菲洛斯的身影,而当贝尔纳徳被同盟国王囚禁以后,泽菲洛斯又恰到好处的战胜了利斯的父亲,击溃了同盟的西部战线。这可以理解为,泽菲洛斯既要不断建立功勋稳固姐姐的位置,但又不希望战胜哥哥的军队,甚至使哥哥战死。而从法伊萨尔皇子的立场来说,他也不希望让泽菲洛斯在西部战线大出风头,影响到自己的皇位继承权。相对于贝尔纳徳,泽菲洛斯对于大陆的最后格局,起到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泽菲洛斯在游戏的终幕独自离去,下落不明,因为他害怕自己成为新战争的火种。但我认为他的真正目的还是要独自彻底铲除拉兹教的残余势力,特别是逃亡中的拉兹教大教主。因为只要他们存在一天,帝国新政权就有一份潜在的危险。这又使人联想到了欧贝斯坦,银英果然是无处不在呀。 谈了贝尔纳徳和泽菲洛斯以后,我就不得不说说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贝维克同盟的国王,沃尔肯斯。沃尔肯斯在我们所有玩家眼里都是恨不得冲到游戏里狂抽一顿的人物,日攻的某位性情大哥还叫出了“反了,反了,反他娘的”的口号。但我觉得沃尔肯斯实际上也是一个可悲的人。在父亲意外战死以后,自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被推上了王位。在王都被帝国大军围攻既而仓惶迁都的纳尔维亚的经历中,他最后一点身为王者的勇气都被磨殆了。贝利亚民间也流传着“深娜公主继承了双亲的所有优点,而沃尔肯斯却继承了双亲的所有缺点”这样的笑谈。我们在游戏最终章可以看到沃尔肯斯的战斗数值,这分明就是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国王呀!如果摩尔迪亚斯4世能够多锻炼一下这个嫡子,让他参加一些与帝国的战斗,或者自己晚死个几年,结果可能都不一样。从他连“国王会见诸侯必须有王妃参与,没有王妃由王妹代替”这样的王家条例都从没听过,就可以看出他完全没有成为一国之君的自觉。日本的RPG,SLG游戏往往在灌输我们这样一种理论:野心和欲望,最终会导致权力者自身的毁灭。但实际上从另一个极端来看,没有野心和欲望,而又缺乏实力的权力者,往往对自身能力充满了不自信。这种不自信在臣子的优秀才能面前,会使为王者更加自卑,既而产生嫉妒。沃尔肯斯正是这样的一位王者,面对跪在自己面前的贝尔纳徳,沃尔肯斯感到的不是身为王者的荣耀,却是由衷的恐惧。在贝尔纳徳“英雄”的光环下,沃尔肯斯的心态彻底扭曲了。再加上有变身为军务卿海尔曼的拉兹教祭司在旁边煽风点火,他自然是要把贝尔纳徳置于死地。 作者:熬夜~~ 但沃尔肯斯并不是不能信任他人。游戏中有这样一段情节:罗兹沃克卿提议沃尔肯斯在与伯尔尼亚的战斗中出战,伯尔尼亚的士兵由于国家突然对友邦出兵,思想上一定不能完全接受。而看到贝维克同盟国王此时亲临战场,必然发生动摇。沃尔肯斯几乎被说动,但一旁的亲信帕多罗夫却恶意诋毁罗兹沃克,说他是想等国王出城参战以后,让儿子巴米利安从背后偷袭国王。最终沃尔肯斯还是退缩了。熟读日本历史的玩家应该知道这段故事的原型来自于“大阪夏之阵”,恐怕不管是沃尔肯斯,还是丰臣秀赖,都不会怀疑罗兹沃克或者是真田幸村的忠诚。但他们就是缺乏那么一点点身为王者的勇气。 沃尔肯斯对臣下,特别是对能臣的信赖,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也为他最后的结局埋下了伏笔。死前一刻,幡然悔悟的他对妹妹深娜说:“深娜,对不起,我….我错了…,贝利亚就拜托给…贝尔纳徳…..”也许只有在这一刻,他才卸下了这份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沉重的负担,才第一次站在为王者的角度,看到了自己的国民,自己的国家。沃尔肯斯的悲剧,既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时代的原因。沃尔肯斯无疑是整个游戏中最令人可悲可叹的角色。 现在我们可以来说说主角利斯了,前面已经说过,利斯所带领的几百人,不可能对战局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且我同样可以说,利斯的骑士团几乎没有和帝国的正规军队,精锐军队进行过作战。想知道帝国精锐军队的实力吗?“流血之谷”敌人最后一批援军,“沉默的街”巴斯通战役西部战线敌人最后投入的黑色冲枪骑兵以及龙骑士,第十四章左上角的黑色冲枪骑士以及支线剧情战斗中保持中立,但一旦你接近就会倾巢而出的帝国驻留军。即使在游戏的早期,这些敌人就有着不俗的数据以及强力的武器。考虑到游戏较低的成长率,如果整个游戏战斗都要和这样的军队正面交手,通关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那么到底该怎样评价利斯,以及他所领导的希浓骑士团,在整个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我的看法是利斯拯救伯尔尼亚王子贝斯塔的行动,对战争的进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贝斯塔在被利斯救出后,在伯尔尼亚北部成立了类似解放军的组织,这样既分化了伯尔尼亚王国,又扫去了伯尔尼亚对纳尔维亚本土的威胁。纳尔维亚从此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困扰,可以专心对付帝国的来犯。但遗憾的是几百年过去以后,当人们提起伯尔尼亚的解放战争的时候,最大的功劳者肯定是贝斯塔王子,作为两次救出行动的指挥者利斯,很快就会被人们所淡忘。 利斯最大的功绩,应该是救出贝斯塔王子的行动。但是利斯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战斗,毫无疑问是第十三章的巴斯通战役。看过“兄弟连”的玩家肯定对101空降师在巴斯通的血战记忆深刻。当时的情况是,徳军利用天气因素,于12月16日突然对美军阵线发起突袭,措手不及的美军被德国人打得溃不成军,整个防线像是打开了口子,徳军像洪水般地涌入。艾森豪威尔紧急将美军第101空降师调往德军尚未攻克的巴斯通进行防御,大家可以想象这样一幅情景:你的友军正在大规模的撤出阵地,他们的样子就像被人狠狠揍了一顿,而你的部队却要进入敌军正要扎紧的口袋里。温斯特有一句著名的台词:“我们是伞兵,我们就该被包围的。We are paratroops, w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d. ”想必利斯和他的骑士团成员当时的心态正是如此。在劝说巴米利安先行撤退以后,利斯骑士团开始投入到一场几乎不可能胜利的战斗中去。用500人完成整个城镇的布防,与帝国上万军队相周旋。在整场战斗中,不能有丝毫的疏忽,一个据点的丢失就将导致整个防御体系的崩溃。经过7个半小时(游戏中2回合被定义为1小时)英勇奋战,敌人好像是震慑于利斯他们的勇气,出人意料地撤退了。 敌人“好像”是震慑于利斯他们的勇气,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游戏中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巴斯通之战的胜利条件为“坚持15回合”,但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在游戏的14回合,巴斯通的西部防线就几乎崩溃。敌人的黑色冲枪兵,龙骑士只要在十五回合给我致命一击,死人是肯定的,据点也可能会被占去。但就在这个时候,黑骑士军团突然开始大规模的撤退,就这样放过了我的西部防线,同时也让我达成了胜利条件。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从剧情前后来看,敌人的行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皇子法伊萨尔为了回国继承皇位,除掉安娜斯塔西娅母子,决定与贝利亚王国先行休战。但由处于战争主导地位的拉兹帝国提出休战无论如何不是一件体面的事。于是帝国方面要求贝利亚王国把“妖言惑众”的“塞内利亚的少女”,利斯的义妹莉内特交给帝国作为休战条件。从欧洲中世纪的历次侵略战争来看,侵略者最害怕的人往往是能团结民众,激起民众反抗意识的领导者,而并非民众本身。著名的人物就有法国抗英战争中的“圣女”贞徳。一四二九年,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贞徳带领着由军人,农民和城市贫民组成的军队,经过浴血奋战,夺回了在地利上极其重要的城市奥尔良。此时,贞徳在法国人民中的声誉达到了最高点,人们都称她为“奥尔良的女儿”。贞徳进一步向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提出收复巴黎,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但正因为贞德的人望已经超过了法王,查理七世一方面希望统一祖国,另一方面又担心害怕以贞徳为代表的人民斗争为危及到自身的封建统治。所以他表面上同意贞徳的意见,却并没有给予实质上的帮助,比如军费,士兵。 贞徳最后的结局大家都很清楚,在战斗中被法国封建贵族所出卖,最后落入英国人手里。一四三一年,被宗教法庭以“女巫罪”处以火刑。同样在贝维克物语里,莉内特也被国王沃尔肯斯所出卖,被当成牺牲品交到了帝国军,或者说拉兹教祭司手里。这样就出现了一个矛盾,既然帝国军准备好休战,而沃尔肯斯也准备牺牲莉内特换回一点国土,为何帝国方面要派出上万军队围攻战略要地巴斯通呢? 事实上,帝国方面虽然提出了用“塞内利亚的少女”交换贝利亚国土的条件。但贝利亚国王沃尔肯斯是否会答应他们的要求,他们自己也不能确定。显然,他们高估了沃尔肯斯。于是为了给停战以及得到“塞内利亚的少女”增加更多的筹码,先行攻略巴斯通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可以肯定,帝国拿下巴斯通的决心是十分坚决的。因为在这次战斗中,他们投入了几乎所有的兵种,从枪兵到弩兵,弓箭兵,从重甲兵到弓骑兵,拉兹教神官,极其精锐的黑色冲枪骑兵和飞龙军团在久攻不克之下也加入了战局。但是他们唯一没有预料到的就是沃尔肯斯的愚蠢与懦弱。莉内特的自投罗网使得整个巴斯通战役完全失去了意义。那么再在这个战场上付出牺牲的代价实在是得不偿失,剩下的就只有撤退一条路了。 现在回过头来看游戏,就会觉得敌人在十五回合放弃眼前的胜利开始撤退的这个AI设计是多么得精彩。首先,制作人暗示你,虽然希浓骑士团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守卫巴斯通,但敌人的撤退和他们的英勇抵抗是没有关系的。第二,如果把游戏,拉兹贝利亚编年史174章看成一本历史文献,而把此战的胜利条件看成是史实条目。那么得出的结论就是“巴斯通战役历经七个半小时结束,但是敌人从战斗打响后第七个小时,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撤退。”这与之后的故事情节在衔接上可谓是天衣无缝。所以我才会认为,从结果论来看,即使是利斯不去守卫巴斯通,或是守卫巴斯通败北但是利斯侥幸逃生,历史的进程也不会改变,帝国即使占领了巴斯通,也依然会把它交还给贝利亚王国。 作者:熬夜~~ 但是这种靠牺牲自己妹妹得来的短暂和平,利斯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跟皇上抗辩无果的情况下,他决定自己一个人去拯救莉内特。很多人会问他为什么不造反算了,反正这个国王也是不得人心的。但是在加贺的历史价值观里,臣子弑君,无论有再正当的理由,也是不符合大义的名分的。即使这种昏君被人杀死,也是被小人,敌人,或者是一条龙所杀死。利斯由于其所处的地位决定他是不可能和国王作对的。于是利斯决定脱离骑士团,独自去达姆萨尔要要塞。这样即使失败了,贝维克同盟也可以把责任推到他一个人的头上,自己的属下和其他佣兵都不会受到牵连。令人感动的是,希浓骑士团的团员也都有自己身为骑士的自尊或是身为佣兵的荣誉,他们也不会抛弃自己的领导者,而只是为了苟且一时的安宁。与利斯同生共死,才是他们最大的愿望。“眼泪是女人最后的武器,而我只有万不得已才会使用它。”(全文见剧情翻译,“萨拉村的再会”)秘书蒂安娜的这句台词不知道在我心里回荡了多久。 而之后与巴米利安公子以及贝斯塔公子的回合,则多少有些小说特有的戏剧性色彩。利斯终于在千钧一发之际打倒了拉兹教四大祭司之一,救下了被暗黑魔法迷失心智的莉内特。使自己的妹妹没有走上和贞徳一样的不归之路。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发现,“塞内利亚的少女”莉内特的原型正是“圣女”贞徳,连达姆萨尔指挥官皮亚斯威胁烧死她的台词都一模一样。可是假如没有两公子的支援,只靠利斯带领刚刚参与过巴斯通战役的残兵攻打达姆萨尔要塞,莉内特的命运又会是如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贞徳生命最后几分钟发生的事情: 一四三一年五月三十日,在英军占领的卢昂城广场上,竖起了一座火刑柱,周围堆满了干柴。贞徳带着手铐,威武不屈地向着刑场走去。刽子手把干柴点燃后,烈火在贞德面前熊熊燃烧。 “你这个女巫还不忏悔!?”火刑执行人叫嚣着。 贞徳一声冷笑,怒斥道:“你们烧死我一个人,会有更多人站起来把你们打倒!胜利属于法兰西!!” 据说,火刑有净化的作用。是故,火刑总是和消灭异端邪恶联系在一起的。但在当时现场的人们看来,在贞徳燃烧生命散发出的光芒中被净化的邪恶灵魂,却是属于行刑者以及宗教法庭的那些“上帝虔诚的仆人们”。 巴斯通战役前后的这一段剧情在我看来是整个贝维克物语的高潮。利斯与贝利亚国王,帝国军方面的矛盾被完全激化,拉兹贝利亚大陆在经历了500年的战乱以后,戏剧性的最后一幕终于上演了………………… 最后一章的标题:“英雄传说”。那么这个英雄到底指的是谁。泽菲洛斯,贝尔纳徳,还是主角利斯?我认为这里的“英雄”并不是指的单独一个人,而是希浓骑士团的所有成员,包括已经长眠在墓地里的那些战士。他们在贝维克战争中的所作所为,也许并没有对整体战局起到多大的影响,但是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勇气,那种在敌人层层包围的困境当中也能从容应战的气魄,却是当时贝利亚大多数军队所不具有的。在每一次撤退行动当中,希浓骑士团都是保护百姓,友军先行离开,然后自己才有条不紊的撤离战场。面对武器装备强于自己的敌人,希浓骑士团也永远不会退缩,而是靠着地利以及相互之间的援护与敌人相周旋。对于百姓的财产,马匹,军资金紧张的希浓骑士团也不会以战争需要为借口强行收为己用,在巴斯通战役找到的骏马,也全数交还给马店老板。所以即使利斯在拉兹贝利亚编年史中的地位,不能和贝尔纳徳,泽菲洛斯相比肩。但是希浓骑士团这个整体,却无愧于英雄的称号。长眠在墓碑下的每一个战士,也都是这个英雄集体的一员。 很多人说这个游戏打得太累,没有2周目,3周目的欲望。但如果你在2周目,3周目以后来到教会后边的墓地。看到1周目没有阵亡过的骑士团团员的墓碑,你就会想到,他们本该也能享受现在的和平,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与相爱的人一起度过平平淡淡的每一天。但不幸的是他们倒在了战场上,甚至尸骨都可能不见踪影,现在埋在这里只不过是他(她)生前的一件遗物。但当你看到纳尔维亚城里其他居民的生活,以及活下来的战士们的后续故事,你就能明白死者是抱着怎样一种信念投身到与帝国,与拉兹教的战斗中去,最后战死沙场。而当你看完飞龙骑士拉伦蒂娅的故事,你就会明白,帝国的士兵,帝国的人民都不应是仇恨的对象,面对把妇女儿童也作为异教徒烧死的上级长官,拉伦蒂娅同样举起了手中的武器。阿尔穆特为了研究两国的历史,找到双方互相憎恶的心结,甚至自己套上重甲,以佣兵身份加入两国的军队寻找线索。这一切都告诉我们,其实游戏中真正的敌人,就是这种相互仇恨,憎恶的意识,而这种意识的最终产物就是拉兹教中的激进派别要把所有异教徒焚烧致死的恶行。“要战胜恶魔,但是我不能变成恶魔。”这应该是所有骑士,战士在面对敌人时的一种信念。或许,游戏制作人根本就没想过让大多数玩家达成一个所谓的“完美结局”,而是要让玩家感受战争中的死亡,以及正视战争中的死亡,这才是墓地存在的真正原因吧。 贝维克物语是阿尔穆特所著的拉兹贝利亚编年史的174章,而这之前和之后的历史中,有多少无名英雄曾经活着,战斗过,死去,继而被人们所遗忘,我们并不知晓。我想,对于一个成功的历史战略游戏,玩家在游戏通关后所感受到的,除了通关的喜悦以外,还会有对游戏情节的回味与思考。在游戏最后的STAFF表中,我们没有看到加贺的名字,但是我本人很难相信这是一款没有加贺参与制作的泪指轮物语。在一个日益LU化,商业化的日本游戏市场推出一款系统复杂,难度奇高的战棋游戏,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杀行为。在贝维克物语推出之前,我对其销量的前景就不乐观,游戏通关以后,我几乎可以确定它的销量不会超过20万份了。制作这样一款高难度的战棋游戏,却连一个“EASY MODE”的妥协都不肯接受,这种勇气与魄力,可能也只有加贺这样率性而为的制作人才能拥有。(不过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有一个简单模式,第十三章“沉默的街”是否还能玩出现在这样的味道)对于“销量论成败”的日本游戏市场,这真是一种悲哀。我不禁感叹,像松野和加贺这样的制作人,当他们迎合fans要求,循规蹈矩地制作出FFT,TRS这样的作品时,往往是赢得叫好声一片。而等他们真正以自己的创新理念开发出“漂泊的故事”,“贝维克物语”这样的游戏时,市场的销量却在无情地嘲笑着他们的努力。但是对我本人来说,贝维克物语已经带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快乐,这就足够了。从这层意义来说,加贺对于贝维克物语的诞生,也同样是一位无名的英雄 作者:熬夜 编辑:OTAC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