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EVE
独特之处 游戏背景 角色扮演 终极目标
获取财富 驾驶飞船 新手乐园 更多空间
安装并开始游戏
登录界面 创建角色 种族选择 属性说明
血统性别 角色外观 职业选择 开始游戏
开始你的第一天
空间训练 站内训练 情节任务 正式起航
操作界面
工具栏 飞船控制台 星空视图 哨站指南
关于种族

盖伦特

艾玛族

米玛塔尔

加达里
职业技能

职业选择

技能介绍
战舰资料

盖伦特
托勒克斯级巡洋舰

米玛塔尔
刺客级巡洋舰

艾玛帝国
林荫级巡洋舰

加达里
狞獾级巡洋舰
系统介绍

任务系统

经济系统

军团系统

物品系统

尘封万载一朝解密——统合部极密资料曝光

新浪游戏 2006-09-14 19:27

统合部解密资料NO.01

 

引言:

据我们所知,统一关系合作部(后简称统合部)一向对于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几次世界大战有着不遗余力的深入研究,有关资料可以表明这些研究不仅仅只停留在战略或战术层面上,在当今我们看来一些相当古老和陈旧的武器以及设备也在其的研究范畴之内,这可以从统合部近期对外解密的部分资料中得到佐证,未来宇宙的科技发展方向与如何避免在大力发展后所带来的各类负面问题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取得最大限度的平衡,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对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对历史进程中武器装备的演变和进化过程的深入研究,与当局解决上述种种矛盾有着密切的关联。了解和正视历史,才会有清醒的头脑和认知,并做出更为理性的判断。

在此我们将这次解密资料中的一小部分关于战列舰与航空母舰的发展历程与当时对于未来战争中这两种武器装备的发展规划详尽的展现在您的面前,并且也尽可能地使其更为精简和易懂。当然这只是我们曝光内容中的一小部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向您呈现更多的这方面的第一手资料。

 

(影印后的解密资料)

 

《航空母舰与战列舰两者间的对抗与未来》(地球军事论坛、时间已无法考证)

 

. 辉煌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海战,美日两国航母的大量运用,最终导致了战列舰从原来的海战主力舰逐渐沦为一个辅助舰种而存在,并最终被历史所抛弃了,大炮巨舰的设计理念慢慢地成为了人们心中一个曾经的辉煌……我们知道航空母舰与其它舰种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主要战斗力并不是体现在舰体本身,而是通过航母搭载的舰载机而实现的。

     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分析得出航母之所以能够淘汰战列舰成为海上作战的主力舰种主要原因有以下4点:

 

1.舰载机

舰载机具有突破战列舰防空体系的能力或者具有在水面舰艇火力防御范围之外进行攻击的能力,而且舰载机所搭载的各种导弹,航弹和鱼雷等诸多武器,具有足以摧毁战列舰的能力,这一点在1921年7月21日,美国空军准将威廉-米切尔和他的飞行伙伴们,所进行的的军事试验中就已经得到了证明,在实验中米切尔和他的飞行伙伴们作了一次令人信服的飞机摧毁力的表演。他们以6枚2000磅的炸弹、只用25分钟便击沉了前德国战舰“奥斯特弗雷斯兰号”!
2.攻击半径

舰载机的航程的远比战列舰的火炮射程大得多。
3.机动性

航母具有与战列舰相同甚至更高的机动性。。。第二点和第三点保证了航母可以在战列舰射程之外进行安全的攻击,而战列舰只能被动的挨打。
4.预警半径

航母比战列舰具有更大的侦查搜索范围。

19421026晨,在瓜岛附近的圣克鲁斯海域,大黄蜂号和刚刚维修完毕的企业号与日方第五航空战队相遇,双方的实力和机会均很接近。但企业号躲避在暴雨下,结果全部日机集中突击大黄蜂号,而大黄蜂号的护卫战队机配置得太近,没能起到有效的保护。大黄蜂号至少中了两条鱼雷和3颗炸掉,又有一架燃烧的日机撞在舰上。受伤后的大黄蜂号只能由驱逐舰拖带以8节的速度前进。下午,大黄蜂号又受到4次日机袭击,舰体倾斜14度,但顽强的大黄蜂号拒绝由战友的炮火结束自己的命运。20时,日战列舰队驶近大黄蜂号,后者还不断发出爆炸声。日军见无法拖带,又向大黄蜂号发射了4条鱼雷,大黄蜂号终于在第二天沉没。
     以上4点决定了航母可以更早的发现战列舰,而航母本身可在安全的海域释放舰载机攻击战列舰,而舰载机也具备了足以摧毁战列舰的能力,而今天导弹的大量应用仿佛也加强了其空中的优势。也就是说航母与战列舰的战斗诀窍在于---保持距离,保持一个能够打击倒敌人而又不会受到敌人反击的距离。许多战争历史学者一直不能够理解为什么在中途岛海战中,当美国舰队在摧毁了日本的航母先遣队之后,斯普鲁恩斯上将反倒命令航母编队进行后撤,而不是乘胜追击,那其实就是因为在当时舰载机并不具备夜间战斗的能力,如果盲目追击的话,便很有可能撞入山本的以战列舰为主体的混编舰队中。在掌握了详实的对手实力的情况下(在航母先遣队之后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战列舰混编舰队),所以果断地选择了后撤。当然山本也了解这一点,于是先是借着夜暗突进,希望凭借着大炮巨舰在夜战中翻盘,当企图没有得逞后,只好赶在天亮之前紧急撤退了。而反面例子就是在美军进行菲律宾登陆时,栗田舰队趁着哈尔希舰队被缺少舰载机的日本航母舰队吸引走之际偷入莱特湾,打得美国航母狼狈奔逃。

日本的大和号是二战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战列舰(194545,日本联合舰队决定执行天一号作战计划,由大和号战列舰、矢矧号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组成海上特攻舰队,只带单程燃料,作自杀性攻击,前往冲绳岛反击美军的登陆,企图破釜沉舟与美国舰队决一死战。3天后,号称“永不沉没”的“大和”号被美国第五航母混编舰队发现,在身中8枚重型鱼雷并被航母编队的舰载机围攻近3小时后终于沉入了海底,同时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

(笔者注:由此可见,大型战列舰在当时的规划中似乎处于一个较为窘迫的境地,如果历史的发展朝另外一个方向迈进的话,可能我们现在也只能在各个国家的“宇宙军事物资博物馆”中或者在老照片上才能一睹战列舰巨炮厚甲的英姿了吧)

 

. 未来发展方向

 

1.战列舰:

如果有那么一天,一旦技术的发展抵消了空中的优势,那么航母对于战列舰的优势就不复存在了,那个时候战列舰是否就有了复出的可能性呢?

什么样的技术才能使战列舰拥有这种能力?那就是激光,激光武器是一种新型的武器,它的破坏机理同炸弹、炮弹和导弹的破坏机理完全不同。它靠照射在目标上的很高的能量(或功率)密度来破坏目标组织结构,属于定向能武器,拥有速度快、杀伤力强、命中率高等优点。如果激光大量应用在防空武器上,那么势必将大大限制空中力量的发挥。

      除了激光武器可以抵消空中优势,还有许多技术的发展为战列舰的生存提供了保障,其中之一就是各种新概念的电炮、火炮武器。。。比如电磁轨道炮,电热化学炮,,膨胀波火炮,液体发射药火炮,垂直发射+滑翔炮弹火炮等等。在各种电炮火炮武器中,其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则是电磁轨道炮和垂直发射+滑翔炮弹火炮。

当然,电磁轨道炮是一项高风险项目,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比如电源技术,开关技术,炮弹技术等等,其中又以电源技术最难攻克,但是一旦战列舰采用了核动力,那么不但容易实现全电推进,还可以为电磁轨道炮提供足够的能源支持,而战列舰内部可安装体积庞大的储能模块和电容器。也就是说,在战列舰上,电磁轨道炮相比激光武器来说是更容易实现的。如果说,激光防空系统是用来防御的坚盾,那么电磁轨道炮就是用来进攻的利矛

     除了坚盾和利矛,坚固的装甲防护也是战列舰所必需的,虽然在二战以后,各国均缺乏设计建造战列舰的经验,但是装甲技术却在坦克的设计上不断进步。而坦克装甲主要是依据防护动能弹而设计,对战列舰装甲来说动能弹的威胁并不是很大,主要应该考虑的是爆破弹半穿甲弹。对付爆破弹,除了厚重的装甲以外,还需要在舰船结构的设计上下功夫,而防御系统的重中之重则应该是主动防御技术,将炮弹炸弹引爆在舰体之外,这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笔者注:从该章节的最后一段来看,在当时所提倡的主动防御技术,到现今已经成为了一项普遍的技术,各种新型能量护盾的产生,可以在最高限度内保障舰船的装甲和结构层不受到致命的打击,而这其中又尤以加达里合众国的能量护盾技术最为突处)

英国罗德尼号战列舰

盖伦特联邦的万王宝座级战列舰

2.航空母舰:

相对于战列舰未来发展较为理想化和概念化的思路,航空母舰则走的更为务实和平稳。

基于战列舰的发展方向,各种性能卓越、带有高科技特征的航母设计方案也相继推出。
隐身:现代的隐身技术如今已广泛地应用于水面舰艇和潜艇上,目前,有关军事专家已对未来隐形航母提出了构想:舰体上层建筑高度降低、体积缩小,并采用圆滑的外形和倾斜的舷侧,从而使吃水线以上部分的雷达散射面积降到只有常规舰体的几十至几百分之一。然后再大量采用先进的吸波材料。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发展,隐形航母的反红外隐身技术也愈加受到重视。另外,减少电子设备向空中辐射电磁能量也是未来隐形航母设计中所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
 强化潜水能力: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过出色的战绩:1941年12月日本空袭美国珍珠港之后,时隔不到一年,日本的潜水航母上的飞机又幽灵般的突然出现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某军事基地的上空进行轰炸。能够潜入深水的大型潜艇经过系列设计和改装便可以扬航母之长,抑潜艇之弊,使航母、潜艇两者达到完美的结合,通过隐蔽和突然的攻击,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增加侧壁式气垫:采用与气垫船相同的原理,专门制造一种能产生巨大升力以举起航母吨位相当的风力,因而它能腾离水面一定距离。水雷等常规水中武器不再构成威胁,成为可自由迁移的海上"浮动机场"。从现有的发展趋势看,气垫式航母的巡航速度可达到100节以上。

双体式:通过改变航母的船体外形,将两个并排在水里航行的超大型鱼雷状船体连在一起,共用一个主甲板。全舰的重量及众多舰载机重量均由潜在水中的两个鱼雷状舰体所支撑。其最大特点是甲板面积大、航速平稳性能好。而舰体在航行中不会产生圈套的波浪,因而兴波阻力大为下降,能够有效的节约能源,进而提高舰速。

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

艾玛帝国执政官级航空母舰

无人机:如何充分发挥航母攻击半径大,攻击手段多的特性,这是需要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目前我们应继续强化的舰载机,将其种类和用途更进一步的细化,现阶段我们正在开发的有以下几种新型的无人战机。

无人侦察机———在未来战场上的作用及独到的探测能力,使信息获取的内涵、范围以及技术的实现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作战平台的效能也随之倍增。在未来战场上投入使用的无人侦察机,主要用于执行战场目标侦察和信号侦察,在战场态势感知和战场毁伤评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战争中,各种无人机所执行的任务也将由单纯的侦察型向侦察、预警、监视、指挥、控制、通信、测绘等综合任务型发展,甚至可执行近距离火力攻击及伤亡评估。

无人战斗机———无人机的加盟不仅改变了空间战场对抗力量的对比,同时也可以实现战场上的“零伤亡”。国际上有专家认为,集侦察、打击一体化的无人战斗机,正在成为现代战场远程精确打击的一种价廉物美的手段。目前,美军研制的X-47无人机,其飞行速度达到了10倍音速,是世界上飞行速度最快的无人战斗机,能够在2小时内到达世界上任何地点。

反辐射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雷达像人的眼睛一样,警惕地搜寻和监视着来袭的飞机和导弹等各种空中目标,然后引导高射炮和导弹将目标击毁。为了打瞎敌方这类“眼睛”,除了利用电子干扰手段降低或削弱敌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即对其进行软压制外,还有作用更直接、杀伤力更强的新手段,反辐射无人机就是其中之一。它主要利用对方雷达等电磁信号作为制导源,直接摧毁对方探测预警系统。

(笔者注:那个年代的科技水平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是能够在那个时候便提出激光、磁轨道炮,隐身舰船乃至无人机等等概念,这些我们这个时代正在使用着,并持续发展着的概念,不得不让我们为古人的高瞻远瞩为之惊叹。在我们这个时代科技的发展是如此的迅猛,航空母舰与战列舰仍然在宇宙空间战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只不过在发展方向上截然不同。在新式武器和对舰伤害力不断被发明和加强的情况下,绝大部分的新型战列舰开始考虑提升舰船速度,以避开航母战斗半径远的特点,在舰船上安装曲跃推进装置便是一种较为实用和可行的方案,以短时间内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达到了在瞬间接近对手并实施大火力压制的战略目的,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对方舰船的本体造成致命的打击;而航母在速度和结构上并没有大的改变,只进一步的提升了其舰载机的作战能力,众所周知,第一架投入宇宙空间战争的无人机是在盖伦特与加达里两国的战争中,由盖伦特联邦发明的。当时盖伦特联邦在战争中一直使用地雷,但收效甚微,第一代无人机只比地雷稍大,拥有触发式爆炸装置和一定的移动能力,很快它们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可匹敌轻型攻击舰的有力武器。相比大型舰船,无人机的制造成本更为低廉并且不需要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驾驶。随着时间的推移,目前无人机技术已经运用在了各级舰只中,甚至于护卫舰级别的舰只也能拥有1-2架的无人机,而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却有了日新月异的突破,目前在各级航母上装备的“铁骑无人机”拥有着不输于战列巡洋舰的装甲和护盾技术,并且同时也拥有近乎于巡洋舰级别的火力输出能力,在最近一次对天蛇集团的大规模的围剿中,盖仑特联邦曾出动了大量的航空母舰,据可靠消息称在那次围剿过程中天蛇集团的唯一一艘泰坦被大约300架次的“铁骑无人机”包围,在不到3分钟时间内,便化为了一堆废铁,而盖伦特联邦方面只损失了大约几十架次的“铁骑无人机”,,由此可见这种舰载机的可怕之处)

这就是利用目前最尖端技术开发和设计的“铁骑无人机”(其实是有人驾驶的)

. 未来空间战战术剖析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不断运用及作战思想的变革,必然引起军队体制和战场格局的重大变化。在未来的海上战场上,不管是大规模常规战争,还是小规模局部战争或低强度战争,其格局都必将使海战成为“四维空间战”,即在水下、水面、空中和外层空间的“四维”战场同时展开,而且战争胜负的关键将取决于以下3个主要方面。

1.侦察与反侦察

  由于现代舰艇技术的发展和武器装备的革新,使侦察和反侦察在海战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只有进行有效的侦察,才能探测海上作战目标,掌握其行动规律;只有有效的反侦察才能对抗敌方的侦察,确保已方作战行动的自如,为海战的胜利创造条件。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主要侦察工具有侦察卫星、多功能预警机、电子对抗干扰机、“宙斯盾”综合系统等。在未来海战中,将使用多种侦察工具进行全方位立体的侦察与反侦察。

电子对抗设备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设备,它将直接影响未来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电子对抗干扰机可与舰载电子侦察系统相结合,对敌海岸雷达站进行频繁侦察,多渠道截获敌方的电子情报和电磁情报,为作战提供可靠依据。此外,多层次、全方位的电子干扰设备,可对各个层面、各种类型的高精尖武器实施有效的干扰或出色地辅助已方行动。在高空有预警机严密监视敌方飞机和防空导弹的动向;在中空有电子干扰机监视敌方雷达频率,以引导攻击机的行动;在海面上有舰载“宙斯盾”系统将敌方来袭导弹飞机动向及时通报给攻击机。另外,在对敌实施攻击时,还可采取电子侦察、电子压制、反雷达导弹压制和轰炸机、攻击机摧毁目标相结合的方法。

(笔者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这项技战术理论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使用,在现代宇宙空间的战斗中一艘没有装备任何电子设备的舰船就像一头待宰的羔羊,即便是战列舰这样的主力舰种)

2.夺取控制权

所谓控制权,是指制海权、制空权和电子控制权的总称。未来海战的特点是制空权、制海权和电子控制权融为一体。没有制空权就不可能有制海权和电子控制权,没有制海权也就丧失了夺取制空权的主要兵力航空兵的飞行平台,即航空母舰。而没有电子控制权也就无法夺取制空权和制海权。因此三者缺一不可,必须同时夺取。美国海军在对利比亚的作战中就是同时综合使用了海军水面舰艇和航空兵,并用核潜艇封锁了利比亚的海军基地及舰艇活动海域。战斗机在作战海域边缘巡逻警戒,预警机监视海、空军飞机和舰艇的活动,电子干扰机实施电子干扰,并利用海、空兵力一举摧毁了利比亚的雷达站及高射炮、导弹基地及导弹艇,从而全面地夺取了控制权,确保了突击行动的成功。反之利比亚则完全丧失了控制权。未来的海上战场,双方将竭尽全力夺取控制权。有了控制权,未来的海上战场,双方将竭尽全力夺取控制权。有了控制权,就有了主动权,就能为全国胜利创造条件。因此,夺取控制权是海上作战取胜的关键。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将在海上战场的“四维”空间中进行,作战的激烈程度将超过以往的海战,它既是力量的较量又是谋略的竞争,势必成为海上作战的焦点。

(笔者注:可以看到在当时已经谈到了现今的控制权争夺,所不同的只是在于当时强调的仍然是制空权,并且在当时制海权与电子控制权是可以相提并论的。而科技发展至今,经过无数次的事例证明,在现今的宇宙空间战争中如果丧失了电子控制权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3.大纵深、全方位立体战

  在未来的海战中,外层空间有卫星,高空有预警机,中空有电子干扰飞机,水上有水面舰艇,水下有核潜艇;在“死亡线”边缘有航空兵巡逻,“死亡线”与航空母舰之间有装备“宙斯盾”系统的巡洋舰群,距离海岸200多海里有航空母舰群。与此同时,有数艘航空母舰和巡洋舰组成扇面配置,即可形成三维一体的整体结构。一旦有行支,卫星、预警机立即将所获信息传递给指挥中心及各有关作战部位。如发现敌方使用武器时,即可将情报信息传递给受攻目标,及时采取攻防行动。当已方实施对敌攻击时,则首先进行电子干扰,继而对雷达站、导弹发射基地实施攻击,最后突击群在航空兵的掩护下,对敌目标实施攻击。

  从未来武器装备发展和水面舰艇编队等情况来看,全方位攻击的概念,即攻击兵力仅能从一个方向进入的情况。而全方位攻击导弹则能从任意方向对敌目标实施攻击。同时,对每艘舰艇的使命任务,也都注意到攻防力量的均衡,即便是导弹艇也都在设法加装电子对抗等防御性武器,甚至有的国家海军准备在潜艇上加装对空导弹。另外,未来海战的基本单位,将配备具有整体攻防能力的舰艇群,如美国海军在平时是以1艘航空母舰和4艘战列舰为主组成舰艇群,每个航空母舰群还配有1~2艘核潜艇。在战时,除组成上述舰艇群外,还可根据作战任务和需要组成以巡洋舰为主的舰艇群。

因此,在未来海战中,实行大纵深、全方位的立体战,实际上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参战兵力的特长,按最佳方案组成协同动作,使之形成多层次的整体攻防结构,其核心是便于机动,进而以机动来建立有利的作战布署,确保作战最佳态势,并根据战局的发展变化,改变战略战术布局,使整个战争保持最佳攻防态势。

(笔者注:实在无法相象在当时已提出了这样的集团作战方式,如果您看过由古斯塔斯首领、绰号“命运”的吉拉伊•赖塔恩亲自撰写的《宇宙决胜之道》一书的话,您会发现书中的观点竟然与这份来自远古的资料内对于海战的未来规划有着多么惊人的相似之处,在近期不断发生的联盟间的大小规模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也验证了海战战术与宇宙空间战术这两者之间某种看似毫无联系却有紧密相联的不可思议的关系)

   当时的航母混编舰队构成          现在的混合编队

大规模作战对每一个联盟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怎样组织和搭配好舰队构成,将会成为关键的一步

 

结语:

让我们倍感意外的是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有了如此成型的航母与战列舰技术设想与战术概念,落后的科技生产力并没有泯灭那个时代的军事家和科学家们的思想,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成为了我们现在避免走上歧途的良师益友。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为我们的先人致敬!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您,宇宙世界共同的创造者来参与我们的讨论,让我们共同发掘那些被尘封了的记忆和资料!

评论 火爆论坛 会员投稿 快速投稿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北京网通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