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攻击军的设立
随着南极条约的签订,地球联邦和吉恩公国的战争再次白热化。条约签订的翌日——也就是0079年2月1日,公国军将原本姬希莉娅少将麾下的突击机动军第1机动步兵师团改编、增强为吉恩地球攻击军,司令官为加尔玛·扎比上校。军中包含有许多开战前夕加入吉恩公国的其他SIDE居民,即所谓的“外籍部队”。
设立地球攻击军之后,公国军立即开始制定第一次地球降下作战。2月4日,先锋舰队从建造中的所罗门要塞出发。由于联邦宇宙军主力已经在一周战争和鲁姆战役中损失殆尽,该舰队几乎没受到任何妨碍。2月7日,舰队抵达近地轨道,并在7日~15日之间将先头部队投下地球,旨在建立大部队降下的桥头堡。同时,公国军在整个2月都使用质量加速器攻击联邦军在地表上的硬目标,为降下部队扫清障碍。
在一年战争初期,公国军共于2月7日~15日、22日~28日、3月5日~10日、18日~22日降下了4批部队。除第一批次的先锋部队规模较小外,后三次的大规模降下作战一度占领了地球上近50%的土地。这三次大规模降下被分别记载为吉恩地球攻击军第一至第三次降下作战。
第一次降下作战:欧亚战线
3月1日,公国军下令正式展开第一次降下作战。降落在天山山脉巴尔喀什湖(Balkhash Lake)和咸海(Aral sea)地区的吉恩地球攻击军第1地面机动师团主力开始向联邦军拜科努尔(注)航天基地发动攻击。由于此时公国军还没来得及将陆战用的MS-06J列装为主力,攻击部队配备的大都还是F型。公国军在占领拜科努尔后兵分两路,一队从里海北岸向欧洲进军,另一队则由里海东岸前往中东地区。3月2日,吉恩公国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第一次降下作战成功。
3月3日,在巴拿马运河建立桥头堡,向北美进军的公国军先锋部队突然开始全线后退,联邦军趁机将战线推回墨西哥一带。据传,这是由于吉恩士兵误将龙卷风及雷电当作联邦军的秘密武器,造成大规模的恐慌所导致的。
3月4日,马·克贝上校率领公国军资源采掘部队从本土出发,前往敖德萨赴任。
3月5日,基连·扎比发表了面向全国的胜利演说。
第一次降下作战中,公国军作战区域涵盖中北亚、东欧以及中美洲的部分地区。公国军不但成功建立了进攻地球的桥头堡,还将敖德萨地区丰富的矿物资源纳入掌中。
注:拜科努尔(Baikonur)航天基地,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1961年世界第一位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的飞船“东方一号”便是由此发射升空的。
第二次降下作战:闪击北美
0079年3月11日,公国军发动第二次降下作战,初期目标为北美大陆东西两岸。此次作战是公国军历次降下作战中规模最大的,共动员了地球攻击军第2、第3地面机动师团、航空部队以及部分海洋部队。而包含司令官加尔玛·扎比上校在内的地球攻击军司令部也于此次作战中转移到地球。降下部队利用联邦军受到卫星坠落影响而削弱的机会,占领了北美地区的主要军事、工业目标。此外,公国军在本次作战中将MS-06J作为主力兵器投入,取得了可观的战果。
3月13日,吉恩公国地球攻击军趁联邦军防卫部队忙于卫星坠落后的救灾工作,在几乎毫发无伤的情况下占领了加利福尼亚基地。所谓“加利福尼亚基地”并不是特指某一个基地的名称,而是集海军军港、空军基地、宇宙港口、各种统计研究机关、试验场在内20余个军事设施的统称。之后,公国军花了仅仅两周时间便令该基地恢复运转,作为地球攻击军的总部使用。另外,公国军在加利福尼亚基地俘获了大量联邦军潜水艇,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著名的公国军潜水舰队。
4月2日,公国军完全占领五大湖地区,宣告北美压制作战成功。经此一役,公国军掌握了北美的政治、经济、工业中枢。同时,加利福尼亚、纽约两大基地也直接威胁到联邦军总部贾布罗,令联邦军如鲠在喉。
第三次降下作战:非洲的苦战
0079年3月18日,公国军展开第三次降下作战,目标是以非洲为主的南半球资源地带,作战主力为吉恩地球攻击军第4地面机动师团。但由于非洲地区环境复杂、加上受到卫星坠落影响较小,联邦军实力保存完整。因此公国军受到了顽强的抵抗,战线推进缓慢。
4月4日,公国军将以外籍部队为核心的增援部队投入开罗一带,并分别向西部及南部进军。4月20日,西进部队抵达阿特拉斯山脉。而南进部队直到5月10日,才终于艰难地通过红海沿岸的激战区,推进到非洲大陆中部。至此,公国军的补给线已经延伸到了极限,无法再前进一步,双方在非洲大陆展开了犬牙交错的拉锯战。
5月16日,联邦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公布了公国军在非洲用毒气屠杀村民的录像。这一事件引起非洲反吉恩游击队蜂起,而舆论也开始向联邦倾斜。但是,0084年公开的部分证据显示,这一事件有可能是联邦的栽赃行为。
吉恩公国潜水舰队
一年战争爆发后,吉恩军作战科第4局提出报告,指出为了迅速而隐秘地运送MS或是确保制海权,海洋舰艇——特别是潜艇都是必不可少的。身为一个卫星国家,“海洋”对吉恩公国从上到下来说都是个未知的概念。但是,既然要进攻地球,就不能忽视这片占地表面积70%的水域。吉恩公国的技术人员们只得硬着头皮,以制造宇宙船的技术,在有模拟海洋的旅游卫星上进行实验。这种儿戏般的做法不但遭到联邦海军嘲笑,连国内也充满了怀疑的论调。
随着第二次降下作战的顺利进行,吉恩海军的技术人员在迷雾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加利福尼亚基地中像博物馆一样贮存着各国、各种潜艇多达300余艘,其中绝大多数都处于可以随时稼动的姿态。如获至宝的技术人员对这些潜艇进行了彻底的分解研究,并将它们以U.C 70年代的技术加按照自己的需要以全面改造。例如将旧式的动力系统(燃料电池/核反应堆)更换为米氏融合炉;安装热核水流推进系统;拆除导弹设施,改造为MS母舰。其中最为杰出的设计则是被称为“U控(Underboat Control = U-CON)”的声纳辅助系统。
吉恩是一个宇宙国家,吉恩军几乎所有人都对海战毫无概念,而潜艇战所必需的声纳系统更是他们所难以在短时间内掌握的。U控系统可以将声纳信号以CG处理视觉化,令潜艇成员可以像操纵宇宙船那样操纵潜艇。而安装了U控系统的潜艇也被吉恩军统称为“尤康级(与U控同音)”。它们作为吉恩海军的主力,纵横于七大洋之中。
全盛期的吉恩潜水舰队包括:疯狂钓手级大型潜水航母4艘、尤康级巡洋潜艇各型32艘、迈纳姆级攻击潜艇41艘,除此以外还有大量探测器型侦察潜艇、海矛级轻型气垫艇及各种气垫登陆艇。其中许多潜艇在一年战争后仍然潜伏在大洋深处四面出击,令联邦海军挠头不已。
战线的扩大与胶着
从三次降下作战的过程可以看出,到0079年4月中旬,公国军的战争张力已经接近了极限。而联邦军则在这3个月中整理策略,逐渐建立了有效的抵抗系统。战局开始进入僵持不下的全面胶着状态。
5月21日,公国军在地中海和非洲战区发动大规模攻势,展开了从地面向中东进军的“标枪作战”及从水路进军的“三叉戟作战”。本次作战的主要目的是消灭中东地区的联邦军,令吉恩非洲和欧洲方面军得以会师。到了6月,公国军将新成立的潜水部队投入三叉戟作战,而也有记载显示联邦军在保卫特拉维夫(Tel Aviv)兵工厂的战斗中投入了在该厂调整的钢坦克初期型样机(一说为钢坦克的前身,对MS战车RTX-44)。
5月22日,联邦宇宙军发动“海利昂作战”,对卫星轨道上的公国舰队发动大规模攻击,但结果却以联邦军大败告终。由此,联邦军针对公国军补给舰的游击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趋于沉寂。
6月,公国军展开“赤色作战”,计划从广州地区进军,一举占领东南亚地区。但由于联邦军利用米迪亚运输机展开灵活多变的游击作战,顽强抵抗吉恩军的进攻。再加上东南亚复杂的地形、气候,吉恩军最终放弃了入侵南亚次大陆的念头,并放弃了一些没有战略价值的占领区。
到6月底,双方在地球上的势力范围基本敲定,在之后的4个多月中没有任何大的改变。
吉恩军的占领政策
南极条约缔结之后,吉恩公国发动了全面的地球侵攻作战,在两个月的时间内占领了地面上1/3强的土地。此后,吉恩军为了有效利用占领区的产业与地下资源,开始实施独自的占领政策。
吉恩公国入侵地球的最大目的是确保地下资源和工业地带,之后才是打倒联邦。但对于始终为慢性(到大战后期逐渐恶化为急性)的人力不足而烦恼的吉恩军来说,如何维持占领区的稳定是个重要课题。占领区的动荡会威胁到当地吉恩军的根基,而资源采集、运输等工作更是必需取得地球上原住民的协力才可以。但假如从国内抽调公共关系专家的话,又可能会导致国内社会根基的脆弱化。再加上不列颠作战和2月期间质量加速器的对地攻击等原因,许多地球住民对吉恩军都表现出明显的敌意。
在这种情况下,吉恩公国制定了拉拢各地的首脑人物,利用他们的影响稳固自己统治的政策。而为了确保自己的权益,也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人主动向吉恩军提出协作。由于“一步走错就会让周围的人都变成敌人”已经是军中的共识,吉恩军的官兵们也大都能对占领区的居民做出绅士的态度。再加上公国的国民偶像加尔玛·扎比上校的以身作则,吉恩军上下都在努力实施改善自身形象的怀柔政策。
但是,在表面上的“德政”背后,吉恩军在战略上也执行过以地毯式轰炸将整个城市焦土化的作战。所谓政治即需要“胡萝卜”也需要“大棒”,但无论怎么看,吉恩军从卫星坠落开始的一系列“大棒”都未免太猛烈了。也正是这种情况,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对吉恩占领军评价截然相反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