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8日 09:33

新浪游戏 > 新闻动态 > 网络游戏 正文页 已有_COUNT_条评论

警惕:家庭暴力戒游戏下的离家出走!

  【新浪游戏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孩子有生存权利、受教育权利和游戏权利。

  中国的小孩儿都是宝。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现在的家庭里基本都是一个孩子,爷爷奶奶宠着,爸爸妈妈疼着。平时的万般宠爱,使得孩子们习惯了这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生活状态,如果忽然有一天失宠了,便不能接受。最近,常常在媒体上看到的报道都是“出走”,或因为在家里受了委屈,或因为被父母打骂,其中很多都和游戏扯上了关系。

  打游戏被责骂 少年离家留言“三年后回来”

  10月13日,家住合川区南屏西路17号的李女士向重庆晚报求助,13岁的儿子周宏伟因沉迷网络游戏,被家长打骂,于10月3日离家出走。

  儿子出走急坏妈妈 14岁的陈江你妈喊你快回家

  “当天上午,他和同学在一家网吧门口,我就过去把他拎回家。被我打了之后,他就很生气。那天下午,他还到我的厂里,坐在我边上几个小时,一声不吭”。出走了五天六夜,14岁的重庆男孩陈江至今音讯全无。在鲤城江南高新技术园区,他的母亲李女士把附近的网吧找遍了,寻人启事也贴了,但仍不见儿子回家。

  12岁男孩偷钱打游戏 遭毒打后离家出走

  迁安某村的12岁小男孩,因偷了家里20元钱去打游戏被父亲毒打,男孩离家出走不慎迷路,幸被铁路民警发现及时救助。

  儿子沉迷游戏 母亲一巴掌致儿子离家出走

  东莞年仅10岁的宁宁沉迷游戏,不做作业,这惹毛了他母亲,母亲一气之下,一巴掌打在他脸上。宁宁随后留下一张纸条说,永远也不回了。历经近10个小时的寻找后,家长终于把宁宁找到。

  以上的几则“出走”新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打”。在家长发现孩子玩游戏之后,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使用暴力解决,认为“打”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没有能制止孩子游戏的行为,反而激发了其逆反心理,使其离家出走,最后闹的全家动员外出寻找。

棍棒教育
棍棒教育

  为什么打孩子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呢?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社会流传的错误观点的影响。“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人,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气极了,拿脚踹”、“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观点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旧时代在各种作坊学徒,在戏班子学戏,都是以打作为重要的教育手段。这种作法几乎是家喻户晓的。

  其二,有些家长自己小时候就常常挨父母的打,于是在教育自己孩子中继承了打的传统。尽管这些家长小时候挨打也心里怨恨、反抗,但自己毕竟已成人,胡里胡涂地把打当成一种顺理成章的措施。

  其三,一些家长教育无能,孩子有了问题,说骂、训斥都不管用,只好动手、动脚、动皮带、动棍棒,特别是脾气暴躁的家长,往往走这条路。

  教育专家指出,要遏止打孩子的现象,必须充分认识“打”的危害:

  会造成严重的亲子隔阂

  孩子遭打的时候,没有心里舒坦的。皮肉之苦,使他们产生怨恨、逆反、畏惧等心理。打的结果,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情日益淡漠,隔阂越来越深,个别孩子甚至会产生报复心理。

  会造成孩子失去自信,悲观厌世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希望得到别人包括父母的尊重,而别人的尊重、信任,会使孩子产生自信,这是他们前进的重要动力。经常挨打的孩子,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极容易走上自暴自弃、破罐破摔之路。父母本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经常遭父母的打骂,孩子会感到人世间没有温暖,活着没有意思,于是悲观厌世。现实中,由于遭受父母打骂,出走者有之,自杀者有之,造成的家庭痛苦是难以言状的。

  再者,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变得脾气暴躁,心惊胆战,产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不满的情绪。比如,因为物理没考好而挨打,他便会憎恨物理知识、物理老师,甚至憎恨学校。一旦有机会,孩子可能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事情来。

  导致孩子说谎

  有的父母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为了逃避挨打,往往迫使孩子违心地说谎,瞒得过就瞒,骗得过就骗,因为骗过一次,就可减少一次皮肉之苦。但是孩子说的谎,往往站不住脚,易被父母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父母态度更加强硬。为了避免再被父母暴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更要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促使孩子陷入孤独的深渊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于是这种孩子往往不愿意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上显得孤僻。

  使孩子学习错误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父母打孩子绝对不是什么好的教育方法,只会是对孩子的一种个性压抑,尤其是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弱者要服从于强者,暴力可以解决问题。而且,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往往从父母那里学会了“以暴制暴”,学会了“打人经验”,染上了暴力行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父母打孩子,实际上成了教自己的孩子去打别的孩子的坏榜样。这样孩子长大后,他很可能会以武力解决人际冲突,结果是破坏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造成孩子人格畸形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诚实、守信、善良、上进,希望自己的孩子有良好的人格。然而,经常打骂孩子,肯定会使孩子走向这种希望的反面。从心理学角度讲,父母粗暴高压,会导致本来性格倔犟的孩子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性格怯懦的孩子,会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猥琐、胆小怕事的性格等等,这样的后果,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编辑:Saiken)

相关新闻